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心臟疾病的患者也隨之增多,如: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等。雖然這些心臟疾病在控制得當的時候並不會太大的影響,但是一旦控制不當,都會導致心力衰竭。
但是在2021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年會上,經美國心肺血液研究所的研究指出,每天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降低心臟衰竭的風險。該研究表明,建議正常情況下,成年女性每日攝水量在1600ml~2100ml,成年男性每日攝水量在2000ml~3000ml。
相信這個時候便會有人發出疑問,我們平時喝水的時候總不能進行測量吧,所以怎樣才能知道平時的喝水量夠不夠呢?
的確如此,每次喝水前是不可能進行測量的,除了每天喝水之外,吃飯時的湯也含有一定的水,所以讓大家每天自測喝水量是不太可能的。但是經心肺血液研究所研究結果得出,人體的血鈉水平正常範圍在142mmol/l,如果體檢時的血常規檢查中血清鈉水平超過142mmol/l,則說明飲水量不足。
看到這邊大家應該也會發現,喝水少不利於心臟健康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血鈉”,主要是因為人在飲水量不足的情況下,血鈉的水平便會升高。這個時候身體為了儲存水分,便會啟用人體的抗利尿激素,這一激素被長期啟用的會就會導致心臟出現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的現象。
不懂科學喝水的人便會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每天不是要達到一定的量嗎,那我可以將2000ml的水分為四份,每次喝個500ml,這樣就不會因為缺少影響心臟健康了。大家看到這樣的說法,第一感覺是不是覺得在理,都想試一試?
雖然說心臟怕缺水,但是心臟同樣害怕被水猛灌,為什麼這樣說呢?如果大量的水分進行人體,被吸收以後會稀釋血壓,導致體內的血容量增加,在血液迴圈的時候,則需要大量的氧氣做輸送,這個時候不僅會導致缺氧、還會使心臟不聽的工作,從而增加心臟的負擔。
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來說,短時間並不會給身體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時間一長,心臟難免會出現問題,然而對於本人就患有心臟疾病的患者來說,一次性喝太多的水,可能會有生命危險。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科學的飲水?
①不要等到口渴的時候才想到喝水,因為在人體感到口渴的時候,則說明身體已經處於嚴重缺水的狀態了,這個時候對於心臟已經造成了一定的損傷。
②喝水就喝開白水、礦泉水等等,不要想著用飲料、咖啡、白酒來代替水。
③早上起床洗漱完以後可以先喝一小杯水,因為經過一夜水分的消耗,這個時候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適當地喝上一小杯水,不僅可以補充水分,還有助於排便。
④早晨到公司以後可以適當地補充水分,因為早上的時間比較趕,這個時候大家一般都是處於緊張、急躁的狀態,這個時候補充一杯水可以進行緩解。
⑤注意喝水的水溫,切記不可超過65℃以上,不然很容易“燙傷”胃黏膜、食管等,一般建議水分在40℃~45℃。
⑥喝水的時候切記過多過猛,不然會對心臟增加負擔,建議每次喝水的時候做到少喝多次,建議每次飲食量在200ml左右。
⑦建議大家養成隨身攜帶保溫杯的習慣,這樣可以隨時地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