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以為拉閘限電,是為了能耗雙控碳達峰嗎?這背後,是一場大國博弈的金融戰,那些帶節奏,大媽,不給企業生產,說環保年底考核的話說的漂亮,但是看得太淺。大a上市公司都被整停產了,廣東,江浙製造重鎮都能限三停四。誰不知道中小企業生存難,僅僅為了環保考核,能搞這麼大動靜嗎?入秋了,電不夠了,前幾天的峰值呢?這次限電的本質啊,是結構性去產能,奪取定價權的生死戰。
我們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全球訂單紛紛飛來,但卻不一定是好事兒,為什麼我們是製造加工國,賺的加工費。放水之下利潤的大頭啊,是資源國拿走了,我們要看原材料價格的臉色。國際資本呢,趁著放水哄抬大宗價格,定點狙擊我們。銅、鐵、糧油、豆挨個吵個遍,動力煤一個月漲幅56%,天然氣亞洲一年暴漲六倍,你不是疫情控制的好嗎?你不是率先復工復產嗎?
行,原材料價格給你抬上去,把上游通脹精準輸出給你。我們可以漲價,把通脹轉嫁給美國這種消費國呀,理論上是可以,但實際上是大夥看見了蜂擁的訂單,一股腦地擴產能、搶市場,甚至不惜大量壓價,還加劇了對上游資源的需求,明明是拿著訂單漲價的賣方市場,卻被過剩的產能啊,整成了競相殺價的內耗。你知道過去的出口增長付出了多少代價嗎?燒著高價煤一度電賠兩毛,國家釋放大宗商品庫存,盡力保證原材料價格穩定,可結果呢?
終端一個搶市場壓價,便宜貨就給了美國人,自己呢也苦哈哈,沒賺到錢。上游被資源國割,下游被消費國佔便宜,中低端的產能過剩,就像去年出的口罩印鈔效應,後面瘋狂搶進來做口罩賺錢了嗎?更可怕的是歐美開始與病毒共存,逐步復產復工,未來的外貿需求還能有那麼大嗎?如果美元未來在進入收縮週期呢?所以現在急剎車就是一種保護,別一波疫情之後啊,風險都留在了國內,看清頂層設計,認清形勢。不要盲目擴產能,不要投機囤貨賭市場,守好現金流,熬過去活下來才是現在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