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的里程碑!Nature 釋出首個全生命週期人腦發育圖,覆蓋胎兒到百歲老人
來源:丁香學術
近日,劍橋大學、費城兒童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上發表了一篇研究。他們建立了一個互動式開放資源——BrainChart,它是一個跨越整個生命週期的大腦圖表。基於近125,000次腦部掃描資料,包含了從15周大的胎兒到100歲的成年人的大腦圖譜,為人類大腦的發育建立了參考模型。圖表顯示了我們的大腦在早期是如何迅速生長的,以及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是如何緩慢萎縮的。這些資料集已經有大約165個不同的診斷標籤,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可以透過比較患者大腦體積與同齡人相比變化的速度來發現神經退化的跡象。
閱讀連結:
新的里程碑!Nature 釋出首個全生命週期人腦發育圖,覆蓋胎兒到百歲老人
2,Nature Neuroscience:加速/減緩大腦衰老的基因“熱點”
來源:生物通
近日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 上的一篇研究中,來自南加州大學領導的一個聯盟的研究人員在基因組中發現了15個“熱點”,它們要麼加速大腦衰老,要麼減緩大腦衰老。根據發現染色體上加速或減緩世界人口大腦老化的位置,可以迅速發展新的藥物靶點。這些位點包括一些眾所周知的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基因,如APOE,以及一些新的基因。研究人員還發現,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和認知功能有關的基因也存在重疊。其中一些遺傳變異影響兒童時期大腦亞結構的生長速度,而另一些影響老年時期腦組織損失的速度。
閱讀連結:
3,里程碑!《自然》揭示迄今最清晰的精神分裂症遺傳根源
來源:學術經緯
10個基因的罕見編碼變異對精神分裂症患病風險有很大影響
近日,Nature 上的兩項大規模遺傳研究同時發表結果,指出了精神分裂症的遺傳根源。第一篇研究歷經十年,收集了大量精神分裂症患者與非病患對照組的DNA序列進行對比,發現精神分裂症來自神經突觸的交流中斷,並闡明瞭同一個基因的不同變異會如何影響精神和神經發育障礙的疾病風險。該研究鑑定出對疾病風險有很大影響的10個基因,這10個基因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細胞中表達最為豐富,具有多種分子功能。而其中極為罕見的突變導致該基因無法產生完整的蛋白質,改變蛋白質功能,從而使個體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數十倍的增加。
兩種全基因組測序的方法識別出了影響精神分裂症風險的罕見變異(紅色)和常見變異(藍色),並發現它們可能往往影響相同的生物學機制第二篇研究涵蓋了多達近8萬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超過24萬名對照者,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精神分裂症基因研究。透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研究人員總共在287個基因組位點(包括前一項研究鑑定出的那些基因)上找出了與精神分裂有關聯的常見變異。這項分析同樣發現,這些與精神分裂症有關聯的基因組區域集中表達在大腦神經元中,並直接影響到突觸結構等與神經元功能有關的生物學機制。神經元功能異常影響到多個大腦區域,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精神分裂症有多種症狀,包括幻覺、妄想和難以清晰思考等。
閱讀連結:
4,減緩阿爾茨海默病發展的潛在靶點和化合物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TRH與TRHR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脂質介質是是調節多種細胞反應的訊號分子。促炎脂質介質促進炎症,促分解脂質介質解決炎症。阿爾茨海默病(AD)需要幾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發展成失智症,神經炎症是早期的關鍵因素。近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新奧爾良健康科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卓越中心和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檢查了認知障礙患者(從主觀認知障礙到阿爾茨海默病)的腦脊液樣本,發現特異性脂質介質的分佈從促進分解向促進炎症轉變。促分解脂質介質的水平與認知障礙的嚴重程度相關——嚴重程度越高,解決炎症的脂質介質水平越低。認知障礙嚴重程度與促炎脂質介質之間也存在關係——認知障礙程度越大,促進炎症的脂質介質水平越高。該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biology 上。
閱讀連結:
5,miR-936 在精神分裂症中增加並抑制神經發育和 AMPA 受體介導的突觸傳遞
來源:精神障礙AI診療山西省重點實驗室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認知障礙與認知加工過程中背外側前額葉皮層(DLPFC)的啟用減少有關。miR-936是一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 DLPFC中增加的特異性miRNA,miR-936升高對精神分裂症的意義尚不清楚。近日發表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 上的一篇研究檢測了miR-936在人體DLPFC中的層狀和細胞型分佈,並探索了其在個體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衍生的穀氨酸神經元中的功能,發現miR-936上調影響突觸數量和突觸功能,因此其可能參與了精神分裂症的突觸病理。
閱讀連結:
miR-936 在精神分裂症中增加並抑制神經發育和 AMPA 受體介導的突觸傳遞
6,中心研究成果速遞:團體認知行為療法能夠有效改善高自閉特質個體對於情緒面孔眼區的注視
來源:腦疾病與心理健康協同創新中心
自閉特質(AT)人群是在正常人群中存在的、具有自閉症患者典型的行為學特點和認知特徵,但沒有達到自閉症臨床診斷標準的亞臨床人群。眼神交流障礙是自閉症的一個關鍵特徵。近日發表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上的一篇研究旨在探討團體認知行為療法(G-CBT)是否能夠有效改善高AT個體對於面孔眼區的注視。研究結果表明,在干預前,不管何種面部表情,高AT個體都表現出眼睛迴避行為;G-CBT可以有效改善高自閉特質個體對情緒面孔眼區的注視。
閱讀連結:
中心研究成果速遞:團體認知行為療法能夠有效改善高自閉特質個體對於情緒面孔眼區的注視
7,腦智卓越中心發表獼猴在吃豆人遊戲中體現高階認知能力的研究成果
來源:細胞
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靈長類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天明研究組在eLife 上方法發表了一篇研究。該研究設計了一種新穎有趣的實驗正規化——吃豆人遊戲,並訓練獼猴學會使用搖桿完成該遊戲正規化的主要任務。該研究將複雜的行為正規化和人工智慧建模結合,定量探究了獼猴解決複雜問題的啟發式行為策略特點,為闡釋大腦實現高階認知功能的計算機制提供了全新方法和重要啟發。
閱讀連結:
腦智卓越中心發表獼猴在吃豆人遊戲中體現高階認知能力的研究成果
8,紅色吸引力
來源:原理
很多有關蚊子的研究都在努力瞭解它們的行為和對叮咬物件的偏好。視覺是包括蚊子在內的叮咬昆蟲的一種重要的感官。但它們也不是單單依靠視覺,嗅覺和溫度會和視覺線索共同幫助蚊子找到宿主。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的一篇研究探索了不同顏色對幾種有能力傳播疾病的蚊子的吸引力。透過一系列完備的測試,該研究發現蚊子更容易被對比色吸引,對比度可能比顏色本身更重要。但它們並沒有對某種特定膚色的偏好。蚊子被人類面板的顏色所吸引,但只有在存在二氧化碳存在的情況下如此,這表明人類或哺乳動物的呼吸氣味可能作為一種初始線索。
閱讀連線:
審校:Simon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1,腦科學日報: 睡不夠和睡眠充足的人,誰更容易長胖?
2,腦科學日報:發現阿爾茨海默病42個新遺傳風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