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德爾塔病毒的擴散,讓疫情開啟了“無限戰爭模式”。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席捲整個大陸的疫情,包括鼠疫(黑死病)、天花、西班牙流感、非典(SARS)在內,少則造成幾百人死亡,多則幾千萬人死亡。
新冠疫情的爆發,更是對全球各個國家執政能力、社會體制、民族凝聚力的考驗。毫無疑問地說,中國在全球197個國家的考試排名中,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
截至2021年3月中旬,中國為了防治好疫情,已經累計投入高達1169億人民幣。
疫情帶來的不僅僅是災難、痛苦,也深深地改變了全球格局,甚至是人類歷史的走向!
但付出總是會有回報的,全球各國因為疫情導致工業產能受損嚴重。越南、印度同樣被疫情“反覆折磨”,不得不對工廠實行封鎖,工人被約束在宿舍進行隔離。
此時,唯有中國的企業正加大馬力生產,供應著全球各國的生活需求,製造業比重也在全球佔比中不斷上升。疫情控制成績考好了的學生,總會得到應有的獎勵。
據胡克傢俱公司的經理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下降30%;因越南延期交貨,Adidas今年預計將損失6億美元;韓國三星手機生產線遷徙往越南後,也飽受停工停產之苦。
全球最大的防護服生產商雷克蘭公司經理則表示,正在考慮在幾周之內將生產線從越南遷移至中國,以求最快恢復生產,最大程度上減少損失。
在年輕人寧願送外賣、送快遞,都不願意進製造業工廠的背景下,製造業迴流對中國的意義真的有那麼大嗎?為何說當前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又應該怎樣才能抓住機遇呢?
特斯拉薪資待遇
實際上,年輕人並非抗拒進製造業工廠,而是抗拒製造企業給不了上能贍養父母,下能撫育子女的薪資,更不用說買得起房子。
以特斯拉新能源車上海製造工廠的薪資為例:
2021年,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平均工資為8500元,較2020年9400元/月的平均工資下降了約10%。但即便是這樣,也能夠碾壓絕大部分中國本土製造工廠。
甚至連特斯拉普工的待遇也非常不錯,2021年底薪待遇為5050元,技術類別包括衝壓,車身,塗裝,總裝,動力,電池等,技術工種薪資水平還會對應增加。
公積金按照最高的14%繳納,住宿有員工宿舍;吃飯分8/10小時一班,10小時班吃飯多一份點心、盒裝牛奶、麵包;一月控制最高36小時加班,週末加班按1.5倍工資結算。
除此之外,每3個月考評一次季度獎,大概還能拿到5~6000;一線車間員工每月到卡薪資大約為5000元,年底考評一次年終獎,大致又能拿到一個月左右的薪資。
平心而論,特斯拉的薪資待遇跟月薪動輒2~5萬的網際網路大廠相比,可能算不了什麼。但是在製造業領域,還真沒有幾家企業能夠與特斯拉相比。
為什麼年輕人就業,更偏向於外資企業?
我們都知道,待遇好的公司一般不會有員工輕易離職,也就不會長期招聘工人。公司會秉持著一起把蛋糕做大的理念,讓員工與公司一起成長,一起分享蛋糕。
尤其是一些需要熟練技能的企業,從生瓜蛋子培訓上崗到熟練操作工具,可能就需要1~3個月時間。如果員工離職,再次招聘一個員工重新進入培訓流程,將會花費鉅額時間成本。
如果是員工長期流動頻繁的企業,那麼需要的大機率是上崗3天就能熟練操作的基礎工人。崗位的待遇自然也就不言而喻,因為換誰都能幹的活兒,不需要給太高的工資。
所以僅從員工是否長期頻繁流動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一個企業的待遇好不好。
特斯拉在招聘員工這一點上,大部分員工入職的渠道都是內部推薦,基本不走中介招工。並非隨便一個年輕人就能進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從這一點也能證明特斯拉的待遇,比大多數工廠要好。
其實網際網路大廠按照薪資待遇,也分為一線、二線大廠,阿里、騰訊、位元組跳動、華為等一年拿16~18個月工資的大廠被分在了一線,平安、招商、網易等被分為了二線大廠。
同樣,製造業也分為幾種,例如特斯拉屬於美國外資企業,還有日資、臺資企業,本土製造企業等。外資企業大多擁有成熟的管理經驗,內資企業則水平參差不齊。
從薪資待遇來說,外資企業顯然要更勝一籌。在社保繳納、福利保障、加班補償等方面,外資企業也普遍更加的規範,而本土製造企業在這些方面則稍顯遜色。
不管是“無償加班”、“畫大餅”也好,還是欠薪、拖薪、無故剋扣工資、粗暴管理也好,都是本土製造業經常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年輕人透過比較後,更喜歡進外資企業的原因。
這並非是“國外的月亮更圓”,而是年輕人用腳投票出來的結果。“真香定理”同樣適用於薪資,情懷在現實生活面前一文不值。
年輕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老闆的套路吃多了,久而久之就不吃這一套了。如果企業老闆不拿出真心實意(真金白銀)對待員工,員工自然不可能對企業忠誠。
外資企業為什麼較少遇到“用工荒”的問題?年輕人為什麼喜歡去外資製造企業?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都是有原因的。
本土製造企業需要反思和學習的還太多,不解決這些根本性的問題,招不到工人的情況或許會繼續惡化。如果年輕人對本土製造業的印象徹底偏負面,將再難逆轉回來。
本土製造業正奮力突圍
自然,中國本土製造企業也有“難言之隱”。大部分的小企業老闆由於生產技術處於劣勢,“操的是賣B粉的心,賺的是賣白菜的錢”,很多小企業老闆的收入也僅僅比打工強一點點罷了。
高階製造業方面,汽車、飛機制造產業西方國家發展了100多年,積累了太厚的技術壁壘,中國想要在短時間內打破壟斷非常難,而低端製造業又利潤微薄。
以蘋果手機製造產業鏈為例,美國設計,日本、臺灣製造晶片等重要零部件,中國進行整機的組裝。而整機組裝的技術密集性最低,利潤也最微薄。
就好比一條魚,魚腹等肥美的地方都被外企吃掉了,刺多肉少的魚尾被分給了中國企業。並且我們還得感謝改革開放英明偉大的決策,不然中國可能連全球產業鏈都擠不進去。
高階製造業如果不能“突破重圍”,中國製造企業將一直處於製造產業鏈的底端。企業賺不到足夠的利潤,自然也就無法提高工人的薪資待遇。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要支援華為,中國還需要10個、100個像華為這樣的企業的原因,同樣是美國對華為進行“技術封殺”的原因。企業利益所在,美國護犢子是必然的事。
更直白地說,華為是中國製造業進行技術突圍的代表企業。如果華為技術突圍失敗,也就意味著中國製造業只能在低端產業鏈“苟活”,工人的薪資也難以上漲。
本土製造業當自強
製造業迴流中國是好事,但可能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振奮人心”。
“外國的月亮再圓”也是外國的,外資企業即便迴流到中國生產,也會將利潤統統帶走。而外資企業生產的產品並非中國製造,充其量不過是“中國代工”罷了。
只有中國自己的製造業發展起來了,解決卡脖子的問題,樹立行業標準,建立智慧財產權。這才是貨真價實的“中國製造”,居民收入才可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