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多年,走過數不勝數的國家和地區,欣賞過五湖四海的自然風光,領略過世界各地的人文風情,相對於五花八門的自然美景,那些極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更能讓人印象深刻,賞心悅目。這些年來,結合自己的旅行,給大家分享過無數旅行奇聞。這篇文章,我將帶大家走進青海。
青海同仁,位於青海省東南部,是黃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同仁,藏語意為“熱貢”,是“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之意。同仁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是青海省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國藏文化的源生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豐富,獲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在同仁旅遊,我深入瞭解了當地藏族寺廟文化和獨特的民俗風情。在同仁縣隆務河畔的吾屯上莊村,我們剛好偶遇當地正在舉辦一場民俗活動,全村人圍聚在村子裡的瑪尼康(相當於祠堂)熱火朝天、興高采烈地製作炸饃饃。
這是當地一家人正在舉辦祈福活動,宴請全村男女老少1400多人集中於此,製作祈福所用的炸饃饃。男女分工各異,女人們排著隊在擺起長桌上和麵、擀麵、切面,男人們有些來回往廚房送面片,有些則圍在廚房裡炸饃饃,小孩們則在院子裡跑來跑去,場面熱鬧非凡,歡聲笑語,喜氣洋洋的氛圍就像過年一樣。
擀麵的大姐們,有說有笑,我邊拍攝邊詢問她們,這是啥節日,做這個饃饃幹啥用?經她們口中,我得知這是為了“活經”祈福活動而準備的。當地的“活經”,幾乎是每家每戶都會進行的祈福活動。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如果家裡的經濟條件好了,就會選定一個好日子,到寺院裡唸經祈福,祈求家人平安,生活順遂。而這項活動雖說是一家人發起的祈福活動,但是卻需要全村人合力才能完成,在唸經祈福的前夕,需要準備宴請全村人吃的炸饃饃。全體村民都會來到瑪尼康幫忙製作炸饃饃。女人擀麵,男人掌火,合力完成全村人享用的炸饃饃。
製作供全村2000多人吃的炸饃饃,全部是由手工完成,可見工作量可不小。但是全村人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分工明確,一鍋一鍋的炸饃饃陸續出爐。有了村民鄰居的合力幫忙,這項民俗活動才能順利得以完成。因此,這與其說是村裡的民俗活動,不如說是大家的歡聚時光。
全村上千人齊聚一起製作“炸饃饃”,場面壯觀且熱鬧。尤其是濃煙滾滾的廚房內,更是熱火朝天。男人們圍著一口翻滾的油鍋,用一根根長長的鐵簍在油鍋中翻來覆去,一簍簍金燦燦的炸饃饃陸續出鍋。空氣裡瀰漫著濃濃的油煙味,麵餅香和焦油味夾雜著,嗆得讓人極其不舒服。
可見,要完成2000多人吃的炸饃饃,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炸完一鍋撈出來,再放進麵餅接著炸,不斷重複。而剛出鍋的饃饃,要經過一輪篩選,把燒焦的饃饃挑出去,再端到一邊鋪好乾草的地面上晾。幾位婦女正在這裡逐一攤開,繼續挑選未炸熟或炸過火的饃饃。密密麻麻、金黃燦燦的饃饃攤晾在乾草上,顯得很壯觀。
做一次“活經”,準備全村2000多人吃的饃饃,花銷可不小。問了當地村民,據說至少要花10萬元,所以舉辦“活經祈福,一般多是經濟相對比較寬裕的家庭。而對於虔誠淳樸的村民來說,錢乃身外之物,為家人祈福,為全村祈福,大家在一起歡聚的時光才是錢買不到的快樂。【原創作品,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敬請關注我,與您分享更多精彩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