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在我身邊工作了這麼久,離我又這麼近,都不能理解我呀......”毛主席看著眼前的吳旭君,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
1963年12月,羅榮桓在北京病逝,據吳旭君回憶,自從羅榮桓去世之後,毛主席的睡眠質量非常差。也正是這個機會,讓吳旭君有了一次和毛主席長談的寶貴機會,主題就是毛主席的生死觀......
“羅榮桓同志逝世,我很難過......”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毛主席在參觀過羅榮桓的告別儀式之後,當晚服用過兩次安眠藥都睡不著,便起身在書桌前寫字。第二天毛主席的護士長吳旭君從廢紙簍中找到被丟掉的廢紙,上面的內容正是毛主席親筆寫下的《吊羅榮桓同志》。
1963年9月,羅榮桓再次因病重住進了醫院,當時他身上的各項器官已經無法繼續正常工作,羅榮桓全靠著自己堅強的毅力來和疾病做著最後的鬥爭。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羅榮桓也自覺無法再堅持下去,當一些老戰友來看望他時,羅榮桓總是叮囑他們要保重身體,當朱老總來看望他時,羅榮桓平靜地對朱老總說:
“這一次恐怕是鬥不贏了,實在鬥不過去了,也只好這樣了。”
羅榮桓身體異常的情況其實早在解放前就已經出現。1942年羅榮桓在山東領導抗戰,由於身體過度勞累,羅榮桓出現了尿血的症狀,身體也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當時羅榮桓肩負山東黨政軍的領導,無奈於自己的身體情況,只好向中央打報告,希望可以休息半年。
毛主席收到電報之後非常驚訝,但由於山東的抗戰進入了最緊張的階段,毛主席只能安排羅榮桓將自己的工作分一部分出去,但暫時考慮不要休息,並請當時軍中的泌尿科專家為羅榮桓進行治療。
羅生特醫生對羅榮桓進行檢查之後,發現其腎臟有病變,當即建議他前往上海進行治療。毛主席考慮到羅榮桓的安全問題,建議他暫時留在山東治療,羅榮桓接受了毛主席的建議。1945年毛主席派林彪前往山東接替羅榮桓工作,將羅榮桓調到東北,並在東北接受更好醫療條件的診斷。
當羅榮桓患有腎癌的診斷結果出來之後,毛主席建議他前往朝鮮的蘇聯醫院治病,並請金日成和蘇聯方面做好安排。到達朝鮮之後,羅榮桓再次被確診,由於醫療條件有限,朝鮮的醫生建議羅榮桓儘快去莫斯科治療。
1946年羅榮桓夫婦前往莫斯科,毛主席在臨行前特地準備了50兩黃金作為他的治療費用,手術回國之後,毛主席經常勸說羅榮桓要安心養病,不要再為工作操勞。建國之後由於工作繁忙,羅榮桓的病情時有發作,經常開完一個會之後,要休息很長時間才能緩過來。毛主席知道後作出批示:
“榮桓同志,你宜少開會,甚至不開會,否則難於持久,請考慮。”
1956年之後,羅榮桓由於心絞痛經常發作,便向中央打報告,請辭自己總政治部主任的職務,以免耽誤工作,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請求。從此之後,由於身體的原因,羅榮桓很多的中央會議再也沒有參加過。
“有一分精力,就要為黨多做一點工作。”這是羅榮桓生前常說的一句話。在多年的工作中,雖然羅榮桓身體情況不好,但只要條件允許,羅榮桓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甚至在他去世的前兩年,醫生建議他能夠放下全部工作,有一個長時間的休息,羅榮桓聽到後好幾天都不高興:
“長時期一點事情不做,怎麼過得下去呢?”
1963年12月,彌留之際的羅榮桓趁著自己清醒的時候,囑咐妻子在自己去世之後,搬到一個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同時他又叮囑自己的孩子,自己沒有遺產留給他們,能留給他們的只有一句話:
“堅信共產主義這一偉大真理,永遠幹革命。”
16日下午,在戰友們和家人的守護下,羅榮桓停止了呼吸。當晚毛主席在中南海聽取聶榮臻的彙報,在開始前,毛主席提議大家一起為羅榮桓的離世起立默哀,默哀結束之後,毛主席囑咐羅瑞卿向羅榮桓的妻子轉達自己對羅榮桓的哀悼:
“就說羅榮桓同志逝世,我很難過......”
由於羅榮桓是新中國第一位去世的元帥,治喪委員會開會決定,羅榮桓的喪事按照任弼時的喪事規模和程式辦理。在羅榮桓去世三天之後,毛主席和各中央領導人來到北京醫院,與羅榮桓作最後的告別。
後來據吳旭君回憶,當毛主席聽說羅榮桓去世的訊息後,睡眠質量開始下降,甚至服用安眠藥都無濟於事。尤其在參加過告別儀式之後的當天晚上,毛主席服用兩次安眠藥都睡不著,便起身來到書桌前寫字,寫一會就扔到廢紙簍中,就這樣一直到第二天清晨。後來吳旭君翻看廢紙簍,撿出毛主席扔掉的廢紙,發現上面字跡潦草,內容是《吊羅榮桓同志》這首詩。
“我死的時候你不要在我跟前”
毛主席在生前在不同場合和不同的人談到過自己的死,在參加過羅榮桓的告別儀式之後,毛主席一連幾天都心事重重。有一天毛主席還是睡不著覺,便找來吳旭君聊天,兩人就毛主席的生死觀進行了一次長談。
當時毛主席靠在床上,說起了自己的母親,毛主席的母親是一個善良的農村婦女,待人誠懇,因此毛主席很喜歡母親。當他的母親去世的時候,很多人都給她來送殯,和他父親去世的時候完全不一樣。
坐在床腳的吳旭君好奇地問毛主席,他母親去世的時候他並不在身邊,他是怎麼知道這些事的?毛主席笑著回答說:“我不在,就不能聽別人說?”緊接著毛主席說自己作為兒子不夠格,“生不能盡忠,死不能盡孝。”吳旭君在一旁寬慰毛主席說:
“這也不能怪你,你那麼早投身革命,尋找真理,為解放全中國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也算是孝敬母親的。”
“你對你母親好嗎?”毛主席反問吳旭君。
吳旭君說了一聲好,然後說起了她和母親之間的事情。吳旭君母親去世得比較早,當時吳旭君大概只有8歲,當時吳旭君特地將母親給她做的紅小褂穿上,跪在地下大把大把燒紙錢。吳旭君想讓母親看到自己漂亮,大人們這麼說她就這麼信了,燒完紙之後的事情她就記不起來了:
"我當時小,長大以後我有了自己的看法,但不知道對不對,我認為我們的政策應該改。"
毛主席疑惑地為她要改什麼,吳旭君回答說她主張對一個人好,就在生前好好對待他,死後懷念時也沒有遺憾。如果生前對人不夠好,等他死了又辦酒席又戴孝,這一套對死者沒好處,那只是為了給活著的人看的。
“在革命隊伍裡,必要的追悼會還是要開的,這也是為了寄託哀思,不像老百姓那樣那麼熱鬧,不過你的問題我可以考慮一下。”毛主席抽著煙說著自己的想法。吳旭君問毛主席是不是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對,毛主席說作為政策,自己還要想想。沉思了片刻之後,毛主席突然對吳旭君說:
“我死的時候,你不要在我跟前。”
吳旭君聽到後趕忙說別開玩笑,假如真有那麼一天,自己怎麼可能不在他身邊,他得了小病自己會及時治療,不會讓他得大病。然而毛主席卻堅定地說:“不,我死的時候一定不要你在我跟前。”緊接著毛主席說出了其中的原因。
曾經在毛主席母親生前說過,自己不忍心看著母親痛苦的樣子,自己想讓母親能留給自己一個美好的印象。而毛主席的母親也是通情達理的人,欣然同意的兒子的要求。所以直到毛主席晚年,能夠想起的都是母親健康、美好的樣子,就像當時母親還活著的時候。所以毛主席不讓吳旭君在自己跟前,就想給她留下一個完美的印象,不讓她看到自己的痛苦。
吳旭君提議說別老說這些死的事情,結果毛主席固執地說,別人越是迴避的問題,自己越是要跳起來說。他是相信辯證法的,有生就有死,有勝利也有失敗,有正確也有錯誤。緊接著毛主席問吳旭君:
“你都不研究這些呀?”
吳旭君回答說她們研究的範圍比較窄,更多的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比如對疑難、不治之症等等,人們身上的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聽完吳旭君的回答,毛主席笑著掐滅了菸頭:
“講得不錯嘛,你承認生、老、病、死是生命的不同時期的表現,那好,按這個科學規律,我和羅榮桓同志一樣會死的,而且死了要火化,你信不信?”
面對如此突然的提問,毫無思想準備的吳旭君被嚇呆了,好久都沒有回答毛主席的話。毛主席忙問吳旭君怎麼了?吳旭君趕忙說咱們不要談這個問題,並提議換一個話題。結果毛主席認真地用肯定的語氣說:
“你不要回避話題,話題不能換,而且我還要對你把這個問題講透。給你一點兒思想準備的時間,我書架上有本《形式邏輯學》,你拿去讀,明天我們再接著談。”
“你都不能理解我呀”
第二天吳旭君陪毛主席吃過第一頓飯已經是下午,飯後兩人坐在沙發上,毛主席問她書看得怎麼樣,咱們接著昨天的談。前一天吳旭君找到書之後就回休息室看了起來,她知道毛主席說到做到,第二天一定會問自己:
“我都看完了,但有的問題似懂非懂。”
毛主席就像一個嚴格的老師,問吳旭君形式邏輯講的是什麼,接著讓她根據形式邏輯的概念舉個例子。吳旭君舉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毛主席贊同地點了點頭,接著讓她聯絡前一天談的問題再舉個例子。
吳旭君自己內心從來沒有將毛主席和死聯絡在一起,自己的工作就是保證毛主席的健康,從感情上講,吳旭君根本不願意毛主席死,畢竟中國太需要毛主席了。所以吳旭君坦率地說:
“昨天談的事我舉不出例子。”
毛主席看著吳旭君為難的樣子,便說自己來替她舉個例子。說著毛主席就有些得意地掰著手指說,人都是要死的,毛澤東是人,所以毛澤東是會死的。緊接著毛主席又說起自己曾設想過自己的五種死法:
“第一,有人開槍把我打死。第二,外出乘火車翻車、撞車難免。第三,我每年都游泳,可能會被水淹死。第四,就是讓小小的細菌把我鑽死。可不能輕視這些眼睛看不見的小東西。第五,飛機掉下來摔死。中央給我立了一條規矩,不許我坐飛機,我想我以後還會坐,總之,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
說完毛主席開心地大笑起來,而吳旭君聽完卻心情沉重,絲毫笑不出來,還埋怨毛主席能不能不說這些不吉利的話。毛主席指著吳旭君的鼻子說:“你這個人呀,還有點兒迷信呢。”接著毛主席向吳旭君交代,等他死了之後,可以開個慶祝會,吳旭君要打扮得漂漂亮亮,最好穿顏色鮮豔的紅衣服或花衣服,興高采烈地參加慶祝會,還要大大方方地上臺講話。
吳旭君有些茫然地問毛主席,自己要講些什麼。毛主席接著交代說,她上去就講,今天這個大會是勝利的大會,毛澤東死了,我們大家來慶祝辯證法的勝利,他死得好,如果不死人,從孔夫子到現在,地球就裝不下了......毛主席停頓了一下,接著認真地對吳旭君說:
“我在世時吃魚比較多,我死後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長江裡餵魚,你就對魚說:魚兒呀,毛澤東給你們賠不是來了,他生前吃了你們,現在你們吃他吧,吃肥了你們好去為人民服務。這就叫物質不滅定律。”
“不能,萬萬不能。”吳旭君聽完連連搖頭:“平時我一切都聽你的,這件事不能聽,我也不能幹!”
毛主席聽完吳旭君的回答,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甚至顯出有些不高興的表情:“你在我身邊工作這麼久,離我又這麼近,都不能理解我呀,我主張實行火葬,我自己當然不能例外,我在協議上籤了名的。”
吳旭君驚奇地問毛主席訂了什麼協議,跟誰訂的協議。毛主席回答說和中央的同志們,在懷仁堂籤的名,如果她不相信,可以去查。事後吳旭君才知道,1956年4月的時候,的確釋出過這樣一份倡議書,毛主席帶頭第一個在上面簽名,剩下136名中央領導和黨內外同志也同樣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了。正如當年和吳旭君的約定,在他去世的時候,吳旭君不在他身邊。在毛主席去世的前一年,吳旭君還經常去看他,和他度過了最後一個春節,但吳旭君的確沒有見到毛主席去世時候的樣子,就像毛主席所說,他給吳旭君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印象。
而吳旭君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每逢毛主席生日、祭日,她都會穿著鮮豔的花衣服或者紅衣服懷念毛主席,讓毛主席看到自己履行了對他的諾言。而毛主席的“生死觀”,作為毛主席思想的一部分,也成為留給吳旭君的一份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