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朝鮮半島掀起了一場軍事衝突,南韓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的支援下開始反攻,拉開了朝鮮戰爭的序幕。
很快,戰火便蔓延至我國鴨綠江邊,影響到邊境百姓的日常生活。在黨組織的決策下,解放軍迅速整編了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進行支援。
戰爭結束後,戰爭雙方先後公佈了這場戰爭中各國損失人數。美國官方公佈的具體數字為142091人,而中國與朝鮮對外公佈的殲滅美軍數量卻高達397543人,是美軍公佈人數的兩倍不止。
為何雙方所公佈的數字差距如此懸殊呢?到底是中朝誇大了還是美方謊報了呢?對此,陳賡將軍曾給出了準確解答。他究竟是如何解答的呢?
統計方法不同,造成較大差異
戰場上,出現人員傷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自古以來,每一場戰爭結束後,參戰國家都需要進行傷亡人數的統計,並將資料公之於眾。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判斷打仗是否獲得大勝的關鍵,都在於能否以少勝多、犧牲最少的戰士擊潰敵軍。
朝鮮戰爭結束後,交戰雙方分別統計了戰爭中各國軍隊的傷亡人數。
1953年9月,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將軍在《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中表明,志願軍赴朝鮮作戰以來,中朝軍隊殲滅、俘獲、打傷敵軍達109萬餘人,其中美軍人數達到39萬餘人。
然而,戰後美方卻公開表示,朝鮮戰爭期間,雙方共計傷亡人數為113萬人,其中美軍傷亡人數只有14萬餘人。
當年,志願軍在奔赴朝鮮戰場的時候,中央軍委便做出了要求志願軍隊如實上報戰果的要求。可是,即便如此,戰後雙方所統計出來的資料依舊有極大的差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雙方使用的統計方法不一致。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即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會出現兵員緊張的問題,急需休養生息。因而戰爭爆發的時候,美國在建制部隊的時候臨時充入了大量的南朝鮮人。
據相關資料顯示,1950年9月,美軍在登陸仁川之前,便臨時編入了8600多名南朝鮮人在美軍軍隊中。很快,美軍的這一做法便得到了美方政府的大力支援,並表示前往朝鮮出戰的每一個美軍師都有資格編入2500名南朝鮮人,以此擴充軍隊實力。
也正因此,當中、朝兩方戰後統計殲敵數目的時候,這一部分臨時被編入軍隊的南朝鮮人同樣被統計在內。而美軍公佈戰爭傷亡人數的時候卻刻意使用了“美國人”這一概念。
因而,其公之於眾的損傷人數並不包含那一部分南朝鮮人,這便是因統計方法不同而產生的偏差。而這一論斷,可以透過戰後南朝鮮對外公佈的被殲數目進行論證。
當年,南朝鮮軍方曾對外這樣表明,南朝鮮軍隊在此次戰爭中傷亡、失蹤人數共計98.8萬餘人,相較於中方所公佈的66.7萬餘人,足足多出了32萬餘人。而這多出的部分,基本與中美兩方公佈的資料差相吻合。
其實,像朝鮮這樣雙方混戰的戰爭中,真正想要統計出精準的資料本就難上加難,更何況,每每發動戰爭,不管是對戰勝國、還是戰敗國來說,都是極大的損耗。
因此,南朝鮮為了向支援國美國索要更多援助與賠償時多報損失以外,自然不會效仿美國,少報傷亡人數。為美國為了儘可能避免支付更多的撫卹金,只得對外謊報傷亡人數。
不僅如此,因為中國人追求實在、客觀,而美國作為當時的世界超級大國,考慮到國際地位、國際形象,同樣不會報出損害自己面子的資料。
基於此,美軍在統計陣亡人數的時候,僅僅將範圍侷限在了戰場上被擊斃的人群,在戰場之外因傷病、事故死亡的都沒有進行統計。
陳賡將軍曾在戰後這樣表示:朝鮮戰爭中,美軍傷亡人數大於30萬人,相較於美方公佈的資料,足足多了兩倍有餘。
其實,透過上文對各國對外公佈的資料資料的分析,可以發現,陳賡將軍對美軍損傷人數的發言是相對準確的。
政治因素影響,文化背景制約
除了統計方法方面存在差異以外,當時的政治因素同樣使得美軍選擇隱瞞真實的傷亡資料。自古以來,只要有戰爭,人們的情緒都無比高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正式展開拉鋸。在這樣美蘇全球冷戰的背景下,朝鮮戰爭突然爆發。
作為全球範圍內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美國,為了遏制共產主義,自然選擇誇大美方在戰場上的殲敵數目,同時隱瞞自己國家的傷亡資料,有效達到愚弄公眾、穩定國內局勢的效果
朝鮮戰爭可謂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一場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不管是美韓,還是力量相對薄弱的中朝,都在戰場上使用了當時最先進、最具殺傷力的武器裝置。
僅僅透過朝鮮戰爭中雙方所使用的武器、彈藥等物資就可以發現,朝鮮戰爭的激烈程度僅僅稍弱於前面兩次世界大戰。
戰爭中,中朝兩方在蘇聯的援助下,在戰場上運用了很多重型武器、噴氣式戰機,而美國同樣出動了各類新型武器以及先進的偵查手段,甚至一度使用了細菌戰。
在面積只有2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美軍消耗的彈藥便已經超過了300多萬噸,整個波及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彈藥的消耗量僅僅為690萬噸。若僅僅分析火力密度,不難發現,朝鮮戰爭在這一方面創下了前所未有的世界紀錄。
不僅僅是美國,我國在朝鮮戰場上同樣付出了無數心血。整個朝鮮戰爭,中方在彈藥方面的消耗也高達25萬噸,即便是之前最大規模的抗日戰爭,也沒有如此激烈。
對於這樣一場火力空前強大的戰爭來說,想要計算出雙方真實的傷亡資料實屬不易。付出了這樣的心血,卻依舊獲得戰敗,若是真的將陳賡將軍所說的資料公佈出來,必然也會引起美國人民的不滿,引起社會動盪。
而從文化因素上分析,中美兩國因傳統文化背景的影響,不同國家人們對戰爭傷亡問題同樣抱有不同的觀點。
對美國人民來說,他們自古以來便對戰爭的傷亡問題格外敏感。在美國,一直以來,軍方的作戰條令都強調要“以最小的傷亡代價取得勝利”。而產生這一思想的主要原因則是因為美國的人本主義文化,即對生命的重視。
受到這個思想的影響,美軍在研究武器、最佳化作戰理論的時候,都一直將“怎樣減少傷亡”作為關注的重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作為戰勝國,其經濟迅速得到發展,隨之而來面臨的便是資源匱乏的危機。不得已,美國只能找藉口對外進行擴張。
然而,經歷了國內的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後,美國人民本就無比厭惡戰爭,加之朝鮮戰爭整整耗時三年,若是這樣的情況下,美軍將真實的資料公佈出來,同樣會造成社會公眾的反感。
在美國人心目中,戰爭出現傷亡是必然的,這是想要從戰爭中獲得利益的必然代價。他們認為“殲敵1萬、自損8千”是不划算的,只有用最少的損耗獲得最大的勝利才是最佳的結果。
然而,在中國的傳統觀點中,卻是認為“好男兒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在人們心中,若是上場作戰的戰士們臨陣脫逃,那不僅需要承擔軍紀的懲處,這樣的人同樣會遭受社會的鄙視、責罵。
雖然,近代社會以來,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屢屢受到列強的侵略。然而,就在這樣敵強我弱的環境下,依舊有無數的愛國人士以身殉國,用自己的生命與鮮血捍衛了國家主權。
朝鮮戰爭爆發時,新中國才剛剛成立,在這樣積弱積貧的狀況下,中國能夠打敗世界超級大國美國,是無數中國志願軍用自己的血肉身軀換來的勝利,是老一輩軍事家們用巨大的犧牲換來的勝利。
在這種思想信念的支撐下,中國自然能夠客觀公正的評判一場戰爭的得失。而美國對待這場戰爭,卻像陳賡將軍說的那樣:對於美國人來說,死亡人數太多,之前是扶植別人打,現在是自己打,這個傷亡是他們承受不了的。
難以面對失敗,極力掩蓋結果
除了上述的兩大原因以外,其實當時令美軍做出謊報傷亡人數這一舉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參戰的美國軍隊本身無法面對這次的失敗。
起初,美軍對這場戰爭可謂志在必得,畢竟在人數與作戰物資等方面美軍都直接碾壓中、朝兩國。這場戰爭的失敗完全是他們意料之外的。
因而,當受到中國志願軍的沉重打擊之後,美方第一時間便開始瘋狂甩鍋,反覆對外強調與自己交戰的是一支訓練有素、裝備先進的軍隊。
朝鮮戰爭在很多美國人心中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面對完敗的結局,美國政府在戰爭之後也希望能夠這場恥辱的戰爭能夠迅速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畢竟在剛剛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剛剛獲得了耀眼的勝利,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這場戰爭給所有美國群眾心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甚至戰後,美國軍事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還公開表明,“誰在和中國陸軍打仗,誰就是有毛病!”
朝鮮戰爭中,中國的志願軍戰士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徹底改變了“東亞病夫”的形象,贏得了國際地位、其他國家的尊重。
而這場戰爭的勝利換來了近70年的和平,此後,美軍每一次對外出戰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我國的高度重視,再也沒有因為與他國的戰爭侵犯到中國領土、領空。
不難發現,這場戰爭對中美兩國的意義巨大,美國不願正視歷史,自然不可能依照真實的情況統計傷亡人數,只是給出了一個模糊的統計糊弄世人罷了。
雖然,站在當時世界唯二的超級大國的立場上,美國選擇隱藏事實、逃避事實,藉助一個模糊的資料安慰自己、安慰民眾、維繫世界地位,也是無奈之舉。
然而,美軍這樣的行為卻是不公正的。每一個戰死沙場的軍人都應該得到自己國家的敬仰,可他們為了祖國的發展拋頭顱、灑熱血,死後還不被國家所認可,這種做法也是非常令人寒心的。
客觀地來說,不願面對真實結果、不願面對戰爭失敗,這是非常不恥的。勝敗乃兵家常事,戰爭必然會有傷亡。然而,如果一味沉迷於過去的榮耀,不甘面對一時的失敗,這必然是不合理的。
作為對手,陳賡將軍的評價或許更加客觀合理、公平公正一些。
結語
朝鮮戰爭已經結束了將近70年,如今,中美兩國早已實現了邦交正常化,在很多領域都建立了交流協作,成為當今世界上兩個舉足輕重的大國。
然而,朝鮮戰爭的結局至今對中美兩國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是一場值得被永遠銘記的戰爭。雖然,如今對於當時朝鮮戰爭的戰況,只能透過一些歷史文獻資料進行考察,記載的資料也並非完全準確。
但是,不管真實的資料如何,我們都應該正視歷史、尊重事實,不虛報、不隱瞞,用最真實的資料情況幫助後人進行總結與反思。
如今,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兩大主題,戰爭雖然離我們遠去,但我們要牢記毛主席所說的,落後便會捱打,我們只有不忘歷史,不斷從戰爭中汲取經驗、勵精圖治,我們的祖國才會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佔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