上篇,在《步兵之矛!已有60高齡的RPG-7/69式火箭筒,拿起來你並不一定會用》一文中,筆者跟各位同好分享了蘇制RPG-7和我國69式火箭筒的一些情況。正如各位軍迷所知,新中國在單兵槍械方面受蘇制武器的影響很深,例如至今還在國旗班和儀仗隊使用的我軍第一代制式化56式槍族,乃至後來的81式步槍,甚至95式5.8mm小口徑步槍,也難掩對蘇式槍械的“崇拜”。
有詩為證:
自古襁褓多磨難,鐵軍興起在南昌;
毛瑟漢陽老套筒;無炮無艦各國槍。
崢嶸百戰國初立,一杆三八戰列強;
民擁國定軍功績,五六更助鐵軍強。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後期,我軍成建制的接收了大量蘇制輕重灌備;並在上世紀50-60年代從蘇聯引進了AK47、SKS和RPD等槍械,仿製出56式衝鋒槍、半自動步槍和班用機槍。後來的81式步槍雖被譽為AK-47最成功的衍生型號之一,卻生於歐美蘇小口徑突擊步槍蓬勃發展的浪尖,可謂生不逢時。直至1997年95式槍族在香港迴歸的聚光燈下亮相;我軍輕武器才實現“一個追上,一個迎合”的跨越式發展——追上了小口徑槍彈的步伐,迎合了無託步槍發展的潮流!正是:
民比坐騎兵比槍,一代更比一代強;
一杆八一挽頹勢,九五過度待名槍!
時間進入本世紀初,美軍以反恐之名攻打阿富汗塔利班;2003年又以一袋“洗衣粉”之名發動伊拉克戰爭!這類戰爭主要面對的是以蘇制7.62×39彈藥和AK47步槍為主的槍彈,鑑於射程和威力,歐美對以5.56mm為代表的中小口徑槍彈有過些許質疑。
英法在伊拉克、阿富汗戰場的實戰證明,無託步槍並未發揮出其“短、巧、精、便”的優勢,反而暴露出人機功效差等多方面的問題。
集“小口徑、無託”於一身的95式雖然沒有大規模實戰的經歷,卻一直飽受多方的褒貶,也逐漸背離國際主流步槍發展。這也促使國內軍工部門審時度勢,陸續研發了03式、17式(模組式)和CSLR17式突擊步槍等型號;雖秉承5.8mm口徑,卻無一是無託結構。
2019年建國70週年閱兵式上亮相的QBZ-191突擊步槍(又稱19式)。在筆者看來,這是一款符合我軍乃至亞洲人機特點的槍械!該槍的問世,讓筆者聯想到侵華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相比歐美蘇槍械的孔武有力,崇尚傾瀉火力和壓制,“三八大蓋”所使用6.5mm槍彈的低後坐力和精準,才是亞洲人輕武器設計的精髓!
19式步槍沿用了95式的5.8mm槍彈和直託設計,還在95式例行性配備光學瞄準鏡的基礎上,開國內槍械大量配置皮卡汀尼導軌、光學/熱成像光電瞄準具、伸縮式槍托、前置握把之先河!
不僅如此,說19式步槍是一款中西合璧的槍械也不為過!在它身上可以看HK416、SCRT、M16/4、G3等知名步槍的影子,如採用上下機匣,上機匣尾端造型與德國HK G3/33、MP5等槍械近似,而MP5雖然是一型衝鋒槍,但是其精度有目共睹。19式步槍採用可向右摺疊的伸縮式槍托,推測其內設計有類似M4步槍那樣的後坐力緩衝彈簧;並且其下槍身與M16一樣,可以組合使用的單獨握把。
另外,19式槍族恢復了自“81槓”之後斷檔的空倉掛機功能,並在扳機的左上方設有空倉掛機釋放按鈕,下機匣左右設計了手動保險/快慢機旋柄。其彈匣卡扣雖依舊採用前鉤後掛式,但是有文章介紹,還設有一鍵解脫按鈕。位於皮卡汀尼導軌下方的那個類似GriPod的前握把,其內還暗藏伸縮式的兩腳架,並在此預設了單兵綜合系統的控制按鈕。
截至目前,19式槍族亮相了標準型、短槍管型和QBU-191精準步槍等型號。自2019年迄今近2年的時間裡,共列裝了陸軍第77集團軍某特戰旅、新疆軍區某特戰旅、78集團軍某合成旅、83集團軍某空中突擊旅、西藏軍區某旅、空降兵“雷神突擊隊”、海軍陸戰隊“蛟龍突擊隊”和武警“雪豹突擊隊”等7個單位,相當於6個合成旅的規模!正是:
星空迷彩配新槍,步步緊逼敵慌張;
兩載列裝六勁旅,來日沙場見鋒芒!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