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載,鴉片第一次進入中國是在 1720年。當時的幾箱鴉片從印度東部的科羅曼德爾被運送到了澳門。
自從演藝圈成為“貴圈”之後,便有人講,一部演員史就是半部鴉片史。
當下的事兒,我們先不講,容易讓有些人不高興,咱們說說100年前的事兒。
鴉片早在漢朝張騫開闢絲綢之路就進入了中國,中國人把這東西當成藥,華佗以鴉片來製作麻沸散
在晚清民國,京劇最流行,所以,最矚目的伶人,當然非京劇伶人莫屬。而京劇伶人抽大煙,更是一個普遍現象,普遍到什麼程度了呢——竟然普遍到大多數伶人與鴉片有染!抽鴉片,已然成了梨園界的一大陋習。
老一輩的,如程長庚、徐小香、張二奎、余三勝、譚鑫培、汪笑儂等都是老煙槍。晚輩一點的,如裘桂仙、譚小培、楊小樓、餘叔巖、高慶奎等也是癮君子。更晚的,如張春彥、馬連良、孫毓堃、譚富英、高盛麟、裘盛戎等,這些個角兒們,自己的身上各自都有一部吸毒史。
伶人為什麼會迷戀上鴉片呢?
當時,梨園界有一個傳言,說的是頭頭是道,有鼻子有眼。都說啊,鴉片這個玩藝兒啊,是個東西,不但能夠定心、降火,而且還能預防中年發福,還能助氣,還能幫助思維,減輕壓力呢。
這個說法是不是有點眼熟啊?現在“貴圈”裡有些人傳是:能激發創作靈感,能保持身材苗條,能減輕生活壓力。
罌粟是毒品原植物。 我國《禁毒法》明確規定禁止種植毒品原植物,非法種植是違法犯罪行為。
天底下沒有新鮮事兒,都是一樣的詞兒,一樣的調兒,只不過是換了一個詞牌接著演!
咱們先說梨園界最有名的一個角兒:
被尊為京劇界鼻祖的譚鑫培可以說是中國戲曲史上的第一個伶界大王和第一個京劇大王
譚鑫培,生於1847年,是京劇譚派的開山鼻祖,有著“無腔不學譚”的美譽。此外,譚鑫培同時也是我們中國電影界的祖師爺,他在1905年出演的《定軍山》是中國本土有史以來誕生的第一部電影。這樣算起來,譚先生妥妥地是“演藝圈”裡的老前輩了。
這位譚鑫培生前就是一位標準的“老煙槍”,在《清朝秘史》裡甚至還記載了慈禧太后曾讓譚鑫培“奉旨抽菸”這一奇聞。
當時,慈禧太后召集京劇名角入宮唱戲,其他厲害角色都已就位,唯獨譚鑫培遲遲不見蹤影。原來譚鑫培因為當時朝廷禁菸的原因而不能吸鴉片,所以便以“不吸足便不能唱戲”為由推脫。慈禧聽罷,便乾脆准許他隨便吸菸,要是戲唱得好,甚至還可以安排兩個下人專門負責給他裝菸袋。
有了聖旨准許自己吸菸,譚鑫培從此更是肆無忌憚地吸,甚至還有不少京劇圈的後進,為了學習譚鑫培所開創的“譚腔”,專門染上了煙癮。殊不知譚鑫培的“譚腔”,來自於他本身天賦異稟,再加後天數十年的苦練,那些想要透過吸鴉片來模仿譚腔的人,豈不是妥妥的緣木求魚?
在梨園名伶中,煙癮最大的當屬汪笑儂,他每天要抽大煙膏二兩。每天起床前,他都是形同死人一般,躲在床上像一條鹹魚。必須要他的姨太太動手,抽一大口大煙膏,對著他的臉猛噴幾口,如此,汪先生才能“活”過來,並稍作蠕動。然後,姨太太再灌他喝幾口參湯,再把燒好的煙槍杵進他嘴裡。這時候,汪笑儂還沒睜開眼呢,而是含著煙槍抽十數口後,才能慢慢睜眼,穿衣下床。這還沒完,之前的動作都是熱身,洗漱完之後,他又躺下,點上大煙,這才叫正式開抽。抽上十來筒,才開吃早點。
這種繁瑣的起床,前後就得花一個多小時!所幸各家戲園都知道他個臭這毛病,所以,每逢演戲的時候,都要事先給他的姨太太一些錢,唯恐其不願盡心服侍或催促汪老闆早點到後臺來。
民國時期的京劇名角馬連良,也是一位毒癮極深的人。為了能夠吸毒,他甚至敢赴偽滿洲國的約,就因為偽滿洲國開出的報酬裡包括了一部分煙土。因為這件事,馬連良在抗戰結束後遭到了清算,並以漢奸罪名被關進了監獄。
老裘派花臉的創始人裘桂仙也是個老煙槍,據說長年抽菸讓家裡的老鼠都染上了煙癮。有一次,裘老闆帶領全家長時間在外地演出,家裡頂棚的老鼠因無鴉片煙燻養,紛紛墜地而亡。這固然不可信,但裘桂仙的兒子裘盛戎有遺傳式煙癮,抽得厲害,未過花甲即因肺病死去,卻是真的。
老生行當和淨角行當最為嚴重
仔細觀察一下,大家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京劇界的“癮君子”分佈有一大特點,就是老生行當和淨角行當氾濫的最為嚴重,而旦角行當卻較為輕。前者,比如著名的京劇大師譚鑫培、馬連良、餘叔巖、金少山、裘盛戎等等;後者,比如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等,這些旦角大師都是堅決抵制鴉片的。
梅蘭芳的顏值真的很高,溫潤儒雅,丰神飄逸。豐子愷認為,梅蘭芳簡直是上帝親手製造的一件精妙無比的傑作
尚小云是“四大名旦”之一,他的母親、妻子都抽鴉片。作為孝子的尚小云,每晚都會給母親燒煙,但他身在煙中卻能不沾一口,意志力之強令人難以置信。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狀況呢?有分析認為:
其一:“鴉片煙”對身體侵害極其嚴重,尤其是對嗓子侵害比較大。許多京劇演員因為吸食鴉片嗓子壞了,而旦角又是多以小嗓演唱,為保護嗓子計,所以都堅決抵制鴉片煙。
其二:吸食鴉片後萎靡不振,極缺少一種精氣神,而對於旦角來說,扮相和氣質都非常重要。
京劇界的“癮君子”為何如此之多呢?
一是伶人有錢,是高收入階層。清末民國之時,人們愛聽戲,尤其喜愛京戲,京劇市場火爆,伶人掙錢相當容易。試舉一例,譚鑫培除了日常在戲班中演出外,常外出走穴給人家唱堂會,一齣戲價錢約50兩銀子,而當時京官一品大員年俸不過180兩銀子!
二是抽大煙成了一種身價的象徵。伶界有句話叫“不抽大煙,不過一千”,就是說一個名角兒要是不抽大煙,家裡沒有煙榻煙具,說明角兒還不夠有名,生活品位還不夠高,別人就不會開出超過一千塊的價錢。
抽大煙儼然成了名角的標配!
梨園藝人也曾努力戒過大煙
後來,儘管人人都知道這東西是個禍害,但要想徹底戒除,談何容易!
抗戰勝利後,當時的政府強令戒菸。梨園藝人大多數生活貧困,有心入院戒菸,卻又付不起醫療費。孟小冬和馬連良等幾位名角兒自發組織起來,籌募資金,假北京市立第三醫院的地方,開辦了“北平國劇人的戒菸會”,動員需要戒菸的伶人入會戒菸。
很快,戒菸會聚集了百餘號伶人,其中30多人有經濟能力的,自費;其餘70多人,全部免費。戒菸會的條件很不錯,共有8間房,每人每天都吃白米飯、一菜一湯。每天定時有醫生上門打針喂藥,監督戒菸成效。
一段時間以後,第一批成功戒除了煙癮的出會了。其中有金少山、譚小培、王瑤卿、馬連良、葉龍章、劉硯芳、譚富英、楊寶忠、徐蘭沅等;緊接著,第二批、第三批先後出會,其中有萬子和、茹富蘭、茹富蕙、王連平、方寶泉、張子壽、李玉泰等。
最後,“戒菸會”裡只剩下4、5個人。也就是說,該會的戒菸成功率,還是非常高的。
可惜的是,孟小冬似乎沒有完全徹底地戒除。
一些名伶毒癮實在太深,新中國成立後也戒不掉,只好網開一面,特許他們吸食。
在舊社會,鴉片對人們的戕害,是非常嚴重的,現在的人們完全想像不到一個抽大煙的人會沉淪到何種程度,這裡選取一節親歷者的回憶:
它的危害,是無法想象的。好好的一個人,吸上了煙,不久就面目黧黑,走了人樣。吸菸的時候,更是醜態百出。我認識很多人,吸罷煙不敢噴,要用茶送下去。有的人吸菸時把鼻子捏緊,唯恐煙跑散掉,要做到吸完了煙屋內沒有一點菸氣。還有人一邊吸菸,一邊用手堵住肛門。可見他們對吸進去的這口煙多麼重視了。
有的家裡人不許抽,只好偷偷吸,如前面說過的壽德記老闆娘,因為賣大煙,自己也上了癮,丈夫不許她吸,她就想盡辦法過這口癮。有一次,我去看她,她正躺在地板上抽菸,據說,這樣煙氣不會散佈,免得她丈夫回來發覺……
部分資料來源:
《晚清民國多少明星吸毒:有明星為吸毒甘當“漢奸”》
《舊社會藝人名伶吸食鴉片成癮》
《解密梅蘭芳孟小冬情史》
《舊社會吸毒、販毒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