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熙熙攘攘的繁華街道,如今放眼望去,除了藥店、餐飲店、理髮店等,再無其它......
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究竟是高房價還是電商?就讓小編給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說到實體店的艱難處境,讓人不由得想到了房租問題。
過高的租金不僅增加了實體店的經營成本,同時也壓縮了其利潤空間。因此,很多人都認為,房租過高才是實體店大量倒閉的罪魁禍首!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裡我們不妨先看兩組資料:
我國的外賣使用者突破4億大關,且其中近一半為活躍使用者。這說明什麼?人們的消費習慣逐漸從線下轉為了線上,外出次數將大幅減少。
據統計,2020年我國電商佔據了44.8%的零售額。這又意味著什麼?實體店失去了近一半的市場,同時也失去了近半的客流量!
做過生意的朋友想必都清楚,對於一個店鋪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流量"!
無論是實體店,還是網店,離開"流量"都將寸步難行!
那麼到底誰把控了"流量"?
實體店的"流量"是由其地理位置決定的,位置越好,人流量越大,租金也越貴,因此我們可以直接將其簡單理解為:" 花租金,買流量"!
而網店的"流量"則完全掌控在平臺手裡,明碼標價,花多少錢,給多少"流量"。
如今網店不好做,就是因為被"流量"卡了脖子,"開車"沒利潤,不開又沒客源,進退兩難!
說到這裡很多小夥伴可能會想,如果平臺降低"流量"收費標準,房東降低商鋪租金是否就能解決當下生意難做的問題?
其實,這樣只治標,不治本!不要急著噴,且聽小編解釋......
首先,我們都知道,經濟發展主要靠的是產品流通,而產品流通呢,主要是靠人們消費,人們想要消費,那麼他們就得有錢,現在最尷尬的問題是,大部分人手裡沒錢!
為什麼沒錢?是因為難賺!而為什麼難賺?這就不得不提到地區的經濟內迴圈問題!
傳統零售模式下,產品利潤主要流向: 廠家、經銷商、房東、實體店。其中除了廠家外,其他三個都是當地基層民眾,他們在當地賺錢,當地消費,共同推動當地經濟,帶動其它行業發展。
那麼當電商佔據主導地位後呢?
產品利潤只會流向三處,廠家、平臺、網店,也就是說產品利潤和當地基層再沒有半毛錢關係,這必然導致製造業不發達的地區,資金外流嚴重, 人們賺錢變難,其它行業也得跟著遭殃。
而更尷尬的是,錢越難賺,人們越需要網購的廉價商品,越網購,錢又變得越難賺,如此惡性迴圈......
所以歸根結底,經濟不景氣,生意難做,並不是某一個特定因素造成的,而是多個因素疊加造成的。
對此不知各位朋友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