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每年都要舉行閱兵儀式,在他們的閱兵儀式裡面,人們最關注的就是摩托車方陣。但凡看過方陣的表演,都會不由自主發出驚歎。因為這個國家的表演劍走偏鋒,比的不是摩托車效能,也不是士兵的精氣神,而是耍雜技的能耐。事實上,印度一輛摩托車坐六十個人,可不只有雜耍,所以人們也不要再嘲笑印度了。
和平年代,閱兵儀式成了體現軍事實力的視窗
大家都知道,在這個和平年代裡邊,不太可能發生大規模戰爭,雖然區域性地區有衝突,但是大局勢是和平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家要停止軍事能力的加強,因為威脅依然存在,除非所有國家可以實現發展的平衡。目前新中國成立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中國創造了發展的奇蹟,也逐漸在國際社會站穩腳跟。在我們的另一邊就是印度,這個國家將中國當成了競爭對手,一直想要給我們展現自己的實力。中國的閱兵儀式幾年舉行一次,但是印度不一樣,這個國家每年都會舉行。透過印度的閱兵儀式,也幫助印度收穫了一些粉絲。只是這些粉絲並不是去追捧印度的軍事實力,而是追捧他們奇異的表演。
在和平年代當中,因為沒有發生戰爭的機會,不能透過實戰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兵器實力。這時候閱兵就成了一個視窗,這個視窗不但能體現一個國家的愛國精神,也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只要是舉行閱兵,都要追求規模和嚴謹性。但是印度不一樣,印度的閱兵儀式很歡樂,已經接近一場聯歡會。在所有節目當中,最令人嘖嘖稱奇的就是摩托車表演大賽。在印度人的摩托車上,承載的可不是一兩個士兵,動輒都是八九人、十餘人。
這還不是他們最誇張的表演,最浮誇的時候摩托車上還能搭載60個人,看到這個數字誰不想給印度點個贊?喜歡的人覺得很熱鬧,不喜歡的人覺得印度很奇葩,因為在他們看來閱兵儀式展現的是軍事實力,又不是來給大家搞雜耍的,難道印度士兵要靠雜耍作戰嗎?但如果瞭解了印度的真實情況,就會知道真相併非這樣。
浮誇表演背後的真相
在很多人看來,印度的閱兵儀式就相當於一個聯歡會,大部分人是看熱鬧的心態,並沒有將他們的閱兵儀式與軍事實力掛鉤。但如果參考印度的真實國情,就會發現他們這樣做非常正常。
在印度,摩托車隊也是他們的兵種之一,只要爆發戰爭,這一兵種也要承擔重要的作戰任務。在過去的歷史裡,德國也發展過這種兵種,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戰爭開始變得現代化,這種部隊也開始逐漸退出,唯獨印度給保留了下來。對於印度的保留做法很多人依然不理解,但這也正是印度的無奈之處。
首先,印度長時間被英國殖民,就即便是今天,英國依然給這個國家留下了很深的影子。受英國殖民的影響,印度也保留了英國曾經的作戰方式。在一戰時期,摩托車主要用來運輸情報,大部分國家還為此成立了專門的摩托車情報小組,由此可見,摩托車部隊其實也是歷史產物。在那個年代裡,想要進入車隊並不容易,最起碼要擅長駕駛摩托車,邁過這個門檻以後,還要經歷很多考驗。到了後來,因為戰爭的影響,日不落帝國開始衰弱,印度也有機會擺脫這個殖民國的控制,隨後成立了自己的國家。但因為殖民的時間過長,已經給這片土地烙下了英國的影子,因此印度還是保留了這種作戰方式。
拋開這一點,還要看一看印度本土的作戰環境。印度這片土地有很多高原和山地,地勢並不算平坦,普通的作戰車輛不容易通行,但是摩托車沒那麼多顧慮,這種車輛適用的範圍很廣。並且在運送物資的時候,摩托車的速度也更快,因為體型小也不容易暴露目標。目前很多國家淘汰了摩托車,不讓這種機動車輛出現在主戰場,但是對於印度來說,這依舊是他們軍隊的支柱之一。既然保留了下來,印度對相關作戰人員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第一個門檻自然是駕駛技術熟練,除此之外還要有作戰能力,能將工具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這種作戰方式的弊端
這種作戰方式有自己的優點,但弊端同樣也很明顯。首先,摩托車沒有辦法給士兵提供保護,一旦被對方鎖定為攻擊目標,很容易失去生命。除此之外,還可以假設這樣一個場景,就比如摩托車駛過地雷區,這種機動車輛很明顯不能提供保護,所以說,摩托車可以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但依然沒有辦法擺脫作戰武器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