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罈子談醫療
我熟悉醫藥、醫療、醫保、商保、網際網路等領域,有著對當前醫療體制的深刻認知、醫藥醫療醫保的系統化理解、網際網路醫療的前沿行業資訊、商業模式的深入淺出講解。
一鍵三連,請 關注 點贊 收藏 !
前言
說起新醫療,又想起之前聊過的一次“新國企”,那還是2008年上海醫藥集團的口號。
時隔十年,看到本文的封面圖片--2017年“對話新國企”,新國企還新嗎?
就像醫療資訊化,也十多年了,新嗎?
但對網際網路醫療來說,卻很新!
醫療行業哪怕幾十年沒啥大變化,仍然可以說是“新醫療”,哪怕十年後,我也有底氣這麼說!
獨角獸工作室
先推薦一篇文章:衛健委三箭齊發,網際網路醫療沒有夢想?
這是《獨角獸工作室》的一篇文章,文中說:
預覽導讀:本文晦澀難懂,非醫療/網際網路醫療從業人士請勿閱讀,觀點可以探討,恕不接受吐槽文章難讀難理解(我會理解為你太業餘或智商不足)。
這一段文字,其實是推薦這個公司,醫藥界大咖--劉謙創辦的,最近他又回到了傳統醫藥公司:劉謙出任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
所以這家諮詢公司的內容還是比較乾貨的、接地氣,這個很重要。
但這段文字,仍然是要吐槽一些觀點。 瑕不掩瑜嘛~~
從這三個檔案的內容來看,其指導思想和核心要點(請注意以下內容純基於事實分析,並不表達褒貶或認同與否):
1. 遵循傳統醫療以“安全”為核心,這也是管理思路;
2. 將國家層面定義的“網際網路+醫療”,默默地修改為“醫療+網際網路”。基本定義為傳統線下醫療機構透過網際網路提供部分診療或非診療服務,換個說法,基本就是遠端醫療服務的網際網路部分管理辦法;
3. 僅把網際網路作為工具使用(遠端溝通、互動+資料傳輸),去除了網際網路的模式創新機會,從這部分講,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這個形態基本不能做了。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這個區別,用商業零售來打比方,就是隻允許線下商店/商場在網路商店,且只能賣自己商店裡的商品。那麼電商就只有王府井線上、國美線上、百聯線上,不會誕生淘寶、天貓和京東,更不可能有唯品會、小紅書和拼多多了,也別想雪梨這種電商網紅、C2B等新商業模式。
1、安全為核心,所以要合規。 我的老文章不再反覆引用了,自己搜尋看吧。
2、醫療+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出身的共識。 線下醫療機構=合規。
3、工具化=賦能,這恰恰也是這兩年網際網路醫療的“熱點詞彙”,一個週期的輪迴,新與舊的輪迴。
先有工具,再做平臺。
先有醫療資訊化,再有醫療網際網路化,再有移動互聯化。
先有醫療資訊基礎建設,才有資訊高速公路,才有互聯互通,才有平臺基礎。
繼續轉載部分文字:
網際網路診療必須自己的醫生透過醫院或其網際網路醫院進行,也就是說:必須全是自營,不能做平臺。那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可行的路徑就兩個:
1. 對於強勢醫院,做醫院的供應商(收技術服務費)或合作(沒錢收),這個從商業上沒啥好討論的,我天朝的醫院都是佔便宜習慣了,就算做供應商也做不了幾家。這部分反倒是醫療資訊化服務商有點機會,不過也得要所有醫院都領政治任務才能成為一個不錯的生意;
2. 對於業務比較差的醫院,可以併購控股或深度合作。本質上是利用實體醫院拿到准入門票,自己做業務。
微醫幾年前就開始這麼做了,當時還準備在每個省市都成立一家網際網路醫院(好像最終沒鋪足數量),今天來看的確非常有遠見啊!
在這個形態下,原本有病人有醫療業務的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可以合規地完成診療,處方到送藥乃至治療。走通閉環後,可以引更多的病人跨越地域和時間限制就醫,也可以利用多點執業簽約更多的醫生到自己的醫院或網際網路醫院註冊,這就實現了法理上自營而商業上是平臺的模式。
線下實體醫療機構開網際網路醫院,線上下和線上同時提供醫療服務並形成閉環,這就是線上線下融合。因為都線上了有資料,再加上點資料智慧。這就是我天天說的”新醫療”。
傳統醫療有未來,網際網路醫療也有夢想。新醫療,就是傳統醫療和網際網路醫療的未來與夢想。
這說的不就是前年我想的,去年我寫的B2B2C,就是醫院做主體,公司做工具/服務/平臺。
村夫日記
自從村夫日記的文章內容開始水化,比如:
1、開始寫國內醫療、醫改的文章,老調重彈
2、開始寫國內醫藥的文章,老老老調重彈,不就是發現了以藥養醫,原來還可以這麼玩,所以開始開心的擁抱著各大外資藥企,同時又天天批評著“路徑依賴”。我看是路徑依賴了才知道了依賴的好處,於是開始“立牌坊”。
3、天天推書,問題是這書,就是一本外國行業新聞的翻譯合集,加一點吐槽?吐槽誰不會呢?
4、關於PBM的爭論,講不過道理,竟然開始人身攻擊,潑髒水,誰不會呢?我不屑而已。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各位看著一樂,引發點思考也是好事。
同樣是聊網際網路醫院:網際網路醫院新規:壓垮原有商業模式的最後一根稻草
村夫日記認為:
市場有觀點認為《新規》迫使平臺公司降級為技術服務公司,未來更有價值的是原先的醫療IT公司,而非新興的網際網路醫療公司。但從本質上來說,網際網路醫療在經歷了數年的發展,至今沒有成熟的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其核心原因並不在政策是否開放,政策給予多少利好或利空,而是中國醫療體系自身面臨的核心困境。此次《新規》的推出只是明確了其市場發展的侷限性。
囿於中國的醫療體制,建構於其上的網際網路醫療有著較強的路徑依賴。這一路徑依賴使得網際網路醫療日益自我強化原有的發展邏輯,最終積重難返。
感覺這段話,懟的就是《獨角獸工作室》所說的降級為技術服務公司。
但問題是,你說的“核心原因”“核心困境”“侷限性”“路徑依賴”“自我強化”“發展邏輯”“積重難返”……
講了這麼多年,不就是明文公告說的,“醫改是個系統性問題”。
村夫日記給出的建議or解決方案是:
此次《新規》的出臺主要是政府看到了醫聯體對基層的價值並沒有顯現,希望透過發展網際網路的手段讓大醫院的資源能落到基層。雖然這麼做事實上已經是政府默許了大醫院的新型擴張模式,但只要能真正做強基層,政府仍認為是有價值的,能夠推動病人迴流基層並緩解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
當然,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政策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基層醫療的發展,但那是在大醫院為了自身擴張的前提下。在這樣的前提下,網際網路醫療的機會仍然在為大醫院擴張上,因此,真正有機會的是在為醫聯體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商業模式,其他的那些意圖依託醫療機構來發展線上服務市場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發展前景的。無論是從醫還是藥來看,這一政策強化的是醫聯體內的正向迴圈,無法成為第三方平臺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
中國的網際網路醫療要發展必須等待支付方政策的變革。《新規》的出臺對網際網路醫療市場劃出了明確的邊界,第三方平臺的發展明確受限,其商業發展模式將被迫轉型。
看我一年多前的觀點:
網際網路醫院、遠端醫療之我見(下)
H2H2C:醫聯體遠端醫療
-目前最規範、可落地的模式,B端商業公司淪為資訊化公司,洪嘉君所批駁的一種模式。論“洪嘉君:唯善學”之“偽善學”(一),但這已經是現實政策環境下的最優方案。
就我這三段話,是不是把《獨角獸工作室》、《村夫日記》的觀點都包括了~~
而且這是一年前的預判,一年後政策落地,容我嘚瑟下!!!
釋出於 2018-09-21 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