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底,冀察熱遼軍區前方指揮所在赤峰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決定成立8縱,在這次會議上,丁盛被任命為24師師長。剛剛宣佈當上師長的會議還沒有結束,丁盛沒有來得及回師部去坐椅子,第二天就接到情報,敵人的兩個師,要打通錦州至山海關這段鐵路線,已經向部隊駐地撲了過來,會是開不成了,馬上回去打仗。當然,丁盛這個剛成立的師在這次作戰中,分配的任務是預備師,也就是領導眼中的“遊擊師”。
師長丁盛,實際上他率領的27旅也是剛組建不久,當時來東北的部隊很多,他是從冀中來的一個團擴編的旅,部隊的兵員新,老部隊少。編成後部署在錦州西部地區。無論是從指揮員還是這支部隊的人員結構,在當時的東北眾多的部隊來說,可以說是最不起眼的一支隊伍。
我們先說師長丁盛,江西于都新陂鄉上水排村人,兄弟姐妹七人,他最小,自然最受疼愛,不過那時由於家裡窮困,不到10歲就要去放牛,外出打工,砍樹放排。就在他16歲的那一年,他的老家來了紅軍,打土豪分田地,農民翻了身,他看見紅軍管飯飽還有肉吃,於是約了村裡6個放牛的小夥伴,瞞著家裡人去參加了紅軍隊伍。
參加紅軍後由於丁盛人長得挺文靜,濃眉大眼挺大的眼睛,目光也挺溫和,被領導看中便調他到連部當了一名通訊員,他的特點是人很機靈,頭腦靈活,跑得飛快,便調到團裡去當打旗兵,行軍時扛著團旗,戰鬥中高擎紅旗跟定團長,形影不離。旗進人進,旗退人退,紅旗指引戰鬥,紅旗飄到哪兒,全團官兵打到哪兒。一次衝鋒中,團長中彈犧牲了。丁盛毫不猶豫,高舉紅旗,奮勇向前,終於把紅旗插到山頭上。戰後,大家都說這一仗多虧旗官膽子大,旗子打得好。
經過歷次戰鬥,磨鍊了丁盛的作戰經驗,槍聲一響兩眼立刻變得炯炯有神,透出一股逼人的殺氣。他的這些特長又被上級領導看中,便調他到紅軍總政治部當通訊班長,經常給重要領導送信,為此,領導安排他學文化,讀書進步的他,從此邁上紅軍基層領導的行列。他參加紅軍四年多後,就成為了一名紅軍的連長。
這個時候,跟他一起參加紅軍的村裡六名小夥伴,已經全部壯烈犧牲,按丁盛的話說,我軍的許多將領早期都是通訊員、司號員、文書出身,這避免了因缺乏一線作戰經驗而過早犧牲。另外在領導身邊起點也高,視野開闊,為今後獨自帶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直到抗日戰爭快勝利的時候,丁盛當上了團政委,在這個時候,他還不是一名嚴格意義上的軍事主管,後來,部隊進軍東北,他任命為熱遼縱隊27旅旅長,從此正式踏入指揮作戰的行列。旅長沒有當上一年,部隊又進行了改編,丁盛當上了24師師長。
就在宣佈丁盛擔任師長時,根據偵察報告,敵人主力在六道溝一帶,命令丁盛率師部急急奔往六道溝附近的梨樹溝門,準備在那裡開設師指揮所。梨樹溝門位於今興城三道溝滿族鄉西北部,最初這裡是清順治年間修建柳條邊牆時設定的一個邊門,駐有不少的清軍。留在這裡定居的軍人及其家屬以及後來陸續遷到此地的村民漸漸組成一個村屯,稱梨樹溝門屯。此地毗鄰六股河,清末又處在熱河通往奉天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漸漸成為遠近聞名的一個地方。民國時期,梨樹溝門處在興城、綏中、建昌三縣交界,梨樹溝門大集遠近聞名。解放後,梨樹溝門屯改稱東門村。
梨樹溝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成為許多戰事的發生地。義勇軍抗日鬥爭時期,曾經在此地打過仗,後來,我軍在此發動群眾,開展土地改革,使廣大貧苦農民翻身解放。成了重要的根據地,當時,梨樹溝門及周邊的許多青壯年踴躍參軍,在屯子裡還建起了被服廠,使這裡成為遼西前線的大後方,民眾熱心地支援前線作戰。
由於東北形勢的發展,梨樹溝門被國軍列為重點進攻地區,隨後,國軍暫編五十師,憑藉武器裝備和人數優勢,一舉佔領了梨樹溝門。此時,一些地頭蛇的所謂“返鄉團”氣焰十分囂張,回到屯子裡到處抓人,挨家挨戶搶掠,梨樹溝門及附近幾個屯子裡的豬、牛、羊和雞被殺光吃淨,村民財物被搶劫一空,燒燬房屋,禍害百姓,其暴行激起了梨樹溝門及周邊民眾的強烈憤慨。
此時,接到打擊進犯梨樹溝門敵人的丁盛,在當地民兵的引領下,夜雨中開拔,率部火速趕往此地,準備在梨樹溝門那裡開設指揮所。由於偵察員的情報不是很及時和準確,丁盛和指揮員們,黑燈瞎火的剛進屯子,就見鬧哄哄的都是戴鋼盔的敵人。丁盛倒吸一口涼氣,原來,敵五十師二個團的主力已經結集此處。
兵法雲:將失一令而軍破身死。打仗的指揮者,尤其是一把手,你若猶豫、停留、臥倒,就再難抬頭了,那樣傷亡更大,敵人就跑了。師長丁盛臨危不亂,當機立斷下達命令,師直屬隊迎敵,其餘各部迅速將敵割裂、合圍,隨即展開作戰,激烈的戰鬥隨即打響。
在丁盛猛烈的痛擊下,暫編第五十師少將師長帶領一團搶佔了梨樹溝門前面南山的兩個山頭,餘部紛紛向其靠攏。師上校參謀長寇承恕率領一個加強營逃亡梨樹溝門以北的北營子,並佔領雙頂山,居高臨下,進行瘋狂反撲。丁盛在獲知對手動向後,命一團迅速攻佔梨樹溝門以南的227高地和322高地,自己則率一團攻取北營子雙頂山,其餘部隊迅速打掃戰場,追殲敵人以防止殘敵逃跑。
丁盛鼓勵指戰員說:“敵人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已成驚弓之鳥。各部隊要發揚連續作戰,不怕犧牲、不怕疲勞的作風,爭取在一個小時內拿下陣地,結束戰鬥!”什麼叫“前仆後繼”?什麼叫“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一支部隊的成色,就看這種節骨眼上的動作了。
在丁盛的直接指揮下,緊接著槍炮聲,喊殺聲,衝鋒號聲,天地間都被這聲音充滿了。連叫號兵,營叫號目(班長),團叫號長(排長),一個團的軍號一齊吹響衝鋒號。那威勢,那氣氛,那種驚心動魄,把人衝動得熱血沸騰、紅了眼睛的感覺,是隻有親身經歷才能體驗到的。
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得怕不要命的。你不要命了,誰怕死呀?在丁盛的猛烈攻擊下,本來已經不行了的敵人,指揮所再被一頓炮擊拿下來,就徹底垮了,丁盛命令各師就開始追擊抓俘虜了。至此,敵人的二個團基本被殲滅,只暫編第五十師少將師長僥倖率殘部逃回綏中縣城。
戰後,我軍兩名戰士押著一名俘虜的敵軍少校來到24師師部,丁盛親自審訊敵俘。俘虜兵打著哆嗦對丁盛說:“長官,貴軍真是神速,我軍才剛剛趕到梨樹溝門,還沒有安頓下來,不想你們已經在此,實在是神兵。”丁盛笑著說,我還比你們更厚道呢。這場勝利,上級發來賀電:
“前線的將士們:你們在配合東北的輝煌的夏季攻勢之後,略事休息,即返前線,初試鋒芒,即於梨樹溝門在三小時戰鬥中殲敵四千五,活捉敵副師長及參謀長,揭開了冀察熱遼秋季攻勢的序幕,影響了東北戰局的發展。……望再接再厲,服從命令,英勇善戰,更多殲滅敵人,有力配合全國攻勢,特電馳賀,並勉勇士。”
丁盛剛當上師長旗開得勝,開門大吉,為隨後取得一系列勝利奠定了基礎,是役被稱為“梨樹溝大捷”。戰後總結,8縱政委說:“丁盛,你這個‘遊擊師不簡單呀,上去就拿下來了。”當年的老部下說丁盛不光是有一副大膽,帶的部隊,見到敵人就紅眼了,就嗷嗷叫著往上上,就有這麼股勁頭。他精明、果斷,腦子快,決心硬,跟他打仗你就打吧,能學到好多真本事。
丁盛的這支一開始在領導眼中的“遊擊師”,自從打出開門紅,在隨後的一系列戰役中均有亮眼表現,特別是改編成135師後的衡寶戰役,意識到自己深陷重圍,丁盛再次做出驚人之舉。按常理說,部隊遭包圍後只有兩個選擇:向後方撤退與就地防禦。可“丁大膽”卻直接要求全師從敵軍正面突擊。其實,這也是一個絕處逢生的“奇招”,最終打得敵人土崩瓦解,被徹底打垮了士氣。他的這支部隊成為了王牌,同時,他自己也躋身名將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