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古至今的社會,一直流傳著這樣的價值觀,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國的基礎是個人和家庭,那些曾經在歷史上顯赫一時的人,背後無不是有強大的家族作為支撐,好比李唐皇族,他們的背後就是整個關隴貴族的大家庭;而在這些家族不斷地發展和壯大中,門閥世家之間的聯姻非常頻繁,就會產生一個詞語,叫做“親家”,古人卻說“親家登門,不值半文”,你知道為啥嗎?
“親戚”之家
每一個時代,人們都有著自己的價值觀,可是在不同的時期,大家對於一些話的認知也是不一樣的,“親家登門,不值半文”這句話,也許在古人的認知裡,和現在的人就相差甚遠。
《潛夫論》裡說“自春秋之後,戰國之制,將相權臣,必以親家:皇后兄弟,主壻外孫,年雖童妙,未脫桎梏,由藉此官職,功不加民,澤不被下而取侯”,這裡的親家是親戚之家的意思,親戚之間本應該是互通有無,共同為家族的強大而奮鬥的。
從古至今來說,有一個好的親戚,或許可以使得許多事情能夠事半功倍,楊玉環在得到李隆基的寵幸之後,家裡面可以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自己的姐姐被封爵,自己的族兄楊國忠最後也是到了宰相的位置,可見親戚還是很重要的。
然而古人也說“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知”,有些親戚如果一旦登門求助,就需要放下自己的身段,好好求人了;《紅樓夢》裡的劉姥姥,第一次去大觀園求助的時候,就被賈府的賈母喚作“老親家”,就是這麼一個拐彎的親戚,賈府都在幫助,然而在劉姥姥這邊,自己就是那個不值半文的人,想要獲得人家的資助,就得使出渾身的解數,逗得人家歡樂。
如果是平等的關係,親戚之間互通有無,那都是常有的事情,假如是不平等的關係,親戚之間,登門拜訪,就有打秋風的嫌疑,縱使人家財大氣粗,不那麼的計較,但是在人家的眼裡,你也是一個半文不值的人,從此之後,兩家的關係,就很難翻轉了。
“婚姻”結親
人生有四大喜事,其中一件叫做洞房花燭夜,這件事是兩家人的喜事,是兩個家庭的聯姻,從婚書籤訂的那一刻開始,就成為了榮譽與共的親家,《紅樓夢》裡的賈王薛史四家,互相聯姻近百年,關係盤根錯節,那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新唐書》裡記載“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謁,帝(玄宗)呼為親家”,這也是正史中,“親家”一詞,第一次成為聯姻之家關係的明確記載,可是古人講究門當戶對,又怎麼會有“親家登門,不值半文”的說法呢?不應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嗎?
在古代的婚姻中是講究門當戶對的,但是從古至今來說,大家也都是希望能夠提升自己的家族,喜歡攀高枝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的盛家和顧家在聯姻之前,顧家是當朝權貴,公侯之家,盛家是個寒門京官,兩家聯姻就算盛家高攀顧家了,地位上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在古代也算非常的普遍。
盛顧兩家聯姻之後,真的算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但是盛家老爹的名聲也算受損了,讓人覺得有攀附之嫌,古代儒學的人最重視自己的名聲,盛紘在和那些公侯之家結親之後,為了避免聲名繼續受損,自然也就很少主動上門。
而在歷史中,像楊玉環和她的楊家人,雖然也出身大族之家,但是在楊玉環當了貴妃之後,就開始不斷地給族人爭取利益,弄到後來,大家都將大唐盛世的隕落,罪名強加到了楊玉環的身上。
作為唐玄宗的“親家”,楊氏一族在安史之亂後都受到了鄙視,在大家的眼裡他們是不值半文的,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在楊玉環得勢的時候,家裡的人不知道收斂,頻繁的“登門”,造成了這樣的現象。
結語
不論是生活中的“親戚之家”,還是“姻親之家”,雙方都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經常聯絡一下感情,這樣的才是“親家”之間長久的相處之道,如果只是在能得到利益的時候,才想起自己的“親家”,最後在人家的眼裡,你就是那個不值半文的人,古人常說“自重者,人恆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