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春娥看來,AI影像的人機協作模式未來一定會形成,AI影像行業的成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將時間調到2018年,因成功投資小米等企業而被業界熟知的五源資本創始合夥人劉芹,在北京四季酒店見到了數坤科技創始人、CEO馬春娥。
當時,馬春娥創立的AI+醫療影像公司數坤科技(以下簡稱:數坤)剛成立半年多,只有一個產品原型。很多投資人特別關注細節層面的問題:比如產品怎麼樣,已經安裝了幾家醫院等。對此,她的看法是,只要研發目標是奔著解決醫療需求痛點的方向,醫院裝機數量增長只是時間問題。
馬春娥在創業前曾在IBM任職,作為資訊產業第一代IT巨頭,IBM的產品遍佈晶片、計算機作業系統、資料庫、中介軟體、應用軟體等領域。但最後,在技術構件領域,微軟(作業系統)和英特爾(晶片)分享了IT行業中最多的市場利潤,用開放的生態成為新時代的IT巨頭。
劉芹和馬春娥一起回顧了上個世紀的IT行業格局,從IOS系統、應用軟體到瀏覽器,每個領域都有新巨頭在不停誕生。
那麼,AI技術邊界在哪裡?未來AI領域能產生哪些新的行業龍頭,雙方就此展開了討論。事後,馬春娥回憶稱,當時討論的那些是“非常基礎的問題,也很重要。”
這次見面後的2018年7月3日,數坤完成由五源資本等四家風投機構共同投資的1億元A輪融資。在此之後四年內,數坤又拿到了四輪融資。其中,2021年7月末,數坤完成了一輪7億元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盛資管、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春華資本等明星投資機構。
2021年9月,數坤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不過,到了2022年3月21日,數坤在港交所的上市申請材料宣佈已“失效”。有媒體報道稱,按照港交所規定,數坤在招股書遞交滿6個月首次失效後,及時遞交新版本並更新相關資料,即可延續稽核狀態,繼續衝擊上市。
國內赴港上市的AI影像企業當中,除數坤外,科亞醫療、推想醫療的赴港上市申請均已失效。目前僅鷹瞳科技完成了上市,當前市值約18.7億港元。
抉擇:切入心血管
2022年初,受疫情影響,數坤公司以多地連線直播的形式在北京召開了2021年年會。北京總部直接在公司辦公室的電梯過道間擺放了約100個座位,一位數坤員工走進會場時,調侃自己恍若置身火車的硬座車廂。
年會上,面向數百名員工,馬春娥對新的一年寄予了這樣的期望:“2022年,數坤要繼續率先推出行業裡最領先的爆款產品,從研發走向臨床,走向真正的使用場景。我們要持續不斷地做這個行業的No.1。”
2017年,是35歲的馬春娥供職於IBM的第十年,當時她正擔任IBM中國創新研究院的高管。她時常問自己:未來十年二十年,我想做什麼?
馬春娥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曾獲得計算機通訊與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在學校裡,她一直都是明星學生。大學時參加國家級數學競賽,在滿分為130分的競賽中拿下129分。大學期間,她作為學生代表定期參加IBM在大學裡舉行的座談會。畢業時,在華為研究院和IBM的offer之間,她選擇了後者。
初到IBM,最初一兩年裡,每個工作日,她7點前到公司,至於下班,“(凌晨)1:00之前,(我)肯定是沒回過家的。”她的努力受到了老闆同事的認可,很快就晉升為經理,負責了IBM Cloud 和IBM Cognitive Computing相關產品的孵化。
對她而言,在一個大平臺工作,能帶來工作安全感和經濟上的回報。但創業是一個更全面的挑戰。
從什麼領域開始去創業?馬春娥回憶當時剛成立的數坤團隊,先去找醫院專家溝通,瞭解到做AI影像,或類似IBM Wastons的腫瘤治療平臺,或全科醫生問答機器人,都存在創業的機會。
馬春娥曾參與並主導了IBM的Waston Health業務。IBM Watson Health透過積累醫學論文、臨床試驗結果等,根據每個人的檢查結果,向患者推薦適合的治療方案。
但與醫院專家交流後,馬春娥發現AI影像才是創業的“最可行路徑”。AI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自動閱片併為醫生提供診斷參考的階段。CT、核磁、超聲影像是目前西醫診斷治療框架下必備的輔助手段。以AI影像作為起點,數坤可以切入臨床,為外科手術大夫提供影像導引。
數坤創立於2017年夏天,當時在AI影像領域,還沒有創業公司專注做心腦血管的AI影像,反而在肺結節領域的競爭最激烈。“大家都在幹那些‘低垂的果實’,”馬春娥說,“你要做就做最難的,就從心血管疾病切入。”在她看來,心血管疾病致死、致癱率居首,醫患需求非常明顯,技術門檻高且鮮有人涉及。
“0~1的突破非常關鍵。”劉芹說,能否精準定義問題,直接影響產品市場匹配度。
在數字心臟上,數坤的AI能力只是其中的一個構建模組,他們還引入了血流動力學模型。血流動力學涉及建模模擬,應用流體力學理論和方法研究血液沿血管迴圈流動的原因、條件、狀態等。兩相結合,數字心臟可以診斷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心肌缺血、血管堵塞,以及堵塞之後血液流動有何變化。
產品最終為醫生提供了冠脈血管的全景分析。“我經常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華蓋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許小林告訴記者,“為培養飛行員,在地面上建立了一個非常模擬的飛行系統。”
心血管的難度在於沒有公開資料,之所以會如此,首先是該資料標註困難:動脈、靜脈不規則,血管細小,標註難度大,醫生們經常是單單標註冠脈就要花費兩三個小時。此外,從資料集的構建到整個診斷過程的人工智慧化,包括全流程,心血管需要把一整套東西做下來,其中涉及數十個演算法,既包括傳統演算法,也包括深度學習的演算法。
經過4個月打磨,第一個模型終於製成。此時,數坤團隊發現,他們研發的產品成為全球首個心臟冠脈狹窄AI。
為進一步驗證和迭代產品,數坤與北京友誼醫院展開合作。而友誼醫院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把主要血管分支識別出來,還要求把1.5 毫米的末端血管也識別出來。為攻克這個難題,數坤整個團隊都搬到友誼醫院去上班,每天研究演算法效果,獲得醫生反饋後及時迭代演算法方案。
創業的第二年,數坤研發出的基礎模型進入了四十多家醫院進行臨床多中心驗證。經過兩年時間的驗證,數坤的AI影像機器人提供的測試資料水平,已與高年資的醫生水平相當。
3年後的2020年11月,數坤的心臟AI獲批NMPA(國家藥監局)頒發的三類證,成為國內獲批的心臟狹窄AI領域的首張證書。三類證的頒發也大大加速了數坤AI產品的商業化程序。
“我們是領導者策略,”馬春娥說,所謂領導者策略,就是提供給客戶別人無法替代的價值,佔據至少領先3年的時間視窗期(1~2年研發,2年拿三類證),“永遠去開拓(新領域)。”
目前數坤擁有數字心、數字腦、數字胸、數字腹、數字肌骨等37款產品。據灼識報告,按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註冊證書數量計,數坤科技在中國AI醫學影像公司排名第一。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暴發後,原本活躍的數坤董事會群卻很平靜。“那時的醫療企業,不都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去做相關產品嗎?”華蓋資本醫療基金執行總經理孟楠奇怪地問。
但兩週後,孟楠發現,數坤的新冠肺炎智慧影像分析系統拿到了國內新冠肺炎二類證。
在此期間,武漢市中心醫院等合作醫院的影像科醫生向數坤反饋,因病人發燒人數增加,CT診斷量大了好多倍。“我們大年三十那天跟醫生打電話,他們還在工作崗位上。作為他們共同的戰友,是不可能還在(這裡)過自己的年的。”馬春娥說,數坤集合團隊所有技術、產品人員投入到肺炎產品研發中。之後,數坤把肺炎產品系統捐給了雷神山醫院、小湯山醫院等。
“雖然Annie(馬春娥)覺得(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以我做早期(投資)的多年經驗來看,數坤實際上是一個很幸運的公司。”劉芹說,從第一天到今天,公司在戰略上沒有做過太多的調整和搖擺,加上強大的執行能力,拿證、商業化,一步步落地執行,當然這也歸功於團隊的能力。
融資:從看不清到“瘋搶”
在數坤,公司的運營和融資由馬春娥負責。馬春娥告訴記者,數坤每一輪融資大約花費2~3個月,期間她會見10~20位投資人。但看似極其高效的融資節奏背後,為爭奪投資人手中“投票權”,數坤也曾面臨挑戰。
從開始創業到提交IPO申請前,數坤累計融資超17億元人民幣。其中,因連續四輪投資數坤,華蓋資本持有數坤科技10.22%的股份,為最大的機構投資方;遠毅資本、五源資本、紅杉中國分別持有9.12%、9.11%、8.62%的股份。
在華蓋資本董事長許小林看來,三類證沒有拿下前,數坤的商業模式還沒有成型。公司在中間輪次融資時,很多投資人“最糾結”,反而是公司在剛起步時和三類證拿到後上市前的兩輪融資被投資人“搶瘋了”。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AI影像公司一度商業化困難,很多人對這個賽道有點看不清,就暫時放棄了。”許小林對《中國企業家》說。2017 年底華蓋資本組建醫療 AI 專研組,深度跟蹤並投資佈局醫療 AI 領域。
2020年是AI影像行業發展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外部就有觀點認為,“藥監局對AI影像領域是持開放態度的。”
“2020年成為AI影像的拿證大年,再加上新冠疫情的暴發,政府層面支援遠端醫療、網際網路醫療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這個賽道就徹底火了。”孟楠說,但“前面幾年真的很難,大家都以為AI影像最終會一地雞毛。”
商業化加速和“數字人體”計劃雙管齊下,數坤在開展多管線產品研發的同時,也帶來了人員的激增。2021年,數坤新入職了三四百人。馬春娥延續創業以來每天面試4~8人的節奏,在這一年她總共面試了1000多人。
在她看來,研發是最重要的環節,只要能做出臨床非常認可的產品,市場銷售好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劉芹也告訴記者,對於一家科技公司,成長的飛輪效應在於研發出高壁壘的高精尖產品,而這依託於研發投入。
如何能夠找到足夠多合適的人,將那些在其他領域有優秀表現的人凝聚在數坤的事業上,“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挑戰的。”馬春娥說,她每天花大量時間在招聘上,但也會分配時間去看團隊的執行過程,幫助發現問題。
AI影像公司如何進行商業化?孟楠告訴《中國企業家》,AI影像的商業化渠道非常清晰:一是將產品直接賣給CT類硬體廠商,硬體廠商再將之打包賣給醫療機構;二是按照傳統醫療器械的路徑賣產品——進行招投標,讓三甲醫院使用產品,證明公司的醫療水平和專業性,再自上而下推廣;三是透過政府渠道。政府會集中採購產品分配給轄區內的醫院,未來甚至有可能衍生出2C的收費模式。
2019年,數坤陸續加入GE、飛利浦的AI生態圈,跟國內CT廠商賽諾威盛合作。這意味著,數坤產品可以與CT機搭配著一起往各大醫院銷售。據悉,在數坤整個收入結構中,賣給器械廠商的商業化收入佔比約在5成左右。
據此前招股書顯示,數坤科技的數字醫生產品在中國約80%的百強醫院獲得採用。總採用量覆蓋不同級別逾1200家醫院,並已獲約200家醫院的商業採購。其中,數坤科技的產品在中國所有三甲醫院、三級醫院及二級醫院分別有超30%、超20%及約5%的採用量。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馬春娥表示,強化三甲醫院服務能力依然是接下來的業務重點。從一二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向下滲透,數坤也在構建基層服務團隊。“每一家醫療機構,它只要有一項裝置,只要能做手術,就都是你的目標客戶。”此外,2021年12月29日,美年健康集團與數坤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圍繞慢病早篩及健康管理展開合作。
但疫情同樣對數坤的產品銷售帶來不小影響。銷售代表進不了醫院後,數坤請各醫院影像科主任、醫生以影片等方式進行分享;還透過微信運營,幫助影像科醫生解決產品使用中的問題;同時持續加強員工的產品培訓、醫學培訓、人工智慧技術培訓和客戶拜訪培訓。
在馬春娥看來,AI影像的人機協作模式未來一定會成型,AI影像行業的成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要努力做到讓數坤變成那個NO.1,如果我們做不到,我們就得問自己為什麼做不到,為什麼其他人做得到?”馬春娥說,如果你有這樣一種思維方式,你就會成為行業的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