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一線汽車品牌來說,下一代智慧化車型的硬體選型已經落定,但如何構建可持續OTA的軟體平臺,還需要時間。
近日,梅賽德斯·賓士宣佈,將在辛德芬根投資約2億歐元建設一個新的軟體中心,約750人的團隊規模(全球計劃新增約3000人,最終目標是1萬人),目標是在2024年之前將自研的MB.OS作業系統推向市場。
同時,賓士也首次明確軟體自研的定位:“我們負責軟體架構和整合,同時還要更多的合作伙伴負責部分軟體模組、應用軟體的開發。”該公司首席軟體官Magnus Oestberg表示。
在硬體部分,賓士已經在2020年與英偉達達成戰略合作,開發輔助和自動駕駛功能,這將成為MB.OS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
一、
考慮到自研的難度和不確定性,MB.OS作業系統的量產還沒有確定時間表。不過,賓士陸續披露了一些細節。
比如,基於人工智慧技術增進對使用者的瞭解,並專注於駕駛體驗的四個關鍵點:資訊娛樂、自動駕駛、車身控制,以及底盤控制和充電。
同時,MB.OS將基於整合度更高的電子架構,減少對硬體的需求,特別是ECU的數量(最新一代S級轎車仍然搭載了超過80個ECU)。
在軟體層面,賓士已經與導航引擎供應商Navus、影片和遊戲引擎開發商Unity合作,在全新的MB.OS基礎上升級導航系統,支援3D導航功能。
同時,MB.OS將對目前系統(MBUX)的互動進行徹底變革,其中,遊戲化的體驗是賓士主打的亮點。
此前,Unity就已經與另一家合作伙伴亮相了類似方案,將用於影片遊戲開發的3D影象引擎新增到汽車資訊娛樂螢幕上,用於改進傳統的地圖導航體驗。
去年,Unity還正式推出全新的 Automotive HMI Template,可以幫助開發者輕鬆打造內容豐富的艙內互動式人機介面,並支援絕大部分的嵌入式作業系統和晶片組,使得從原型設計到實際投放的一條龍開發成為可能。
與此同時,車載AR/VR應用或許也將開啟新的局面。Unity公司甚至預測,接下來在汽車上開發實時3D應用的人才需求將在未來幾年增加,其中游戲和試駕體驗都是切入點。
有訊息稱,MB.OS將有可能率先搭載於2025年亮相的賓士電動模組化架構(MMA)車型,和已經上市的EVA架構(主要是大型轎車和SUV,比如EQS、EQE、EQS-SUV和EQE-SUV)不同,MMA將主要生產小型和中型車。
事實上,賓士已經量產的MBUX娛樂系統也同樣率先搭載於A級車上市。這套系統也是賓士和英偉達的合作專案,並首次匯入3D和增強現實技術以及基於AI的人機互動。
不過,這套系統並沒有得到使用者的普遍認可。
MBUX的層級功能佈局和邏輯複雜難用、硬體配置存在巨大差異(高配為雙聯屏、低配為小尺寸的分離獨立屏)、觸控操作體驗差等等問題。
去年,賓士MBUX Hyperscreen正式亮相(硬體供應商為LG),對上一代MBUX進行了改進,比如,56英寸三聯屏(增加了時下流行的副駕娛樂屏)、“零層級”操作、為使用者主動顯示所需的個性化功能。
而在智慧駕駛方面,英偉達Drive AGX Orin將成為賓士MB.OS的標配計算平臺。同時,在軟體層面,兩家公司也將深度聯合開發。
比如,英偉達的Drive OS、用於感測器抽象層(SAL)的DriveWorks、感測器外掛、資料記錄器、車輛I/O支援和深度神經網路框架等軟體。
還有用於感知、製圖和規劃的Drive AV,以及各種人工智慧模型。用於車內感測器的Drive IX還可以實現駕駛員監控功能、乘員監控功能、AR/VR視覺化以及車輛與乘員之間的自然語言互動。
同時,在感測器部分,和剛剛啟動量產的DRIVE Pilot(全球首個可大規模上路的L3級自動駕駛系統)不同,鐳射雷達供應商將從法雷奧替換為LUMINAR,後者也拿到了賓士的戰略投資。而LUMINAR也是英偉達自動駕駛平臺Hyperion的參考感測器供應商。
二、
此外,對於賓士來說,更大的改變還來自於中國市場。
本地化技術研發也成為傳統外資品牌搶佔中國市場的關鍵所在。“過去僅僅依靠海外研發、中國落地的模式,已經不適應智慧化的發展趨勢。”業內人士坦言。
去年10月,戴姆勒在中國北京的全新“中國研發技術中心”正式開始運營,投資11億元人民幣,進一步加強其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本地化技術研發能力。這個研發中心將專注於新技術、定製創新,並顯著加快本地車型的開發。
2021年是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20週年,“透過戴姆勒中國研發技術中心,我們將開啟與中國一起成長的新篇章。”戴姆勒公司董事會成員Hubertus Troska表示。
顯然,這意味著,賓士可以更直接地瞭解本地市場的客戶需求,並加速包括電動化、智慧化在內的新車型本土化。“我們預計在中國的研發還將進一步加大,並加速促進本地創新。”
“在數字化、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領域,我們在中國的研發團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不僅適用於技術開發,也適用於採購,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梅賽德斯·賓士營運長Markus Schäfer表示。
就在今年3月18日,梅賽德斯-賓士宣佈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進一步擴大在華研發佈局。上海研發中心將聚焦智慧互聯、自動駕駛、軟體及硬體開發和大資料等領域,進一步提高梅賽德斯-賓士在軟體和硬體領域的研發能力。
按照計劃,上海研發中心將著力於招聘和培養本土人才,並藉助軟硬體整合研發及測試和驗證,提速在中國的智慧互聯和自動駕駛本地化研發程序。
同時,上海研發中心還將與已經成立的梅賽德斯-賓士上海國際設計中心在使用者互動介面設計及開發等領域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打造整體的數字豪華體驗。
“本地化,有助於提高我們的研發速度和效率,這包括未來新車上市前可以快速在中國道路進行全面的測試和驗證,尤其是智慧駕駛功能開發需要大量的本地真實道路資料進行測試,這也將是中國研發中心的關鍵職責之一。”Markus Schäfer表示。
對於中國研發中心,在戴姆勒公司看來,這是專注於中國客戶的需求,探索和利用中國市場巨大的技術潛力和人才戰略的又一個里程碑。
就在去年底,原安波福主動安全及使用者體驗事業部亞太區技術總監王忻,正式出任戴姆勒大中華區網聯及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
這也是賓士首次在中國設立面向智慧化的專職研發副總裁崗位,這既是公司戰略佈局所需,也是應對本地化研發的關鍵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