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上甘嶺,“喀秋莎”轟平了敵軍正在集結的樹林,屍體裝了15輛卡車

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發動了所謂的“金化攻勢”。

敵我雙方在僅有3.7平方公里的兩個山頭上,陸續投入10萬餘人,反覆爭奪43天,最後我志願軍以傷亡1.1萬人的代價殲敵2.5萬多人,守住了陣地,取得了上甘嶺戰役的勝利。

在此次戰役中,12軍作為上甘嶺戰役的預備隊,於11月1日開始陸續參戰。

12軍31師91團率先接收597.9高地主峰陣地的防禦任務,替換下了已經幾次重建的15軍45師的連隊。

91團團長李長生根據上甘嶺戰場的實際情況和“聯合國軍”作戰特點,把全團9個步兵連編成9個梯隊實行“車輪戰法”。

他要用“小兵群”戰術來對付敵人的“羊群”戰術。

經過4天的激戰,91團以700餘人的傷亡代價,殲敵2500餘人,陣地屹然未動。

也就是這幾天的交手,讓李長生摸清了敵人進攻的規律。

他與“喀秋莎“火箭炮團協同,在偵察兵的指示下,火箭炮全團齊射,頃刻間轟平了敵軍每天進攻前集結的樹林。

上甘嶺,“喀秋莎”轟平了敵軍正在集結的樹林,屍體裝了15輛卡車

當天敵軍拉屍體就用了15輛卡車,往常清晨發起進攻的敵步兵,這一天直到中午12時才發起進攻。

他們以較小的代價挫敗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勢,最後,“聯合國軍”不得不說:“聯軍在三角形山(597.9高地)是被打敗了!

我們往往會讚揚我志願軍步兵打得頑強、打得勇猛,卻很少注意到步兵身後的炮兵。

他們的戰績絕不亞於前線奮戰的步兵。


31師作戰科長楓亭,在戰後總結:“步兵的英勇機智加上大炮的準確及時,使我們最後守住了陣地。”

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我炮兵共斃傷敵人12800人,佔殲敵總數的半數以上;擊毀坦克28輛,汽車33輛,毀傷火炮112門;另,我高射炮兵毀傷敵機270餘架。

無論是在堅守陣地與反覆爭奪階段,還是在堅守坑道與準備反擊階段,以及實施反擊與鞏固陣地階段,哪裡有敵人出現,哪裡就有猛烈的炮火

上甘嶺,“喀秋莎”轟平了敵軍正在集結的樹林,屍體裝了15輛卡車

炮兵素有“戰爭之神”的美譽。

可以說,炮兵的大量使用和炮火威力的充分發揮為最後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軍士兵說:“中國軍隊的炮火像下雨一樣,每秒鐘一發,可怕極了。我們根本沒有藏身之地。”

美國的戰地記者認為:上甘嶺“戰鬥的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的大炮發揮了驚人的作用”。

我軍在戰役過程中,不斷加強火力,調撥各種輕重火炮支援上甘嶺。從一開始的十幾門小炮,到後來的輕重火炮五百多門,還有喀秋莎火箭炮團。

戰役中,我炮兵共發射了40餘萬發炮彈,也在作戰中創造了自己火力密度的最高紀錄。

參戰的炮兵有榴彈炮兵第二師、第七師,火箭炮兵第二O九團,高射炮兵六O一、六一O團等,投入輕重火炮總計有五百多門。

但與敵人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僅在第一天的戰鬥中,美軍就以每秒鐘6發的速度向上甘嶺發射了30餘萬發炮彈,500餘枚航空彈,上甘嶺主峰被硬生生削低了2米。

整個戰役美軍參戰的有105毫米口徑以上榴彈炮兵18個營,火炮324門,輕火炮1240門,坦克170餘輛,戰術空軍1個大隊和部分海軍戰鬥機。

在武器的質量上也沒法與敵軍相提並論。

上甘嶺,“喀秋莎”轟平了敵軍正在集結的樹林,屍體裝了15輛卡車

雖然我炮兵已裝備部分蘇式火炮,但與敵人相比,我軍大部分火炮口徑小、射程近,機械化程度低。

我志願軍炮兵在巨大的實力差距面前,還能不落下風,取得這樣輝煌的戰果,不得不佩服前線領導和廣大人民子弟兵的智慧!


我軍炮兵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在炮兵的使用上,實行統一指揮,集中優勢火力

10月25日,我炮兵調整部署,成立了臨時炮兵司令部,以炮七師師長顏伏為司令員,統一指揮上甘嶺方向的炮兵部隊。

儘管我炮兵在整體上仍處於劣勢,但我軍集中火力於主要目標,主要攻擊點上,在有限的時間形成強有力的火力拳頭,為步兵爭取突破的機會。

上甘嶺,“喀秋莎”轟平了敵軍正在集結的樹林,屍體裝了15輛卡車

注重炮兵與步兵的密切配合

與敵軍的大量炮兵校正機相比,我炮兵的眼睛就是前沿陣地的戰士。

透過報話機的聯絡,步兵指到那裡,炮兵就打到那裡。步炮的密切配合,大大增強了炮兵的威力。

為了確定方位,我軍用網格將兩個高地分成了幾十個小陣地,這樣就提高了炮兵的精準度,給敵人以精準打擊。

在開戰第一天,步炮的密切配合就先給美軍一次痛擊。

打破常規,讓敵人摸不著頭腦

運用假火力準備、假衝擊、炮火假轉移等戰術,在上甘嶺戰役中屢建奇功。

10月30日22時,密佈在五聖山周圍山谷中的各炮兵群,突然咆哮起來。

五分鐘後,炮火延伸,接著響起“噠噠”的機槍聲。

敵人以為我軍反擊開始了,紛紛躍出工事。隱蔽在山背後的敵人預備隊也蜂擁而上,企影象往日那樣先我搶佔陣地。

但敵人沒想到,已經延伸的炮火,突然殺了個回馬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敵軍傾瀉,1萬多發炮彈鋪天蓋地落到敵人陣地。剛剛展開戰鬥隊形的敵人就被炮火吞沒,屍首四處飛揚。

我炮兵部隊以準確而猛烈的炮火,有效地為步兵打開了通道。

廣泛的火力機動,快、狠、準

對敵炮戰不打則已, 要打必“猛 、狠”的原則,必須把突然而集中的火力適時運用到重要和關鍵的時機和目標。

好鋼更是要用在刀刃上。

“喀秋莎”是蘇聯製造的火箭炮,十六管,在當時是新式武器,一按電鈕,十六枚炮彈像一條條火龍傾瀉而出,半邊天都映成紅色。

上甘嶺,“喀秋莎”轟平了敵軍正在集結的樹林,屍體裝了15輛卡車


“喀秋莎”火箭炮

然而,“喀秋莎”發射時炮位一片火紅,陣地極易暴露。

15軍軍長秦基偉對這個寶貝蛋,格外珍惜。

平常藏在山洞裡,連自己的部隊都不讓接近。確定要打,才悄悄選擇陣地,待一切準備就緒,炮車直奔陣地,停車便打,打完就撤。

10月19日,209團接到命令,全團投入上甘嶺戰鬥。

16時30分,突然,轟隆隆的響聲連成一片,這是各個炮群為了掩護“喀秋莎”的參戰,首先進行的炮轟。

5分鐘後,黃紅兩色的訊號彈呼嘯著升上了天空。

“喀秋莎”立即開火,2輪齊射,768發火箭彈全部傾瀉到敵人陣地上,209團迅速撤出陣地,前後只用了13分鐘。

在強大炮火的協同配合下,早已準備好的步兵,分兵兩路,同時向兩個高地上的敵人實施反擊。

激戰到半夜,全部收復了表面陣地。

在整個四十多天的上甘嶺戰役中,我“喀秋莎”火箭炮團,就是採取這種打了就撤的戰術,前後參加十次戰鬥,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自己卻毫髮無損。

毛澤東評價:“我軍取得如此勝利,除由於官兵勇敢、工事堅固、指揮得當、供應不缺外,炮火的猛烈準確,實為致勝要素。”

我軍這樣的火力運用,是抗美援朝戰爭以來的第一次,讓“聯合國軍”嚐到了“火海”的滋味。

與戰爭之初的炮兵相比,真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軍炮兵在入朝作戰初期,不僅數量少,而且火炮大多是在解放戰爭中繳獲的,炮舊,型號多,射程近,威力小。

上甘嶺,“喀秋莎”轟平了敵軍正在集結的樹林,屍體裝了15輛卡車


日製三八式75毫米野炮

在前三次戰役中大都是騾馬炮兵,沒有高射火器掩護,受到敵機限制,白天行動困難,多在夜間開進。

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往往是跟不緊步兵,在關鍵時刻用不上勁

這也就導致我軍雖幾次包圍“聯合國軍”,卻無法完全吃掉的局面。

在第四次戰役中,我軍以6個團的優勢兵力包圍了橫城以南砥平裡地區的敵軍6000多人,但在攻打敵軍堅固陣地時,卻一度束手無策,最後,眼睜睜地看著敵軍從包圍圈中突圍。

這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必須加強地面炮兵的建設。

我軍一方面從蘇聯進口大口徑火炮,一方面從我軍步兵師成建制抽調部隊改編為炮兵師。

人民炮兵的規模迅速擴大。

上甘嶺,“喀秋莎”轟平了敵軍正在集結的樹林,屍體裝了15輛卡車


M1938式122毫米榴彈炮

第1、第3、第5次戰役參戰火炮之比為1:2:9,消耗彈藥之比為1:8:16。

到了第五次戰役,參戰的炮兵數量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但在戰役一開始,步炮協同就出問題了。

我軍的許多步兵指揮官聽到炮聲時都驚呆了,他們還在按著國內戰爭的節奏向前開進,等到炮火結束時,很多人要麼還沒有到達衝擊出發位置,要麼就已經累得氣喘吁吁。

炮兵是一門需要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專業。

為了提高部隊文化水平,我炮兵師的教導隊都改成了文化速成學校,為那些出身農村的文盲士兵掃盲。

炮兵部隊在“陣地作學校,工事為操場”的大練兵後,終於基本掌握了山地觀測、間接射擊、統一指揮射擊等現代炮戰方法。

我志願軍炮兵在兩年零九個月的艱苦作戰中,數量不斷增大。

從運動戰初期的3個炮兵師(炮兵第1第2第8師)到陣地戰初期的12個炮兵師,到戰爭結束時的17個炮兵師,這個數字比戰爭開始時整整多了十個!

此外還建立了7所炮兵學校,3所炮兵軍械、炮兵幹部訓練基地等全套完整的炮兵培訓體系。

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炮兵取得巨大戰果

不完全統計,共斃傷敵15萬餘人,毀傷敵炮570餘門,汽車730餘輛,坦克950餘輛,擊落敵機 2335 架,擊傷 7512架。

據美國戰後軍方的資料,其在戰場上百分之六十二的傷亡是由炮兵造成的,這對“小米加步槍”起家的我軍來說,是頭一次炮兵火力取代步兵火力,成為我國軍隊殺敵的主要手段。

1953年,在金城戰役中,我軍炮兵對敵軍炮兵形成了1.7:1的火力優勢,這是我軍第一次佔據了地面火力優勢。

短短二十八分鐘內,一千九百噸炮彈被傾瀉到南朝鮮首都師、三師、六師、八師陣地上。

上甘嶺,“喀秋莎”轟平了敵軍正在集結的樹林,屍體裝了15輛卡車

到了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站時,我軍總計動用火炮9399門,其中4400餘門火炮出境作戰,對越軍形成了總體5:1,區域性10:1甚至更高的火力優勢

到了今天,解放軍炮兵已經擁有了各式履帶和輪式自行火炮,還有射程遠、威力大的遠端火箭炮。

無論是數量、威力還是資訊化程度,我們都可以傲視群雄!

上甘嶺,“喀秋莎”轟平了敵軍正在集結的樹林,屍體裝了15輛卡車

憶苦思甜!

現在國家強大了,但我們也不能忘卻70年前那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正是千千萬萬從血與火的磨練中走出來的志願軍官兵打拼下今天這支全世界最強大的地面炮兵部隊的根基。

他們與現代化裝備的美軍作戰時所取得的經驗,對日後我解放軍的炮兵部隊的現代化建設構成了深遠的影響。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09-24

相關文章

豪華轎跑SUV的平替/馬力最高238匹 看看這三款15萬自主轎跑SUV

豪華轎跑SUV的平替/馬力最高238匹 看看這三款15萬自主轎跑SUV
昨天我們後臺有網友提問:非常喜歡寶馬X6.賓士GLE Coupe這型別轎跑SUV,但是預算只有15萬有什麼平替車型可選? 現在年輕消費者選車我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他們都追求個性,往往是設計誇張的才能入 ...

魯迅去世後,宋慶齡勸許廣平不必從一而終,她為什麼不聽?

魯迅去世後,宋慶齡勸許廣平不必從一而終,她為什麼不聽?
魯迅和許廣平之間的"師生戀",曾經在民國時期轟動一時. 從1926年,魯迅帶著許廣平第一次一起離京南下算起,一直到1936年10月19日魯迅去世.許廣平和魯迅在一起共同生活了十年. ...

神劇也不敢這麼演,5名志願軍戰士遭遇400敵軍,副排長:包圍他們

神劇也不敢這麼演,5名志願軍戰士遭遇400敵軍,副排長:包圍他們
第二次戰役,志願軍取得大勝,斃傷俘敵3.6萬人,其中美軍就有2.4萬人.在彭德懷高超的指揮藝術下,麥克阿瑟被打傻了,美國人也開始重新評估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在美國人的想法中,中國人不敢出兵,或只有幾萬 ...

中華早報 | 中方回應日首相涉華表態、央媒評羅某平被刑拘、東京都震後民眾回家困難......

中華早報 | 中方回應日首相涉華表態、央媒評羅某平被刑拘、東京都震後民眾回家困難......
外交部回應岸田文雄最新涉華表態 10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日本首相岸田文雄8日發表首份施政演說,他表示,構建穩定的中日兩國關係是重要的,要求中國採取負責任的行動,同時保 ...

前方在激戰,為什麼彭德懷卻回國?朝鮮戰爭剖析13:俄國檔案解密

前方在激戰,為什麼彭德懷卻回國?朝鮮戰爭剖析13:俄國檔案解密
大家好,歡迎來到視覺傳達. 在此前的十二篇中,我們就朝鮮戰爭的起源.初期的戰況.仁川登陸.中國出兵的情況等半年多的戰爭程序進行了介紹.前期的介紹已經進行到抗美援朝戰爭中極其重要的轉折點--砥平裡戰鬥. ...

以少勝多!我軍一個班打垮敵人兩個連

以少勝多!我軍一個班打垮敵人兩個連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值此之際,解放軍報微信"熄燈號"特別推出"四史微講堂"欄目,講述紅色經典,弘揚先輩精神. 四史知識問答 ( ...

中國衛士火箭炮有多強,480公里射程獨步天下,威力堪比導彈

中國衛士火箭炮有多強,480公里射程獨步天下,威力堪比導彈
中國的炮兵,是獨步天下的存在,其裝備的火炮,射程已經提升至恐怖的480公里,它就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火炮:衛士2D.如此可怕的射程是個什麼概念呢?比世界排名第二的M270的45公里,整整多出了10倍的射程 ...

刺刀捅進身體後仍殺敵五人,犧牲後許世友為其絕食一天,他是誰?

刺刀捅進身體後仍殺敵五人,犧牲後許世友為其絕食一天,他是誰?
1944年11月17日,我軍的一位副排長在戰鬥中不幸犧牲,時任膠東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聽到這一訊息後悲痛萬分,親自召開了一場追悼會,還為其絕食一天,在追悼會上,許世友向這位英雄告別,把自己的一件新衣服蓋 ...

我軍轟炸機發現地面叛匪有人穿紅衣,上報後指揮部回覆:這是匪首

我軍轟炸機發現地面叛匪有人穿紅衣,上報後指揮部回覆:這是匪首
輸出靠譜.有料的戰爭史,歡迎關注"今晚聽歷史"! 1957年底,青海西寧機場. 幾輛滿載乘客的軍用卡車,緩緩開到跑道邊,卡車上的人們好奇地打量著塔臺和停機坪上的戰鬥機.這些人個個身 ...

松毛嶺之戰越軍有多慘?葉帥直言:這麼多年,從未見過這麼多屍體

松毛嶺之戰越軍有多慘?葉帥直言:這麼多年,從未見過這麼多屍體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與的最後一次外戰,但1979年的戰鬥僅在一個月內就宣告結束,中越雙方都宣稱自己取得了戰鬥的勝利.然而這次戰爭的短暫消停並不意味著中越之間的戰爭從此銷聲匿跡,時隔五年 ...

1950年,美軍向志願軍空投補給,美北極熊團落荒而逃,逃出幾人?

1950年,美軍向志願軍空投補給,美北極熊團落荒而逃,逃出幾人?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陳列著一面軍旗.上面寫到"Thirty First Infantry Regimen",軍旗上的鷹上方有一隻白色的北極熊,代表美國王牌部隊美軍第7師步兵第 ...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用生命記錄抗戰的戰地記者
1937年7月10日,清晨的北平城裡,一個揹著相機.身材高大的青年,走出家門,跨上腳踏車,一路疾行. 他從北平隻身穿越炮火,來到盧溝橋一帶,被日軍截住,"他們先疑我為中國軍的高等偵探,理由是 ...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京雪 1937年7月10日,清晨的北平城裡,一個揹著相機.身材高大的青年,走出家門,跨上腳踏車,一路疾行. 他從北平隻身穿越炮火,來到盧溝橋一帶,被日軍截住,"他們先 ...

從破冰到發射僅4分鐘,俄羅斯潛艇部署北冰洋,美國為何會緊張?

從破冰到發射僅4分鐘,俄羅斯潛艇部署北冰洋,美國為何會緊張?
就在幾個月前,俄羅斯的三艘核潛艇在北極完成了一個同時破冰上浮的動作,破冰厚度為1.5米,同時三艘潛艇相隔的距離還不到300米.目前看來,俄海軍僅憑藉這一個操作就直接震懾了美國,不光如此,他們還將自己兇 ...

1988年,我軍截獲越軍電報:解放軍有一神槍手,31發子彈殺敵30人

1988年,我軍截獲越軍電報:解放軍有一神槍手,31發子彈殺敵30人
1988年10月,我國南部邊防的一個通訊兵意外截獲了越軍發出的一條電報: "一個多月來,本部已有30名官兵在戰前偵查中陣亡,1名重傷,經核實,31發子彈都是從他們的頭部.胸部等要害位置穿過, ...

巨大的爆炸聲響徹夜空
戰鷹呼嘯著刺破夜空的聲音彼起此伏,起落架燈大亮著,航燈爆閃著,發動機噴吐出長長的尾焰一道又一道. 機群在入夜後返航,西縣場站開始了夜間密集回收戰機,隨即對這樣進行緊急保障,加註燃油補充彈藥機械檢查等, ...

軋過去!解放軍坦克將越軍火炮頂得底朝天,留下著名戰場寫真

軋過去!解放軍坦克將越軍火炮頂得底朝天,留下著名戰場寫真
作者:朱炳東 1979年2月17日,41軍122師攻打越南朔江,採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戰術,365團與軍坦克團3營8連從平孟沿公路向朔江進攻,吸引越軍注意力.而主力從孟麻秘密出境.配屬作戰的軍坦克團 ...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西線戰場,麥克阿瑟狂妄自大被志願軍分割殲滅
國慶期間電影<長津湖>在全國上映,這部電影那是眾星雲集,而且票房是一路走高.咱們今天哪不談論電影的好壞,咱們就談一談這次長津湖戰役.長津湖戰役屬於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戰役.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分 ...

在長津湖戰役中被擊斃的美軍將門之子 遺骸62年後才獲確認

在長津湖戰役中被擊斃的美軍將門之子 遺骸62年後才獲確認
美軍軍史則記載,被中國軍事愛好者所熟悉的"北極熊團"即美軍第7步兵師第31團戰鬥部隊,通常被稱作麥克萊恩特遣部隊(後來被稱為費斯特遣部隊)在長津湖水庫以東地區幾乎被全部殲滅.在長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