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韓國被聯合國認定為發達國家,讓不少國人羨慕,大家都很關心中國何時能成為發達經濟體?要想成為發達經濟體首先要成為高收入經濟體,這是前提和基礎。
世界銀行把全世界經濟體劃分為四個收入組別,即高收入、中等偏上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和低收入組別。
2020年四個組別人均國民總收入的門檻分別是:
- 低收入:不到1036美元
- 中等偏下收入:1036美元到4045美元
- 中等偏上收入:4046美元到12535美元
- 高收入:高於12535美元
中國目前是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距離成為高收入經濟體也就再花2-3年的時間。成為高收入經濟體意味著我國成功避開了中等收入陷阱,下一步就是要衝擊發達國家的門檻了。
發達國家目前是沒有統一的定義的,但是一般而言,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排名相對權威。之前韓國被聯合國認定為發達國家,其實韓國早就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認定為發達經濟體,現在同時被三個權威機構認可,完成了大滿貫。
聯合國的標準還是太低了點,例如32個發達經濟體成員國裡就有波蘭,但波蘭的人均GDP只有1.5萬美元,跟我國的福建省差不多。顯然波蘭要成為發達國家還是差了點,其他的權威機構例如IMF和CIA,都沒有認可波蘭。所以要想成為發達國家,人均GDP至少要在2萬美元以上,而且不能是資源國。
本文不單單討論中國何時能成為發達國家,我們把範圍擴大一點,未來20年哪些國家能成為發達國家?
20年後發達國家的標準肯定也會提高,我們定人均GDP3萬美元是一個下限,也就是說未來20年哪些經濟體人均GDP能達到3萬美元。
要想20年後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2020年人均GDP至少要在10000美元以上,不然基數太低的話,20年的時間是不夠的。這樣的話,印度和越南就被淘汰出局了,這倆哥們人均GDP連3000美元都沒達到,還差得遠。
首選弄一個初選名單,入圍的國家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不能是純資源國;人口在800萬以上。
按照這個標準,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國家就被淘汰了,例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土耳其。以上四個國家人均GDP2020年都低於1萬美元,而且這幾個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很長時間了,暫時看不到光明的未來。
另外像一些小而富的國家也被排除在外了,例如立陶宛之類的,主要是人口數量太少都不及我國一個縣,沒有比較的意義。
那麼符合以上的條件的國家有幾個呢,不多就六個,分別為中國、馬來西亞、俄羅斯、羅馬里亞、匈牙利和波蘭。其中中國,俄羅斯和馬來西亞,人均GDP1萬美元出頭,羅馬尼亞接近1.3萬美元,匈牙利和波蘭在1.5萬美元左右。
那麼以上幾個國家,誰最有希望在未來20年成為發達國家呢?我個人觀點是,中國,馬來西亞和波蘭成為發達國家的機率很高,其中中國希望最大。下面一一分析。
俄羅斯
俄羅斯,目前現狀如何?俄羅斯本應是個發展不錯的國家,畢竟祖上輝煌,又地處發達國家最多的歐洲。但事實上,俄羅斯早已不復當年之勇,已淪為國際競爭中落伍掉隊的差生了。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民眾生活水平,抑或是科技能力,均被我國超越。俄羅斯在軍事和工業上嚴重吃老本,經濟上又過度依賴能源,在未來新科技領域中幾乎看不到他的身影。
俄羅斯經濟最大的問題是高度依賴自然資源,主要是依賴石油和天然氣,俄羅斯的GDP幾乎隨著油價的波動而波動。
那麼俄羅斯還有翻盤的機會嗎?一個國家要想崛起,必須設定好走什麼樣的路線,一般有科技立國、工業立國、貿易立國。科技立國對俄羅斯來說不現實,因為沒錢,科技是要靠錢砸出來的。工業立國對俄羅斯也不適用,因為沒錢沒市場,也沒有勞動力優勢。而且俄羅斯缺乏優良的不凍港,貨物運輸成本高,生產的工業品在世界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所以還有最後一個選項,貿易立國,就像新加坡一樣。本來俄羅斯是沒有機會的,因為既沒有優良港口,也不在世界主要航線上。
但是命運給了俄羅斯再一次機會。由於溫室效應,北極的寒冰正在悄然融化。2030年左右,靠近俄羅斯沿岸的浮冰將逐漸融化。冰融以後,北冰洋即可全面通航,屆時將重新劃分世界海運版圖。北美、北歐、東北亞之間的距離將拉近,比起常用的東亞——歐洲航線,途經蘇伊士運河全程21000千米,北極航道航程可將航線縮短至12800千米,運輸時長縮短至10到15天。
北極航線開通後,俄羅斯沿線可以建造兩三個港口,作為來往貨輪的補給基地,這會給俄羅斯帶來巨大可觀的經濟收益。有了貿易,就可以發展金融,就能賺更多的錢。有了錢就可以發展科技,發展新興產業,也可以吸引全世界各國懷有夢想的人來俄羅斯。
當然開發北極航線是個長遠的工程,俄羅斯沿岸的浮冰到底何時能融化還沒有確定時間,俄羅斯是否能利用好這條航線也是個未知數。就算一切如願,俄羅斯靠北極航線賺錢也是十幾年後的事了,就算能成為發達經濟體那也是遙遠的事,至少未來20年不可能。
匈牙利和羅馬尼亞
匈牙利2020年人均GDP為15856.5美元,人口為975萬。最近幾年匈牙利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主要是匈牙利經常在歐盟會議上為我國仗義執言,所以本人也希望匈牙利能有個光明的前景。
匈牙利是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和製造業一般,所以很難支撐匈牙利達到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匈牙利2004年人均GDP就已經達到1萬美元,此後經濟慢速增長,16年過去了也才增長了不到60%。對比下韓國,人均GDP從1萬美元到2萬美元只花了12年。
匈牙利除非能發展出幾個優勢產業,但目前來看難度很高,匈牙利人工成本不低,發展製造業困難重重。
羅馬尼亞的情況和匈牙利差不多,就不展開介紹了。
下面就是三個種子選手了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只要自己不作死,不和中國作對,遏制住國內馬來民族主義且善待華人,同時擺脫對油氣開採+石油石化相關工業的依賴,那麼進入發達國家行列還是很有可能的。
近年來,馬來西亞在發展高科技產業上有所成就,例如半導體產業。大馬的半導體產業在世界半導體產業鏈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是半導體進口大國,每年進口總額約2千多億美元,其中,從馬來西亞進口的就佔不小的比重。
馬來西亞未來要有大的發展,包括半導體產業在內的高科技產業突破至關重要。當前我國也在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馬來西亞可以跟我國進行深入合作。當年韓國依靠中國市場,迅速壯大自己,馬來西亞也可以有樣學樣。只要能融入中國的產業鏈,憑仗這個全球最大市場,馬來西亞自然能乘勢而起。
波蘭
波蘭地處東歐,北面是波羅的海,四周與白俄羅斯、烏克蘭、德國、捷克和斯洛伐克相鄰,是東歐重要的交通樞紐。在未來的歐洲,波蘭必然會有一席之地,雖然這個國家有的時候很不靠譜。
波蘭之所以未來有機會成為發達國家,主要有以下三大優勢。
第一,波蘭地理位置優越,是東歐的咽喉,北面臨海,有不少優良的港口,具備發展航運業的優勢條件。西側與德國接壤,德國是歐洲的“經濟發動機”,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發達的工業、充足的資金,和優秀的人才,有一部分轉移到了波蘭,促進波蘭的經濟發展。
第二,波蘭背靠大樹好乘涼,自2004年加入歐盟以來,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經濟發展飛速,遠遠超過了之前。
第三,波蘭自身稟賦上等,近幾年製造業發展不錯。很多人覺得波蘭是個東歐小國,其實它的面積足有31.2萬平方公里,與義大利差不多。自然資源又頗為豐富,盛產煤炭。機電是波蘭最核心的工業,在金屬加工、造船、機器製造、運輸工具、汽車、精密儀器、電機和電子裝置製造方面,波蘭具有國際競爭力。
綜上所述,波蘭的經濟發展潛力有之,實力有之,未來20年成為發達國家的機率不低。
中國
終於講到中國了,大家是不是等急了,沒辦法主角必須最後時刻登場,萬眾矚目。我個人認為,未來20年中國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步入發達經濟體的門檻可能性極大,幾乎可以說是板上釘釘。
要說過去20年哪個國家經濟最驚豔,增長最快,非中國莫屬。2000年中國GDP總量為1.21萬億美元,只佔世界的3.6%。2020年為14.73萬億美元,增長1117%,佔世界經濟的比重提升到18%左右。
中國有能力成為發達經濟體,主要有兩大獨一無二的優勢。
首先,我國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發展不受他國限制。我國擁有全產業鏈優勢,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哪怕是被卡脖子的光刻機,我國也能製造,就是精度還達不到ASML的高度。全產業鏈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把生產成本降到最低,生產的商品在市場上就具有強競爭力。
其次,我國市場規模龐大,本國企業佔據國內市場就能具有規模效應。2020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達到美國的90%以上,再過2-3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
我國既是第一大工業製造國,又有最大的消費市場,這就構成了我國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產業升級,製造業向中高階邁進。隨著各種高科技產業不斷突破,我國離成為發達國家也越來越近。
IMF最新預測,2028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達到2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綜上,最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的是中國,其次是馬來西亞和波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