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有離開可以請教的人的時候,這時候閱讀些什麼,非專靠自己的力不可。”
靠自己的力
作者:葉聖陶
閱讀要多靠自己的力,自己能辦到幾分務必辦到幾分。不可專等老師給講解,也不可專等老師抄給字典辭典上的解釋以及參考書上的文句。直到自己實在沒法解決,才去請教老師或其他的人。因為閱讀是自己的事,像這樣專靠自己的力才能養成好習慣,培養真能力。再說,我們總有離開可以請教的人的時候,這時候閱讀些什麼,非專靠自己的力不可。
要靠自己的力閱讀,不能不有所準備。特別劃一段時期特別定一個課程來準備,不但不經濟,而且很無聊。也只須隨時多用些心,不肯馬虎,那就是為將來作了準備。譬如查字典,如果為了作準備,專看字典,從第一頁開頭,一頁一頁順次看下去,這絕非辦法。只須在需要查某一字的時候看得仔細,記得清楚,以後遇到這個字就是熟朋友了,這就是作了準備。不但查字典如此,其他都如此。
應作的準備大概有以下幾項:
(一)留心聽人家的話。寫在書上是文字,說在口裡就是話。聽話也是閱讀,不過讀的是“聲音的書”。能夠隨時留心聽話,對於閱讀能力的長進大有幫助。聽清楚,不誤會,固然第一要緊;根據自己的經驗加以衡量,人家的話正確不正確,有沒有罅漏,也是必要的事。不然只是被動地聽,那是很有流弊的。至於人家用詞的選擇、語調的特點、表現方法的優劣,也須加以考慮。他有長處,好在哪裡?他有短處,壞在哪裡?這些都得解答,對於閱讀極有用處。
(二)留心查字典。一個字往往有幾個意義,有些字還有幾個讀音。翻開字典一看,隨便取一個讀音一個意義就算解決,那實在是沒有學會查字典。必須就讀物裡那個字的上下文通看,再把字典裡那個字的釋文來對勘,然後確定那個字何音何義。這是第一步。其次,字典裡往往有些例句,自己也可以找一些用著那個字的例句,許多例句聚在一塊兒,那個字的用法(就是通行這麼用)以及限制(就是不通行那麼用)可以看出來了。如果能找近似而不一樣的字兩相比較,辨明彼此的區別在哪裡,應用上有什麼不同,那自然更好了。
(三)留心查辭典。一個辭也往往有幾個意義,認真查辭典,該與前一節說的一樣。那個辭若是有關歷史的,最好根據自己的歷史知識,把那個時代的事蹟想一回。那個辭若是個地名,最好把地圖翻開來辨認一下。那個辭若是涉及生物理化等科的,最好把自己的生物理化的知識溫習一遍,辭典裡說的或許很簡略,就查各科的書把它考究個明白。那個辭若是來自某書某文的典故或是有關某時某人的成語,如果方便,最好把某書某文以及記載某時某人的話的原書找來看看。那個辭若是一種制度的名稱、一個專用在某種場合的術語,辭典裡說的或許很簡略,如果方便,最好找些相當的書來考究個詳細。以上說的無非要真個弄明白,不容含糊了事。而且,這樣將辭典作鑰匙,隨時翻檢,閱讀的範圍就擴大了,閱讀參考書的習慣也可以養成了。
(四)留心看參考書。參考書範圍很廣,性質不一,未可一概而論。可是也有可以說的。一種參考書未必需要全部看完,但是既然與它接觸了,它的體例總得弄清楚。目錄該通體一看,書上的序文,人家批評這書的文章,也該閱讀。這樣,多接觸一種參考書就如多結識一個朋友,以後需要的時候,還可以向他討教,與他商量。還有,參考書未必全由自己購備,往往要往圖書館借看。那麼,圖書分類法是必要的知識。某個圖書館用的什麼分類法,其中卡片怎樣安排,某一種書該在哪一類裡找,必須認清搞熟,檢查起來才方便。此外如各家書店的特點以及它們的目錄,如果認得清,取得到,對於搜求參考書也有不少便利。
以上說的準備也可以換成“積蓄”兩個字。積蓄得越多,閱讀能力越強。閱讀不僅是中學生的事,出了學校仍需要閱讀。人生一輩子閱讀,其實是一輩子在積蓄中,同時一輩子在長進中。
(來源:央視一套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