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院士的紅色情緣】
光明日報記者袁于飛
“學成歸國、報效國家是不需要理由的。”
——柳百成
1955年,柳百成從清華大學畢業;次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愛國奉獻、創新思維、頑強拼搏、健康體魄、熱愛生活。”柳百成用這20個字總結自己的人生道路。
1978年12月26日,改革開放後的首批52名赴美訪問學者,登上了赴美的飛機,這是中國開啟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對柳百成而言,作為首批赴美訪問學者的總領隊,赴美留學也成了他學術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點。
2000年10月20日,攝於北京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材料加工成型模擬模擬實驗室
攝影師:侯藝兵、王生生、王志英
在美國的700多個日夜,柳百成始終沒有忘記祖國,也時刻牢記著人民對他的殷切期盼。1981年,他回到朝思暮想的清華園,心中早已規劃好新的藍圖——將計算機資訊及高新技術應用到傳統的鑄造產業中去,做大做強中國的製造業!
多年來,柳百成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深入研究鑄造合金結晶凝固機理,為研發高強度高韌性的球墨鑄鐵奠定了科學基礎;率先採用掃描電鏡、電子顯微探針、俄歇電子能譜儀等先進測試儀器及實驗手段,研究鑄鐵結晶凝固過程及形成機理,取得創新基礎研究成果,並在工程應用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不僅在科技前沿做出了重大貢獻,柳百成還重視教書育人,要求學生既要愛國奉獻、勇於創新,又要學風嚴謹、腳踏實地。回國後,他一直堅持為研究生、本科生講課,為祖國培養了50多名博士以及大批的本科生。他至今依然在清華園的三尺講臺發揮著餘熱。
在人們看來,鑄造一直是“傻大黑粗、又髒又累”的代名詞,而柳百成帶領的團隊創造性地採用了多尺度建模與模擬技術,研發完成了國內第一個以“鑄造之星”命名的商品化三維鑄造工藝CAD及凝固過程模擬分析系統,該系統於1993年被國家科委批准為“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專案。
如今,“鑄造之星”工業軟體由國內60餘個企業應用,實現了最佳化鑄造工藝、確保鑄件質量、縮短制週期及降低生產成本的目標,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立足本領域科研,放眼我國製造業的戰略發展,柳百成還參加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戰略研究中“製造業發展科技問題研究”“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戰略研究”“製造強國戰略研究”“工業基礎戰略研究”等系列國家制造業重大戰略研究專案。
柳百成在國際鑄造學術界享有較高聲譽,在多個國際學術組織任職,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大會主旨報告,為推動我國的國際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1984—1996年,他任國際鑄造學會“稀土在鑄造合金中應用”國際委員會學術秘書及主席,主持編寫了《稀土在鑄鐵中的作用及應用》等文獻綜述報告,得到了國際鑄造學會的高度評價。
八十餘年彈指一揮間,時至今日,柳百成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製造業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而奮鬥!
院士小傳:
柳百成(1933— ),鑄造及材料加工專家。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用資訊科技提升傳統鑄造行業技術水平及提高鑄造合金效能的研究,在多尺度、多學科宏觀及微觀鑄造,凝固過程建模與模擬,鑄造合金凝固過程基礎理論以及提高效能應用研究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近年來致力於振興我國製造業及推廣先進製造技術等戰略研究,積極參與“製造強國戰略研究”“工業強基戰略研究”等多個戰略諮詢專案。2002年獲光華工程科技獎,2011年及2015年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鑄造傑出貢獻獎”及“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