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的靈感可能來自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動物。
獨角獸是最著名的神話生物之一,通常被描繪成一匹白馬,前額上長著螺旋狀的角。有角的馬並不難想象,在這個神秘生物的歷史中,人們認為它確實存在。但是這個流言是從哪裡來的呢?
類似獨角獸的影象可以追溯到南亞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大約公元前3300年到1300年),其中包括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部分地區。在那個時期的海豹上,出現了一個看起來像單角馬的側面輪廓。然而,根據英格蘭聖尼茨博物館的說法,這些影象很可能是一種現已滅絕的野牛。
根據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關於亞洲獨角獸的中文描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這隻“獨角獸”似乎是不同動物的組合,有鹿的身體,牛的尾巴,多色或有鱗的龍一樣的外套和一個肉覆蓋的角(或多個角)。儘管外形不同,亞洲獨角獸被描述為逃避和孤獨的生物,就像他們在後來的歐洲記錄中一樣。
在西方文學中首次提到獨角獸是在公元前4世紀。一名醫生兼歷史學家記錄了來自印度旅行者的故事,並描述了像馬一樣大小的“野驢”,白色的身體,藍色的眼睛,紅色的頭,有一個大約1.5英尺(0.5米)長的彩色角,他認為的獨角獸很可能是基於對多種動物的描述,比如野驢和印度犀牛。
誤譯幫助獨角獸從令人困惑的合成動物變成了威嚴的白色生物。公元前三世紀,學者們把希伯來語的《聖經》翻譯成希臘語,取了希伯來語單詞“re’em”(很可能是野牛的名字),並把它變成了希臘語單詞“monokeros”(意為“獨角獸”),這個詞曾被用來指代犀牛。根據韋氏詞典,這個詞後來在希臘聖經的拉丁文譯本中變成了“unicornus”,在拉丁語的英文譯本中變成了“unicorn”。獨角獸因此成為聖經中與耶穌基督和純潔有關的動物。
義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在13世紀遊歷亞洲時,第一次看到了他認為是獨角獸的東西,他發現獨角獸的故事與現實不太相符,詳細記載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他們喜歡生活在泥淖中,”他寫道。“這是一隻面目可憎的野獸,與我們國家對它的看法和言論完全不一樣。”
波羅描述這種生物有一個大而黑的角;像水牛的毛髮; 還有大象的腳。今天,人們普遍認為,波羅看到的“獨角獸”是犀牛。
中世紀時,水手和商人將獨角鯨的象牙引入歐洲市場,並將其作為“獨角獸”角出售。獨角鯨是一種來自北極的齒鯨。雄性獨角鯨有一顆突出的牙齒,長6.6到9.8英尺(2到3米),類似於一個角。
在獨角鯨的象牙被交易之前,歐洲人對獨角獸的角應該長什麼樣並沒有一個一致的描述。在象牙到達中世紀市場後,獨角獸的角幾乎總是被描述為長長的、白色的螺旋狀,就像獨角鯨的象牙一樣。
獨角鯨在中世紀的歐洲基本上不為人知,儘管一些人獵殺它們並獲得了它們的獠牙。獨角獸在中世紀的繪畫和文字文化中廣為人知,尤其是在14世紀和15世紀,而在西歐的藝術和思想中,獨角鯨的缺失是驚人的。”雖然獨角鯨確實存在,但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它們,所以這些獠牙有助於強化關於獨角鯨的神話故事,這些故事並不真實,但卻被普遍相信。
歐洲人普遍認為獨角獸確實存在,但到了18世紀,這種觀點逐漸消失。畢竟,沒有人能找到符合獨角獸描述的真正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