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個足以響徹世界的名號!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這個名號就一直不間斷被人提及。他們勇敢、無畏、敢於犧牲,在世界軍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
長津湖戰役、上甘嶺戰役、松骨峰阻擊戰、三所裡戰鬥等,志願軍戰士們締造了一場場勝利、創造了無數個神話。
自入朝之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造就了無數個不可能,最終取得勝利。隨後大批次志願軍陸續回國,可直到1994年,志願軍才算徹底回到祖國。
這似乎於我們已知的歷史並不相同,通常思維中,志願軍早在1958年就已經全部回到祖國,哪這最後一批志願軍於1994年回國,又從何說起?
停戰談判
在前四次戰役後,“聯合國軍”吃了大虧。中國人民志願軍節節勝利,並順利將戰線推到了 “三八線”附近。
素來無視一切的美國,第一次在軍事上吃了這麼大的虧。但就當下情況來看,美國武力顯然已經無法取勝,這迫使其只能被迫表示願意進行停戰談判。
但拉不下面子的美國,也沒有透過官方渠道來表達自己停戰的需求,而是找上了喬治·凱南(前美國外交官),讓其出面。
時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喬治出面表達這一訴求,無論中方是否接受,都不會損害到美國的“顏面”。
有了這一契機,無論是中方、亦或站在後方的蘇聯,都表示“維護和平事業是可能的”。顯然,代表正義的中國,也不願深受戰亂之苦。畢竟自入朝以來,已經有太多兒郎戰死疆場。若能以談判的方式來解決爭端,那自然是再好不過!
爭取和、不怕戰
雖說雙方透過隔空喊話這一手段,已然達成了“停戰談判”這一目的。但對於美國來說,可沒有完全死心。從軍事硬實力來看,美國幾乎超越了中國。
更何況,美國還有重量級武器尚且沒用——原子彈。
所以美國天真地認為“自己沒有輸,還能打!”
對於敵人這一危險想法,毛主席那是瞧得明白。他提到:爭取和,不怕戰,準備拖!
有了毛主席這一方針指示,中方代表也有了主心骨。於是在雙方撮合下,第一場停戰談判在開城來鳳莊進行。
初次談判,美國的誠意就顯得不是很足。不僅不同意將“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列入議程之外,甚至就談判內容侷限於“朝鮮境內的軍事問題”。
顯然,美國依舊以勝利者的姿態來俯視中朝代表。帶著誠意而來的朝中方面,按壓著內心的不滿與怒火,只得就這一軍事問題展開合理談判。
可對於美國來說,此次談判也不過走走過場,畢竟此時他們依舊單方面認為和朝中地位相同,甚至高出一截。
自一戰以來,美國實力的確逐年提升,到二戰結束後,更是成了世界有數的強國。朝鮮戰爭時期,美國也正是依賴著強大的軍事武器,才敢於將觸手伸及過來。已然習慣了霸權的美國,又怎麼願意輕易低下頭顱?
所以這場美國率先開口的和談,起初進行得並不順利。
而對於朝中方面,和談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要想真正獲取主動,就必須在軍事上佔據完全的主動。
被迫低下頭顱
數次談判,雙方都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彼時美國依舊十分囂張地表示:“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
顯然,美國還秉持著“能打”的信念,希求在談判上佔到便宜。
面對美國的蠻橫、無理,中國人民志願軍可不慣著!既然要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來辯論”,那志願軍接著就是。
沒過多久,美國果然發動了“夏秋季攻勢”,企圖利用軍事進攻,讓朝中方面低頭。此時志願軍的處境並不好,除了長期存在的補給問題之外,接連的暴雨,也使得防線並不牢靠。
可就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志願軍戰士們數度瓦解了敵人攻勢,殲滅了十餘萬敵人。
這下,美國徹底沒了招。
無奈之下,也只能再度回到談判桌上。打肯定打不贏,那就只能在政治上玩“陰謀詭計”——既然靠著武力撈不到好處,那就只能從戰俘身上大做文章!
在美國看來,被俘的十餘萬朝中戰士,必然能帶來巨大的利益。為此在“自願遣返戰俘”這一問題上,美國始終不鬆口。
這場朝鮮戰爭,美國一直都沒撈到好處。非但如此,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若是不能撈回點好處,著實有些“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為了利益更大化,美國一度施展軍事壓力,並多次中斷談判,企圖讓中朝方面服軟。更甚於期間美國還發動了“金化攻勢”,也就是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意欲透過區域性勝利,打破整個僵局。
但讓美國沒想到的是,僅僅只是一個上甘嶺陣地,也打得十分艱難。
縱使美國調集了數萬兵力,集結了大量重火力,對上甘嶺進行全方位火力覆蓋、不間斷衝鋒,可中國人民志願軍依舊守住了陣地。
一場上甘嶺戰役,打出了中國國威、中國人民志願軍軍威,也徹底打服了美國。在他們眼裡,無論怎麼打、用什麼武器打,志願軍永遠是那麼的堅強,打不垮、打不散。
在一起,是拳頭;散開,是鋼針!
這一戰,徹底讓中國揚名。
與中國國內民眾齊聲沸騰不同,美國民眾的反應也十分強烈。自美國介入朝鮮戰爭以來,傳回國的多是敗績,這讓美國民眾大失所望,反對戰爭的聲音越來越大。
民眾反抗戰爭、美國軍方也出現了不同聲音,就連二戰中打出赫赫威名的艾森豪威爾,也不得不承認“朝鮮戰爭是一場無法打贏的戰爭!”
原本十分強勢的美國,總算低下了頭,就戰俘問題也鬆了口,並提議雙方先行交換受傷戰俘。這說打就打、說和就和,饒是中國也不由得多了幾分脾氣。但為了這些戰俘,中朝雙方最終還是同意了提議,並恢復了談判。
談判結束
不卑不亢、以打促談,在中方外交官的堅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奮鬥下,美方總算同意了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自此,長達三年零一個月的朝鮮戰爭正式結束。這場以帝國主義妄圖稱霸世界的戰爭,在中國強勢反抗之後,最終以中國人民勝利而告終。對於中國人民志願軍來說,他們的使命並沒有完全結束。
誠然,戰爭勝利的天平已經完全傾斜向了中方,甚至於雙方還簽署了停戰協議。可對於美國來說,停戰協議不過一張紙罷了,真正威懾住他們的,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
很顯然,停戰後的朝鮮問題,許多方面都需要中國出面解決。不論是後期建設、領地鞏固,缺乏了志願軍的幫助,朝鮮方面都顯得有心無力。
所以中國人民志願軍並沒有立即全部撤回國,而是分批次、有秩序的撤退。但為了表示中方無心插手朝鮮內政,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發表宣告。
志願軍按照事先定好的計劃,有秩序的撤回了國內。這一點,這讓許多國家不由得刮目相看。
遍觀世界各個國家,能有幾個像中國這般,來的堅決、撤得乾脆? 再對比一番美國、蘇聯等國家,中國堪稱大國中的一股清流。
至此,在朝鮮作戰和駐守八年之久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終於全部撤退回了國內。講到這裡,似乎許多人就有疑問,前面不是提及最後一批志願軍是1994年回國的嗎,為何這裡卻說是1958年?
事實上,此處說的“最後一批志願軍”特指的是朝鮮軍事委員會成員中的志願軍代表!
雖說中朝和美國簽署了停戰協議,但這紙文書還需要人來監督執行,於是雙方商量下就設定了朝鮮軍事委員會,其目的還是為了監督停戰協定中的條約執行情況。
而中國也一直在委員會內保留有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這幾個人作為“最後的志願軍”,就一直駐守在板門店執行監督任務。
從事後來看,這個委員會的作用的確不容輕視。因為在停戰協定的執行力度上,美國表現得並不老實、甚至多次違反軍事停戰協定上的規定。
而作為一個相對中立的機構,委員會成員多次揭露和抗議美國的不正行為。自停戰以來,在多達400餘次的會議上,中朝方的代表也不止一次披露美國的下作行為。
時光流逝,時代不斷遷移,委員會的歷史使命也漸漸完成。最終,駐板門店的中方代表被調回國。
自此,中國人民志願軍完成了歷史使命,但關於志願軍的故事永遠不會停止。
時至今日,依舊有無數人提及志願軍戰士。正是他們當初跨過鴨綠江、捨生忘死,才締造了現如今的美好生活。
每每提及他們,我們都會稱呼他們為“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