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可可看到一留言,說是:難得假期回家,沒想到第一天就跟媽媽吵架了,緣由竟是因為她給家裡寄回來的牛奶都快過期了,卻一瓶都沒喝,媽媽說網上有人說“牛奶有激素,喝多了致癌,女人更是喝不得”,還硬是不讓爸爸和她喝……
結果解釋了半天,媽媽依舊堅持“原則”,怎麼勸都聽不進去,讓她一陣惱火。
其實,父母和子女都是好意,只怪眾多“養生知識”實在讓人真假難辨。今天,就讓可可來為大家梳理一些廣泛流傳的說法,幫大家去偽存真。
牛奶一直被稱為“最接近完美的食物”,營養豐富、人體吸收率也高,對內分泌、骨骼、面板、免疫力等都有好處,對降低腸癌,以及術前準備、術後恢復、疾病預防都有益,因此根本就沒有致癌一說!
而《柳葉刀》更有研究發現:每天1杯奶,全因死亡風險能降14%!其優勢不言而喻。
一、吃黑芝麻丸就能防治脫髮?
對症食用更有效
脫髮已成了現代人的“心頭大患”,國家衛健委釋出的資料顯示,全國有接近3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脫髮困擾,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1人面臨嚴重的脫髮問題。
很多人都聽過“吃黑芝麻防脫髮”的說法,但這真的靠譜嗎?
1、血虛脫髮,適當食用黑芝麻有好處
中醫認為,“肝主藏血,為血之餘”、“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其華在發”,也就是說,腎精虧虛、肝血不足就可能出現頭髮脫落、早白的跡象。
而黑芝麻性平味甘,能補肝腎、益精血,對頭髮有很好的滋養效果。因此,對於血虛、氣血不足的脫髮人群來說,適當食用黑芝麻,確實有一定的防脫功效。
2、脂溢性脫髮,不宜大量食用黑芝麻
黑芝麻的營養也非常豐富,但未必適合所有人群。
以脂溢性脫髮人群來說,本身就伴有頭皮油膩、瘙癢、頭屑多等表現。而黑芝麻的油脂含量通常可以達到重量的一半以上,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反而可能加重油脂分泌,頭皮環境更差了。
3、防脫生髮操,輔助保養頭髮
除了糾正熬夜、壓力大等不良生活習慣,適當補充營養等以外,我們也可以經常按摩頭皮,有助於促進頭部血液迴圈,保養頭髮。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面板科副主任醫師周城曾推薦了一個防脫生髮按摩操,趕緊學起來吧~
二、越酸的水果,維C含量越高?
不一定
檸檬、獼猴桃、柑橘等水果,都富含維生素C,吃起來也比較酸,因此,不少人認為:越酸的水果維C含量越高。其實是不對的。
1、水果酸甜度與維C含量無直接關係
水果的酸甜程度與維生素C的含量並沒有直接關係,像冬棗吃起來比較甜,檸檬特別酸,但冬棗的維C含量(約243mg/百克)卻比檸檬(約22mg/百克)高得多。這是為什麼?
原來,水果中不僅含有果糖、蔗糖、葡萄糖等糖類,還含有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以及具有一定澀味的單寧類物質,後兩者可以降低水果的甜度。
也就是說,如果水果中糖類較多,有機酸、單寧類物質較少,吃起來就更甜;反之,吃起來就比較酸。
2、這些才是維C“大戶”
健康人群每人每天應攝入100mg維生素C,既然酸甜不能判斷水果維C含量,那我們可以怎麼選呢?可可給大家簡單地做了個總結。
◎刺梨:維C含量高達2585mg/百克;
◎酸棗:約900mg/百克;
◎鮮棗:約243mg/百克;
◎奇異果:約62mg/百克;
◎山楂:約53mg/百克;
◎醜橘:約50mg/百克……
此外,像柿子椒(約130mg/百克)、芥藍(約76mg/百克)、豌豆苗(約67mg/百克)等蔬菜的維C含量也較高,可以作為補充維C的良好來源。
三、巧克力有白霜是變質了?
其實未必
愛吃巧克力的人肯定會發現,有些巧克力表面會結一層白霜,不禁讓人懷疑這是不是變質了?其實未必。
1、巧克力上的白霜,一般不是變質
巧克力的白霜分為兩大類:糖霜、脂霜。
◎糖霜:主要成分是糖,往往是儲存環境非常潮溼,或巧克力短時間內經歷劇烈升溫導致的,比如把冷藏的巧克力拿到室溫下,就容易結糖霜。
◎脂霜:比較常見,它的形成有兩種說法——①巧克力中少量低熔點可可脂在較高溫度下融化後體積變大,被“擠壓”到巧克力表面形成的;②第二種說法認為,結出白霜的巧克力才是它最終的穩定形態。
總的來說,無論是上面哪種白霜,都不屬於變質,巧克力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只不過口感可能有所下降。
2、比起結霜,更要警惕這2類巧克力
首先,有些人買的巧克力未必是“真的巧克力”。
當配料表中的“代可可脂”新增量超過5%時,屬於代可可脂巧克力,這類成分其實是用某些植物油經過氫化工藝、新增色素香精等製成的巧克力風味,屬於反式脂肪酸,吃多了對血管也不好。
其次,如果儲存不當,巧克力也會發生酸敗,或發黴、質地明顯改變等,最好不要食用。且購買後應避光儲存。
四、海魚比淡水魚更營養、安全?
淡水魚也不差
魚肉味道鮮美,向來深受人們喜愛,尤其海魚價格較貴,往往被認為更營養、安全。事實究竟如何?
1、部分淡水魚可以與海魚相媲美
◎從蛋白質的角度來說:海魚中,鰈魚(約21g/百克)、黃花魚(約17.7g/百克)、帶魚(約17.7g/百克)蛋白質含量較高;而淡水魚中,鯉魚(約17.6g/百克)、草魚(約16.6g/百克)的蛋白質含量也相差無幾。
◎從DHA和EPA的角度來說:深海光照弱、水壓高、溫度低,DHA和EPA的含量普遍非常高,但其實淡水魚中,鱸魚的DHA和EPA也名列前茅。
2、海魚未必更安全
很多人擔心淡水魚有寄生蟲,於是選擇上更偏向於海魚,覺得更安全。但其實,海魚也可能含有寄生蟲,還可能帶有海洋創傷弧菌,處理不當也會引起感染,甚至引發致命威脅。所以,無論淡水魚還是海魚,徹底做熟才是最安全的。
而比起淡水魚,海魚還可能存在兩大“隱患”:
第一,肉食性的海魚受重金屬汙染的風險相對較高,因此更推薦草食性海魚,比如金槍魚、三文魚、海鱸魚等;
第二,海魚的嘌呤往往比淡水魚更高,未必適合高尿酸血癥人群食用,而且海魚碘含量較高,甲亢等患者也不宜過多食用。
對於健康成人來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應攝入50~75g水產品,可以每週吃2~3次,每次半斤左右。可以將海魚與淡水魚交替搭配著吃,營養更豐富。
五、不含食品新增劑的食物更健康?
其實未必
一說到食品新增劑,大家就覺得不健康、不安全,一定得買“本品不含防腐劑”的食品,但含有新增劑的食品真的不健康嗎?
其實,對於加工食品而言,適當新增食品新增劑可以讓食物更好吃、好看,甚至讓食品具有更高的品質和營養價值。比如:
◎如果沒有防腐劑,很多食品可能還沒出廠就被微生物汙染了,進而變質發黴產生毒素等,比如香腸的變質速度更快了;
◎如果沒有抗氧化劑,像鍋巴等富含油脂的產品,可能很快就氧化變質了;
◎如果沒有疏鬆劑,麵包、油條等食物就沒那麼鬆軟,口感可能大打折扣;
◎如果沒有營養強化劑,不能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喝不上營養的配方奶,容易引發營養不良……
在我國,每種食品新增劑都會經過嚴格的安全性評價,而且什麼食品中能加什麼、加多少也都有嚴格的要求。所以,只要是在正規商超購買的合格產品,就基本不用過分擔心安全問題。
當然了,像新鮮蔬果等未經加工的“純天然綠色食品”,仍然是健康的優質選擇。
生活中傳言眾多,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仔細分辨,不要走進養生誤區,更不要與家人經常爭吵,心情不好也會影響健康。
如果您和家人在養生上的觀點也有爭議或是想了解某些健康方面的知識,可以留言告知呀,大醫生來幫您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