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另眼看清朝
作為封建王朝的終結者,清朝統治者在現代,最為人所稱道。康雍乾盛世的傳說,屢見不鮮,明朝的那些事兒,也常常回蕩在耳邊。
歷史不容假設,身為少數民族的清朝統治者,他們把我們的封建王朝推向了歷史的高點,又在巔峰的瞬間,被摔得七零八落。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自縊身亡,明朝覆滅。但距離清朝掃清餘孽的這個空當中,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南明的勢力主宰者中國的大片區域。
南明史,作為明清過渡時期的歷史,實在是很值得我們反思的一段歷史,但太多的人,卻選擇了忽略。
一方面,我們還沉浸在新中國建設的運動之中,來不及反思前朝的前朝,那些戰役的成敗得失;一方面,國際形勢的不利,我們對於清朝統治的腐朽,還未做出更為深刻的反思。
雖然反封建已經被提上了日程,但多年來,似乎沒有人去討論清朝興盛的代價,是以閉關鎖國的落後換來的。
2.顧城《南明史》
顧城,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歷史系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導師。在求學的過程中,他偶然間接觸了各種明清的史料。畢業以後,他被留下來,繼續在大學任教。任教期間,顧城坐盡冷板凳,十幾年如一日地,他奔忙於各大圖書館與家之間,只帶著必要的乾糧和筆記本,如飢似渴地閱讀整理著各種明清史料。
在當時,大家還沒有很強烈的學術意識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了明清歷史的部分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像顧城這樣一批的老學者,也終於有機會沉下心來,好好研究自己的課題。
工作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但顧城很少去言及其他。對他來說,這段歷史,非常具有反思的價值。
1984年《明末農民戰爭史》的出版,一時間,引起了學界的譁然。很多道聽途說的言論得以糾正,中國革命的思想有了傳承。
1997年,作為《明末農民戰爭史》的姊妹篇,《南明史》得以正式出版。這部書,獲得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它不僅打破了學界上的一些陳珂,同時,顧城嚴謹的治學態度,也獲得了讀者們一致的好評。
這部《南明史》,雖然出版在後,但實在很難說,顧城到底為之準備了多少年。它能獲得中國國家圖書獎以及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實至名歸。
3.回看歷史,我們原有擁有遠離屈辱的可能
顧城的《南明史》,盡述了朱由檢自縊身亡之後,南明的幾個小朝廷,以及同時期的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軍,和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大西軍等共同組成的一段歷史。這段歷史覆蓋的時間,並不明朗。史學界一個大致的觀點,認為南明史的開端,是在1644年。但南明史的下限,卻是眾說紛紜。
顧城認為,南明史的下限,不應以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俘殺害告終,而應以李來亨茅麓山戰役作為結束。顧城沒有采用1683年下限的說法,也有著自己的考量。他認為,鄭成功的去世,是這段歷史結束的一個標誌,鄭氏家族後續的歷史,不應涵蓋在“南明史”中。
顧城老先生,治學嚴謹,是一代楷模。我在閱讀顧老先生的這部《南明史》的過程中,見識了時代的紛繁複雜。
回望歷史,所有的亂世,都蘊藏著無限的可能。但也正是因為人性的荒唐,歷史最終竟有了出乎意料的走向。
事實上,如果我們多去看看明史,就會發現,那個時候的中國,還一直處於領先的地位。朝代的更迭,實屬正常,不管是大順軍還是大西軍,他們作為更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不管是誰統一,他們都能在時局穩定後,把我們的國力增強。
可惜的是,中間殺出了滿洲的貴族。他們統治整個中原,實在力不從心,本就人少力單,文化落後的民族還頗為強調種族區分。只不過,在南明這段內鬥的過程中,各種勢力彼此內耗得太多,滿洲貴族才最終漁翁得利。聯合漢將,他們終於再一次統一了中國。
但這次的統一,沒有給中國帶來更好的發展。從一開始,清朝的統治,就蘊藏了無盡的危機。這也是現代人很少能夠意識到的關鍵點。
在顧城老先生的《南明史》中,我們會看到,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的淪喪。儘管在整個清朝統治期間,各地反清復明的勢力仍在,但已經大勢已去,無力迴天。
中國的社會,如果可以接續明代的成就,而不至於被清朝統治者所打斷,那麼,我們的國家,300多年後的歷史,也將會是另一個樣子。
這是最為可惜的地方。明明有那麼多的機會,卻最終都失敗了。
4.繼往開來,以古鑑今
《南明史》理應更受到學者和廣大讀者的關注。這遠遠比清朝歷史,更值得我們的學習和思考。
顧城老先生的這部學術著作,正是給我們打開了一個先進的視角。這部史學著作,不以歷史定論為前提,而是結合著各種史料,從社會進步的角度,來剖析各種因素。
南明時期的農民起義之所以失敗,逃不開人性的多變。哪怕是我們當今歷史上廣泛認可的完美形象,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完美。
用真實可靠的史料做註疏,閱讀顧城的《南明史》,我們能夠從李自成、史可法、鄭成功等著名歷史人物的身上,看到可以改進的方向。
我們得承認,人不是完美的。不然,我們就不會體驗清王朝覆滅以來的各種屈辱。以古鑑今,就是要從正確地認識自己開始。未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中國的復興,絕不僅僅是一個偶然。我們看清歷史,就能夠遵循社會發展的軌跡,把這種興盛,推向更高的點。
這是我們的希望,這大概也是顧老先生的遺願。感謝顧城的《南明史》,讓我學會更好地看待,那段紛繁複雜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