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為了組織宣傳抗日,閻錫山安排晉綏軍的文工團編排了一部話劇,這個話劇名字叫《槍斃李服膺》。
很快,這部話劇在晉綏軍上下傳的人盡皆知。一天,文工團來到了61軍進行表演,臺上的演員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在戰亂之際還能夠欣賞到話劇,可以說是一番享受了。但臺下的61軍戰士卻沒有被感動,反而特別氣憤。
在表演過程當中,一個名叫倪保田的連長突然跳上戲臺,對著上面的演員一通大罵。“說我們不抗戰,那我們身上的傷疤都是哪來的,狗咬的麼?”說著,他就脫下了自己的外套,向臺上的演員展示自己身上的傷疤。
倪保田一番話說完,臺下計程車兵們也都怒了。臺上的演員感到非常害怕,生怕自己離不開這裡。
這些戰士之所以會這麼生氣,是因為自己的軍長在不久前被閻錫山以“放棄陣地、擅自逃離”給槍斃了。
這件事因為鬧得比較大,最後傳到了閻錫山這裡。手下人問他如何處理這些鬧事計程車兵時,閻錫山卻表示不追責,而且還下令讓文工團不要再出演《槍斃李服膺》。
很明顯,閻錫山是有些心虛了。不然以他的脾氣,老早就下令懲處這些聚眾鬧事計程車兵。後來的事實也是證明,時任61軍的軍長李服膺就是被冤殺的。
提起第一個因抗日而犧牲的將領,許多人會想起佟麟閣;如果提起因為逃跑而被槍斃的將領,大多數人會想起韓復榘。
但實際上,最早因“逃跑”而被槍斃的將領是閻錫山手下大將李服膺。
他是中日全面開戰以來第一個被處決的軍長,沒有死在和日軍爭鋒的戰場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下。
而他被處決的時候,負責行刑的劊子手卻一直對他說“對不起”。
這個被處決的軍長名叫李服膺,是閻錫山賬下“十三太保”之首,也是閻錫山的得力干將。
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閻錫山為何要將其槍斃呢?而負責處刑的劊子手,為何要一直對李服膺說對不起?
十三太保之首
李服膺是山西崞縣人,出身貧寒。雖然家境不怎麼好,但他的父母依然將他送去私塾就讀。
後來他考上了著名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在這裡結識了傅作義和王靖國等人。
在畢業之後,恰逢閻錫山正在招攬人才。作為山西子弟的一份子,李服膺便和傅作義等人加入了他的隊伍。因為能力突出,一路升遷最後得到閻錫山的重用。
在民國時期,各個大佬手下都有“十三太保”。像蔣介石,他的“十三太保”包括了戴笠、胡宗南等人,再比如馮玉祥,他賬下的“十三太保”分別是孫連仲、劉汝明等人。
同為大佬級別的閻錫山也不例外,他的手底下也有“十三太保”,成員包括傅作義、王靖國、楊愛源等人。而李服膺因為年齡最大,而且威望較高就被稱為“大太保”。
在閻錫山手下,李服膺曾多次立下赫赫戰功。不少人都認為他有大將風範,將其比作戰國時期的李牧和廉頗。
1926年的時候,時逢馮玉祥和閻錫山大戰。當時馮玉祥一路高歌猛進,準備攻打山西的渾源。
看著對方來勢洶洶,閻錫山便將李服膺派兵鎮守。李服膺來到渾源後,看到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於是便下令築壘據守。
之後,他又大力堅壁清野,使馮玉祥的部隊失去了遮掩體。馮玉祥部隊多次嘗試強攻,但都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便宣佈撤兵。
經此一戰,李服膺在晉綏軍中名聲大噪,官職也得到提升。在1931年的時候,他被任命為68師師長,隨後68師改編為61軍,他再次升遷為軍長。
領命佈防天鎮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當時東三省已經完全淪陷,日軍便把目光放到了華北地區,其首要目標就是要打通山西,為攻取陝西等地區做準備。
為此,日軍出動了自己的精銳部隊關東軍,一時間烏雲籠罩在山西上空。
為了抵禦日軍的進攻,閻錫山召集了所有高階將領展開會議。經過不斷商討,最終決定由李服膺率領61軍據守天鎮,期限是三天。而閻錫山負責集結部隊並將敵人引入大同,最後將其包圍殲滅。
在接到命令之後,李服膺馬不停蹄地就趕到了天鎮防地。李服膺的61軍雖說是一個軍的編制,但實際上卻不足萬人,而且裝備武器落後。
而來勢洶洶的日軍總兵力差不多有4.5萬人,而且還有飛機、大炮這樣的強大殺器。
此時對李服膺唯一有利的一點就是天鎮外圍的盤山,這是他們唯一的制高點。,所以日軍也將攻擊目標放到了盤山上。
9月1日,日軍發動了對盤山的進攻,在日軍的大炮和飛機的輪番轟炸下,61軍戰士根本沒有還手的餘地。盤上陣地也被反覆摧毀,戰士們幾乎沒有掩體。
但儘管實力懸殊,61軍戰士也沒有退縮。面對日軍的一次次衝鋒,戰士們用彈坑做掩體,用刺刀和敵人戰鬥。
在形勢危機的情況之下,61軍又得到了一個壞訊息,後方的補給線和聯絡線完全被切斷了。也就是說,此時的天鎮就是一座孤城,沒有援兵也沒有補給。
但在這種情況之下,閻錫山又給李服膺下達了再堅守三天的命令。此時李服膺已經據守天鎮3天,完成了最開始的任務。
已經傷亡過半的隊伍,卻又被要求再堅守三天,而且沒有任何補給和援兵的情況。而日軍的坦克和重炮已經趕到了陣地,天鎮危在旦夕。
在這場情況下,61軍戰士同仇敵愾,殊死抵抗,多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9月7日的時候,日軍攻下了天鎮外圍的盤山,緊接著天鎮後方的陽高也被攻克,天鎮陷入了被包圍的狀態。李服膺只能帶著司令部撤出天鎮,留下了三九九團掩護。
三九九團共有1400多人,給妄圖進城的日軍造成極大損失。日軍見還有殘餘力量在反抗,便調集飛機和坦克轟炸天鎮城牆,這座小城也瞬間變成火海。
在持續了三天三夜的戰鬥後,三九九團因傷亡慘重最終撤出了天鎮。
從整場戰役上來看,李服膺雖在指揮上有所失誤,但也完成了閻錫山所交付的任務。雖然最後撤退了,但也是逼不得已的。而且敵我實力懸殊,物資補給和支援又遙遙無期,根本沒法阻擋裝備精良的日軍。
再一個時當時李服膺的61軍時臨時拼湊起來的隊伍,大多數都是沒有經過訓練計程車兵,和日軍精銳的關東軍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而且,當時天鎮、陽高和盤山等地的防禦工事都沒有竣工。
其實早就在1936年的時候,閻錫山就曾向南京要了一筆錢來修築防禦工事。但實際上,這筆錢被拿來用在國防上的數目卻不足十分之一。由此可見李服膺的失敗確實情有可原。
但天鎮的丟失,帶來的影響太大了,大同會戰也被破滅。閻錫山也遭受著來自全國人民和蔣介石的指責,介於這種壓力下,閻錫山打算來一出“揮淚斬馬謖”來緩解自己的輿論壓力。
此時的李服膺帶領殘部撤退到了雁門關附近整理。正當他組織開檢討會的時候,手下突然報告稱閻錫山要見他。
他的部下一聽覺得不對勁,於是便勸他不要去。他的好友傅作義也告訴他稱暫時不要見閻錫山為好,可能會成為“替罪羊”,這是典型的棄車保帥。
這是因為天鎮丟失之後,出現了許多不好輿論,指責閻錫山抗戰不利。閻錫山是個老謀深算的人,肯定不會去背這個責任,他需要尋找一個背黑鍋的人,而此次負責鎮守天鎮的李服膺資歷和官職拿來背黑鍋是最合適不過的。
在聽完傅作義和部下們的勸阻後,李服膺表示自己坦坦蕩蕩,沒有做過對不起人的事,於是便隻身面見閻錫山。
誰曾想,剛一到太和嶺,李服膺就被人抓了起來。李服膺很不服氣,便詢問原因。閻錫山卻說他“擅自撤防,放棄陣地”。
傅作義在得知這個訊息後,曾多次找到閻錫山為其求情,但閻錫山都沒有鬆開。
1937年10月初,正值秋高氣爽的季節。而在太原綏靖公署的大堂裡,卻充滿殺機。在幽暗的燈光中,一場審判正在進行著。
坐在大堂正中央的是閻錫山,下面是被閻錫山扣押的李服膺。閻錫山開口對李服膺說道:“從你當排長起,一直升到營長、團長、師長,我沒有對不起你的地方,但你卻對不起我,讓你死守天鎮和陽高,你卻退了下來。”
閻錫山說完後,李服膺大喊“我有電報”。這份電報,就是指閻錫山給李服膺發的關於撤退的電報。閻錫山聽完立馬大怒:“你胡說!”
這場審判,本就是閻錫山為個人利益而設定的,當然不會容許李服膺繼續說下去。
見李服膺不再吭聲,閻錫山又說道:“你的孩子,你的家人,有我接濟,你不要顧慮。”他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不管李服膺有沒有罪,他都要死的。
說完後他便揮了揮手,讓衛兵將他帶下去。
對不起
第二天一大早,李服膺便背押到了刑場。負責此次行刑的是警衛營營長康增。康增曾是李服膺的手下,所以得知自己要處決自己的老軍長時心裡面非常難受。
但軍令如山,而且旁邊還有諸多軍官在監督,康增無奈下對著李服膺說“軍長,我對不起您了。”
隨著一聲槍響,李服膺倒下了。對一個軍人來說,能夠死在戰場上時榮幸的,但還沒有等到這個機會的到來,就離開了人世。
李服膺的死也讓閻錫山在輿論上獲得許多有利的面,有報紙稱他此舉時“揮淚斬馬謖”。
但諷刺的是,在李服膺趨去世後兩個月,負責鎮守南京的唐生智因抵擋不住提前逃走,最終也只被撤了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