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38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戰爭,這戰爭的根源在於老牌帝國主義和新興帝國主義資源分配與國內經濟危機階級矛盾,而薩拉熱窩事件引爆了這一切,使得列強紛紛動員全國力量,投入這場人類前所未見的大浩劫中。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巴爾幹被刺身亡,在當時巴爾幹地區的勢力正在打得熱火朝天。
所以歐洲大多數人覺得這就是普通的鬥爭,根本沒當一回事。誰能想到在一個月以後它就成了一根導火索,把歐洲強國都牽入瓜分世界的戰火中。
在第一次世界前,歐洲各國就因為各自利益而積累了大量矛盾,所以在利益同盟國之間又相互簽署了各種秘密條約,這就使得形成了兩大勢力聯盟,同盟國和協約國。
在1914年7月時,各國領導人決定相互幹一仗來決定誰當老大,因此有時放縱一些衝突的蔓延,當初本來想著幹一仗就算了,誰能想到會變一場持久戰,蔓延到世界各個角落。
而在1914年被刺殺的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之所以能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很大原因是因為地處巴爾幹的塞爾維亞與沙皇俄國親密,這就讓奧匈帝國十分惱火,而且奧匈帝國與沙皇俄國在巴爾幹地區的利益又很難達成一致,雙方都有一種以後要幹一架的感覺。
所以雙方開始了拉同盟,1879年奧匈帝國就把德國拉了過來,德國一直擔心法國因為自己在普法戰爭中得到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想要幹自己,所以想和英國做朋友。
但是從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開始建造大型軍艦,這就讓英國警覺起來了,你這是想挑戰我武林盟主之位啊,沒辦法一個法國再來一個英國,德國也想找盟友。
於是就和奧匈帝國結盟了,後來義大利也加入之後就形成了奧德意三國聯盟。
這時俄國看見德國支援奧匈帝國也相當惱火,於是把德國的對頭法國拉過來做盟友,有一句話不是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嗎,國家也一樣。
本來英國就感覺德國有要挑戰自己的意思,於是和法國簽訂了英法協議,俄國一看盟友啊,就是在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下,英法俄也結成同盟。
奧德意vs英法俄,雙方利益聯盟已經形成,而在那個年代民族主義蔓延,各國之間又相互猜忌,當時人人都覺得一場大戰無可避免,德國意識到自己到時候即將面臨兩頭作戰,基於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的共同認知,意圖搶佔先機。
但絕對沒有人想到這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由被刺殺的奧匈帝國皇儲拉開序幕,而這次刺殺背後卻是有人在推波助瀾。
1906年,波斯尼亞被納入奧匈帝國但並沒有獲得波斯尼亞居民塞族人和本土人承認。
這次暗殺就是由加爾利諾.普林西領導一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實施的,如果是獨立作案的話,那麼在他被捕之後案件就會結束。
但他們既然在塞爾維亞境內策劃這一次行動,那麼塞爾維亞秘密組織肯定為他們提供了協助,本來就看奧匈帝國不爽成為了一個共犯也是不出奇,這就上奧匈帝國覺得賽爾維亞在與自己為敵,甚至堅信塞爾維亞有計劃的透過波斯尼亞來擴張領土,進而影響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地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