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在股市裡常常會賣在底部,但是常見看新聞的朋友也會發現很多基金也會在底部選擇清倉,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專業人士對市場的底部沒有一個自己專業的判斷嗎?
為什麼會在底部對未來處於極度悲觀的判斷?
反過來說另外一個現象,越是頂部的時候基金募集的資金越多,這是為什麼?
他們為什麼不能像巴菲特那樣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呢?
這些問題從基金的資金募集來源有一個解釋,隨隨便便開啟一個銷售基金的網頁,很容易就看見基金收益排行榜,越是有收益大家就是越追捧,要是一個基金能有200%的收益,估計排行榜坑定靠前,大家的資金一窩蜂的湧入,甚至於有些還要排隊搖號才能申購,這樣就造成了高位的時候大舉建倉。
難道有200%的收益的時候就沒有風險了嗎?收穫了幾百個點的收益之後估值有沒有高估?這個時候安全邊際在哪裡?大家的想法這個時候是不是被利益矇住了雙眼。要是有人出來喊別買了,會有人聽嗎?
基於這個心理建倉的投資者,在看見下跌的時候肯定是恐慌了,投資者的內心是崩潰的,他只想著贖回,把錢還給我,我不玩了,這個時候就是一個迴圈了,因為下跌所以贖回;因為贖回所以下跌。這個時候就看誰跑得快了,別說什麼技術、理念、格局,啥都不是,資金為王。
這種資訊獲得的模式是大多數的投資者的資訊來源,沒有辦法改變,大資料的資訊時代只能看見他想讓你看的,不會讓你有獨立思考,資料洪流裹挾著每一個人,讓本來應該買入的時候當成了賣出,把賣出的時候當成了買入。人性就是如此,基金的經理也是沒有辦法只有這樣操作。
應該怎麼做你有什麼好招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