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霍山風景區
客家人
01
客從何來?
河源客家人的來源可上溯至秦始皇年間。所謂客家人,是指原籍為中原地區的中原漢族,從秦漢開始不斷南遷。而逐步疊加而頑強地保留中原文化和語言而形成的一個族群。
第一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間,東晉懷帝妥朝時,由於西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對漢民族影響深遠的"五胡亂華"之局,中原地區的不少官員和平民,也紛紛隨著渡過黃河南下。為了避免和原戶籍者發生混淆,便把這些新來的戶籍稱為"客"。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華民族上出現。
第二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間。唐朝末年,舉兵起義及"五代十國",天下大亂,客家先民又從皖贛某地居所,現遷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廣東北邊。
第三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間,金元相繼入侵,宋高宗南渡,在這過程中,許多客家人幸均捲入保衛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戰爭。宋亡後,他們只好退往更偏遠的廣東東、北、南部。
第四徙:在公元1645--1843年間,這次遷徙卻是康熙皇帝為了爭取南方的民心,賜給每個男子8兩銀子、婦女兒童4兩銀子,鼓勵客家人遷入四川、廣西及臺灣。一向以客家人為榮的朱德同志的祖輩就是在這一次遷徙時,從韶關移居四川的。
第五徙:在1866年以後,發生於太平天國起義末期。由於太平天國的首領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國失敗後,許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壓力下,紛紛向地理位置偏遠的南方,甚至向東南亞等海外地區遷徙。
02河源客家人的文化
part1 客家人的房屋
河源地區的圍龍屋是以半月形為主體,四角樓是以炮樓式為主體,四合院是以天井採光為主體,吊腳樓是以走馬樓為主體。除吊腳樓屬山寨人居住,有著明顯的山民建築特徵外,四角樓、四合院建築內部設計都與半月形圍龍屋有著大同小異之處
part2 客家人的飲食
客家美食文化
美味獨特的客家飲食。河源人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始終承傳著客家民系優秀的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廣東梅州的山歌文化獨樹一幟,河源的東江客家菜則比較有特色。河源的烹調技術和菜色製作別具一格,如揚名海外的"梅州客家釀豆腐"、"梅州鹽焗雞"、"客家釀豬紅"、"客家菜卷"等,都是客家人所創造。紅燜豬肉、肉丸、燜香菇、炒仔鴨、全豬湯等,也是河源著名的客家菜。
part3 客家風情
豐富多彩的客家風情文化。河源人能歌善舞,有著呤詩作對的習慣。客家民間藝術主要有:客家山歌、花朝戲、舞龍、舞獅、舞春牛、舞紙馬、打功夫、雜技等。河源每個縣都有客家歌舞團,紫金縣的客家花朝戲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平縣的忠信客家花燈被評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川縣的雜技團是全國首個縣級雜技團,和平縣的採茶劇團有著漢劇和採茶劇相結合的戲韻。
舞獅
紫金縣花朝戲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