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於熊貓放射
尺骨撞擊綜合徵
腕關節尺側疼痛在臨床上較常見,尺腕部的骨與軟骨、韌帶結構、肌腱以及神經等結構的損傷均會引起腕關節尺側疼痛症狀,而腕關節撞擊綜合徵是其中的常見原因之一,包括尺骨撞擊綜合徵、尺骨擠壓綜合徵、尺骨莖突撞擊綜合徵、繼發於尺骨莖突不連的尺腕部撞擊綜合徵和鉤月撞擊綜合徵。
尺骨撞擊綜合徵,也稱為尺腕撞擊綜合徵,是由於尺骨頭與尺側腕部之間,即尺骨頭與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月骨和三角骨之間發生的撞擊。
最常見於尺骨正向變異的患者,偶爾見於尺骨中性變異或尺骨負向變異患者。最常見的誘發因素包括先天性尺骨正向變異、橈骨遠端骺早閉、橈骨遠端骨折的畸形癒合、Essex-Lopresti骨折、既往橈骨頭切除術等。
這些因素導致尺骨相對過長或橈骨遠端背傾程度的增加,引起腕關節尺側負荷過度,從而導致尺腕撞綜合徵的發生,引起一系列病理改變,包括三角纖維軟骨(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TFC)退變型損傷(Palmer Ⅱ型損傷),月骨、三角骨與尺骨頭軟骨軟化,月三角韌帶撕裂,最終可導致遠端橈尺關節及尺腕部骨性關節炎。
此外,在沒有明顯尺橈骨結構異常的患者中,尺骨撞擊綜合徵可能是由於尺腕部間歇性負荷過重所致。
主要臨床表現為腕關節尺側疼痛,且隨用力抓握、前臂旋前或腕關節尺偏等引起尺骨變異相對增加時症狀加重,活動時加重、休息時緩解。
影像表現:
標準後前位(肩關節外展90°、肘關節屈曲90°、腕關節中立位)X線攝片的典型表現包括尺骨正向變異,偶爾可見尺骨中性變異或尺骨負向變異,以及導致尺骨相對過長或橈骨遠端背傾程度增加的其他因素,例如橈骨遠端骨折的畸形癒合(圖1);月骨近端尺側面、三角骨近端橈側面及尺骨頭關節面硬化和軟骨下囊變(圖1,2)。
圖1 繼發於橈骨遠端骨折畸形癒合的尺骨撞擊綜合徵。女,66歲,右側橈骨遠端骨折癒合後右腕關節疼痛。腕關節X線正位片示橈骨遠端骨折畸形癒合,繼發尺骨相對過長、尺骨正向變異,月骨近端尺側面骨質硬化改變(↑)
圖2 尺骨正向變異所致尺骨撞擊綜合徵。男,48歲,右腕關節疼痛。腕關節X線正位片示尺骨正向變異,月骨近端尺側面骨質硬化囊變(↑)
CT可以較X線更清晰地顯示細微骨質結構的改變;晚期可見尺腕部骨性關節炎改變。MRI有助於顯示隱匿性病變、TFC以及月三角韌帶的損傷,典型表現包括月骨近端尺側面、三角骨近端橈側面、尺骨頭骨髓水腫,關節面硬化、關節軟骨缺損、軟骨下囊變,TFC形態不規則、變薄、穿孔(圖3,4),部分患者可合併月三角韌帶撕裂,晚期表現為尺腕部骨性關節炎。
圖3,4 尺骨撞擊綜合徵。女,56歲,左腕關節尺側疼痛。腕關節冠狀位T1WI(圖3)和質子密度加權脂肪抑制序列影象(圖4)示尺骨正向變異,月骨近端尺側面及尺骨頭軟骨軟化、軟骨下骨髓水腫改變(↑);質子密度加權脂肪抑制序列可清晰顯示三角纖維軟骨明顯變薄(圖4長↑)以及月三角韌帶損傷(圖4▲)
尺骨撞擊綜合徵常見的鑑別診斷:Kienböck′s病。Kienböck′s病時,月骨內異常訊號更加瀰漫或主要累及月骨橈側(圖5,6),而尺骨撞擊綜合徵時,月骨內異常訊號累及月骨尺側面。此外,Kienböck′s病時,尺骨頭和三角骨通常不受累。
圖5,6 Kienböck′s病。女,32歲,左腕關節疼痛。腕關節冠狀位T1WI(圖5)和質子密度加權脂肪抑制序列影象(圖6)示尺骨負向變異,月骨內瀰漫性不均勻T1WI低訊號、脂肪抑制序列呈不均勻高訊號(↑),與尺骨撞擊綜合徵主要累及月骨近端尺側面不同。
補充內容:
Kienböck's disease,即月骨無菌性壞死,是腕關節痛的主要病因之一。多發於20歲-40歲青壯年男性體力勞動者,多為單側發病;以月骨缺血壞死為開始,繼發滑膜炎和創傷性關節炎;晚期造成手握力降低、腕關節頑固性疼痛和功能喪失。
肩峰下撞擊綜合徵
肩關節撞擊綜合徵(shoulderimpingementsyndrome,SIS)是指肩關節在前屈、外展等活動時,肩袖、滑囊、盂唇等結構受到摩擦、擠壓、撞擊而引起炎症、損傷,出現肩部疼痛、活動障礙等臨床症狀。
廣義的肩關節撞擊綜合徵主要包括肩峰下撞擊綜合徵、喙突下撞擊綜合徵和內撞擊綜合徵;狹義的肩關節撞擊綜合徵特指肩峰下撞擊綜合徵。
文獻報道,44%~65%的肩痛是由肩峰下撞擊綜合徵引起。撞擊發生於肩峰下間隙,其上界是由肩峰、喙突、喙肩韌帶和肩鎖關節構成的喙肩弓,下界是肱骨頭和大結節,間隙內有岡上肌腱、肱二頭肌長頭腱、肩峰下滑囊等結構。多種原因可導致肩峰下間隙絕對或相對狹窄,當肩關節上舉、外展時,喙肩弓與肱骨之間的軟組織結構受到擠壓、撞擊,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
常見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有時兩者可同時存在。
- 原發性撞擊主要由肩部骨性結構及軟組織結構異常引起,又稱為結構性撞擊。肩部骨性結構異常主要為喙肩弓骨結構的改變,如Ⅲ型肩峰、肩峰傾斜或低平、肩峰及肩鎖關節下緣骨刺等,可直接引起肩峰下間隙狹窄。軟組織結構異常包括喙肩韌帶增厚鈣化、肩袖病變等。
- 繼發性撞擊由肩關節不穩引起,又稱為功能性撞擊,如經常進行過頂運動,關節反覆處於活動度的極限狀態,可引起關節囊及支援韌帶鬆弛,出現關節不穩,肱骨頭上移並與喙肩弓發生撞擊,造成肩峰下間隙內結構的損傷。
對於懷疑肩峰下撞擊綜合徵的患者:
- X線檢查是簡單而必要的方法,應拍攝肩關節正位片、岡上肌出口位(Y位)片和腋軸位片,可以顯示骨結構的異常、肩峰下間隙寬度、肩袖肌腱和喙肩韌帶鈣化等並有助於鑑別診斷。
- CT檢查可以更直觀、立體地顯示骨結構的改變。
- MRI不僅能顯示骨結構的形態異常和骨髓水腫等,更有助於發現撞擊造成的肩袖、滑囊等軟組織結構的損傷。
本病的影像學表現可以分為病因徵象和撞擊相關損傷。
1、病因徵象:
(1)肩峰。
肩峰形態一般在岡上肌出口位X線片上評估(圖1),也可在CT/MR的斜矢狀面上評估,MR觀察層面一般為肩鎖關節外側的第一幅影象。
肩峰形態分為4型,Ⅰ型為扁平形,Ⅱ型為弓形,Ⅲ型為鉤形,Ⅳ型為凸面向下的反弓形,其中Ⅲ型肩峰最易引起肩峰下撞擊(圖2,3)。
正常的肩峰斜面約呈水平或稍向前上傾斜,肩峰向前下或外下傾斜、肩峰低平均可能造成肩峰下間隙狹窄(圖4)。
肩峰下骨刺常提示存在長期的慢性撞擊(圖5,6)。
圖1 X線片評估肩峰形態。岡上肌出口位X線片示肩峰前部呈鉤形(↑),為Ⅲ型肩峰。
圖2,3 Ⅲ型肩峰伴肩峰下撞擊綜合徵的MR影象。肩關節MR平掃斜矢狀面
圖4 肩峰傾斜的MR影象。肩關節MR平掃斜矢狀面T1WI示肩峰前部向前下傾斜(↑),肩峰下間隙狹窄
圖5,6 肩峰下骨刺伴肩峰下撞擊綜合徵的MR影象。肩關節MR平掃斜冠狀面T1WI(圖5)和脂肪抑制T2WI(圖6)示肩峰下緣增生骨贅(↑),肩峰下間隙狹窄,岡上肌腱增粗、訊號增高(△),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積液
(2)肩鎖關節。
肩鎖關節退變時可出現骨質增生肥大伴下緣骨刺形成,關節積液,關節囊增厚,有可能與肩袖發生撞擊。
(3)喙肩韌帶。
喙肩韌帶增厚、鈣化在斜矢狀面上顯示最佳,其肩峰附著處可有骨刺形成,尖端指向喙突(圖7, 8, 9)。
圖7 肩峰骨刺的X線片。岡上肌出口位示肩峰前下緣喙肩韌帶附著處骨刺(↑)
圖8,9 喙肩韌帶附著處骨刺伴肩峰下撞擊綜合徵的MR影象。肩關節MR平掃斜矢狀面T1WI(圖8)示喙肩韌帶肩峰附著處骨刺形成(↑),肩峰下間隙狹窄,斜冠狀面脂肪抑制T2WI(圖9)示岡上肌腱訊號增高、滑囊面纖維不連續(↑),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積液、滑膜增生
(4)肩峰小骨。
肩峰次骨化中心通常在22~25歲骨化完成,如果骨化中心未能如期癒合,未癒合的部分就稱為肩峰小骨,在X線腋軸位或CT/MR橫斷面上觀察最佳,在岡上肌出口位或CT/MR的斜矢狀面上有時可見“雙肩鎖關節徵”(圖10, 11, 12)。
肩峰小骨可以不穩定,其軟骨結合處或假關節下緣還可有骨刺形成,引起與肩袖的撞擊。在MRI上當軟骨結合處出現液性高訊號時常提示肩峰小骨不穩。軟骨結合處還可出現硬化、軟骨下囊變及骨髓水腫。
圖10,11 肩峰小骨的X線片。腋軸位(圖10)示肩峰見透亮線影,邊緣少許硬化,其走行與肩鎖關節大致垂直(↑),考慮為肩峰小骨;岡上肌出口位(圖11)可見“雙肩鎖關節徵”(↑)
圖12 肩峰小骨的MR影象。肩關節MR平掃橫斷面脂肪抑制T2WI示肩峰小骨,其軟骨結合處呈高訊號(↑),鎖骨遠端可見囊變
(5)肩峰下間隙(acromio-humeralinterval,AHI)。
AHI的寬度因人而異,目前多認為AHI越小,撞擊發生的機率越高。多項研究發現,當AHI<7mm時診斷肩峰下撞擊綜合徵及肩袖損傷的準確性較高。
但有文獻報道,AHI與肩關節體位及肌肉活動相關,最小AHI值隨肩關節外展角度的增大而減小,在不同外展角度時施加負荷,外展肌收縮時的AHI值均小於內收肌收縮時的AHI。因此功能位MRI可能更有助於尋找肩峰下撞擊的病因。
2、撞擊相關損傷:
(1)最常見的損傷為肩袖肌腱尤其是岡上肌腱的損傷。
肩袖肌腱水腫、炎症在MR上表現為:
- 肌腱增粗,訊號增高,邊緣毛糙;
- 肩袖部分或全層撕裂表現為肌腱連續性部分或完全中斷,在液體敏感序列上肌腱內出現液性高訊號,累及部分肌腱或貫穿肌腱全層,伴或不伴斷端回縮;
- 慢性全層撕裂時還可出現肌肉萎縮和脂肪浸潤。
(2)常伴有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可見滑囊積液、滑膜增厚。
(3)可伴有盂唇、肱二頭肌長頭腱等結構的損傷,但相對少見。
內容節選自:
腕關節撞擊的影像學評估。 詹惠荔, 白榮傑, 錢佔華, 等.
肩關節撞擊綜合徵的影像評估。陳雯,袁慧書
(中華放射學雜誌,2021)
來源:熊貓放射
【版權宣告】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資訊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