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提出膠東、省會、魯南三大經濟圈概念,讓不少山東市民為之一振。感覺發展來了,那麼我們來講述一下這三大經濟圈。
我們知道目前山東發展策略有所轉變,發展的幾十年的膠東地區由於地理位置偏山東東部,沒有真正起到引領作用,相反,山東西部、北部、南部全部處於一個相對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區域。山東這幾年與江蘇差距越來越大,不僅僅兩省發達城市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相對落後的地市也是差距非常大,山東未來的發展,不僅僅需要膠東地區經濟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山東西部、南部、北部地區城市經濟,因此省內經濟發展政策進行了調整,所以我們看到近兩年在集中力量發展省會濟南。
以青島為核心的膠東都市圈經濟實力均衡且強勁,藉助於多年來集全省之力發展的結果,但西進引領全省經濟發展勉為其難
以青島為核心的膠東經濟圈,這個經濟圈是山東最強的一極,青島、煙臺、威海、濰坊實力都在全省排名靠前,且經濟實力相對均衡,這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在全國大力發展沿海城市的政策環境之下,山東也是緊跟時代步伐,傾全省之力集中發展膠東地區的結果,這樣的紅利延續了40年,確實讓山東內陸地區羨慕不已。膠東經濟圈未來仍然是山東發展的排頭兵,是山東經濟非常重要的一極。
對於以青島為核心的膠東經濟圈由於地處山東東部沿海,經濟輻射力達不到山東西部地區,其對於山東西部內陸城市影響力極其有限,只能說是區域性領頭羊。山東要想發展必須增加一極。濟南無論是在地理位置上還是作為省會城市角度來看,都當仁不讓地成為山東經濟發展新的一極。
以濟南為核心的省會經濟圈,處於發展引擎啟動階段,彌補多年發展不足的舊賬
省會經濟圈是以濟南為核心的,由於前些年一直集中發青島地區,因此濟南本身發展相對較弱,根本沒有起到省會城市的應有的帶頭引領作用。只是近幾年才逐漸意識到發展省會的重要性,開始集中力量發展濟南,雖說遲了些,但總算來了。
然而省會經濟圈其他城市則因為濟南前期發展較慢,受到牽連很大,我們看到圍繞濟南的城市在全省排名都是相對落後的,淄博勉強還算說得過去,其他地區就不用說了,大家心裡都很明白。俗話說得好:禿子跟著月亮走,肯定能沾光,沒想到濟南這個月亮沒有照亮自己,卻把周邊地市影響的黯淡無光,這其中原因就是如果一個區域核心城市沒有發展,實際上是虹吸作用,就是把周邊城市的人口、資源、資金被吸過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當年環北京一圈的河北地區全部貧困帶,就是因為北京的虹吸效應。不過當城市發展飽和時,沒有了土地資源,沒有發展空間,像北京的發展到了南到大興,東到通州,在2000年以前,由於北京的大興、通州本身都沒有發展起來,像河北的固安、香河等環北京的河北地區,基本就是貧困帶。不過隨著北京在2000年後,快速發展,很快大興、通州很快就基本開發完成,北京發展外溢模式加速,這時我們看到包括大興、香河在內的廣大河北環北京區很快都發展起來。
同理,濟南也是如此,前期濟南不僅僅自己發展的緩慢,還影響到周邊城市發展較弱。對於周邊城市,說難聽點,也就成了環濟南貧困帶。
我們現在來看省會經濟圈,也只有濟南還勉強撐得起面子,像德州、聊城、濱州、東營、淄博、泰安雖說已經劃入省會經濟圈,但從發展角度來看,並沒有明顯的發展動力,相反仍然很弱,或許未來濟南越來越強,但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其他方面,對於已經納入省會經濟圈的其他地市沒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這些地市目前看更多的需要自力更生。
未來仍然希望於濟南變得非常強大,對周邊城市起到發展的輻射作用,讓周邊兄弟城市能夠借上省會城市這個光。
魯南經濟圈則各自為戰,以臨沂、菏澤為代表的落後地區正在迅速崛起
如果說膠東經濟圈和省會經濟圈都有核心的話,那麼魯南經濟圈相對來講屬於群龍無首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有利有弊,沒有核心,意味著自己就是核心,發展起來不受任何掣肘,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誰有本事誰發展。於是我們看到,近幾年臨沂迅速在魯南蘇北地區成為一個發展較快的城市,正是其處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即不受江蘇強市的影響,又不受山東濟南和青島城市的掣肘,這就是臨沂沒有緊鄰濟南青島的好處,依靠的是自己。同樣菏澤也是如此,近年來菏澤有一個相對落後的地區,發展迅速。和臨沂發展如出一轍。但臨沂發展相對要早一些,快一些,菏澤略差一點,這說明城市發展一定要趁早,如果唯唯諾諾,踟躕不前,結果自己就變成了那個夠級裡的“大拉”“而拉”。
像菏澤臨沂的發展模式確實值得借鑑,依靠別的城市給予施捨,那樣的發展只能是人家吃肉自己喝湯。
所以無論你在什麼圈,都不如形成自己的圈,只有走自己特色城市道路才是正道,也將是走出歷史老俗套路子,這條路雖然艱難,但一定要走,否則將永遠在別人後面。
改革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重要的是行動,有時看到大家都在張口改革,閉口開放,貌似不提改革就落伍,實際上思想仍然很守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平平穩穩,走的是老路、套路,對於城市發展沒有半點益處,這就是好多城市的一個發展的瓶頸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