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又一行業出現“腰斬”的情況,其客運量呈現出逐年降低的趨勢,在這種背景下,行業內5家上市公司,卻只有一家是盈利的,其餘均連連虧損,就連運營了40年的客運站也正式停運,為何會出現這種局面呢?
客執行業“腰斬”,今年客運運輸量下降50%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以及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的出行方式也變得多樣化,為了滿足居民出行需求,國內也一直在完善公路建設,到2020年,其總里程數已經達到了52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的里程數為16萬公里,鐵路里程數也達到了15萬公里。
這些資料也足以證明大眾的出行變得更多便利,選擇權也更多,不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客執行業出現“腰斬”。
在火車、高鐵等還未完全發展起來時,客車一直是大眾出行的首選方式,尤其在過節期間,客運成為了主要的交通樞紐,客運站也往往是人員爆滿。
但現如今再看,客運站沒有了往日輝煌的場景,反而是一片蕭瑟,與此前形成鮮明對比,即便是在大眾出行高峰期,客運站也十分冷清。
早在2019年,國內客運站的客運量就已經減少了130億人左右,與此前的資料相比較,減少了大約4.8%,到了2020年,在全球衛生事件的影響下,其公路客運量只有69億人,減少了將近50%。
到了今年,情況仍未有所改善,在2021年1月,國內客運運輸量下降了50%左右,在客運量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客車的銷量自然也不斷減少,在2015年,客車銷量還高達57萬輛,五年後,則只有44萬輛。
5家上市公司4家虧損,40年客運站也正式停運
除了客運量與客車銷量備受打擊之外,客車公司與客運站的運營情況也不容樂觀,在2021年1到6月期間,國內5家上市的客車公司,其中只有宇通公司在此期間盈利了1.45億元,其他4家客車公司均呈現出虧損的狀態,其總虧損值達到了4.16億元。
在近幾年的時間裡,大眾童年印象中的許多客運站也面臨破產倒閉的局面,廣州流花車站在2020年4月就已經對外宣佈正式關閉,而該客運站已經存在35年的時間;已經運營26年的福永客運站也在2021年正式停運。
甚至經歷長達40年風雨的深圳沙井汽車站,由於長期處於虧損的狀態中,所以也宣佈關閉,到2021年8月,洪城客運站拆除工作已全部完成。
至此從2019年到2020年期間,廣州、北京內部的許多客運站都已經陸續關閉,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光是廣州18個客運站裡,就大約有將近一半的客運站宣佈關門,北京內的10個客運站也計劃只留下2個,剩下的大部分也是憑藉補貼勉強生存。
透過以上種種資料,不難發現,客執行業已然沒有了此前的輝煌,其業績不斷下滑,那為何會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就落得如此境地呢?
出行方式變多,國內汽車註冊量已達2.92億輛
首先是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內交通工具也變得多樣化,出現了高鐵、火車、飛機等,尤其是國內現在高鐵產業已經位居世界前列,這種交通方式也成為大部分民眾出行的首選。
從2021年4月29日到5月6日期間,國內鐵路輸送乘客量達到了1.17億人,這也直接說明了高鐵不僅提高大眾出行效率,節省路上時間,在環境等各方面也深受大眾的喜愛。
還有則是因為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購買汽車的數量也持續增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客運量減少,到2021年6月,國內汽車註冊量已經達到了2.92億輛,駕駛員人數為4.18億人,發展至今,我國在汽車保有量方面,已經佔據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最後則是因為客運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並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部分客運站存在亂收費的情況,也有部分地區客車太過陳舊,座椅也並不舒適,在這種背景下,乘客自然慢慢就拋棄了客車,選擇高鐵、火車等。
至於說客運會不會就此消失,現在看來並不會,因為在行程小於200公里時,客運依舊佔據著主導的位置,雖然高鐵近些年發展迅速,但也沒有完全普及,許多鄉鎮還是需要依靠客運出行的,只不過客運已經不是大眾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