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合資車型的配置向來比較吝嗇,特別是最低配的車型。正因如此,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競爭中。自主品牌也主要是依靠配置上的優勢與合資品牌競爭的。
近日,網傳大眾朗逸將直接取消中控屏,帶“洞”發車,之後4S店根據具體車型進行加裝服務。具體車型變化:朗逸1.5L車型需要到店後安裝收音機,車輛沒有MOS智慧網聯功能;1.4T車型需要到店後安裝導航,同樣沒有MOS智慧網聯功能。
此訊息已經眾多媒體報道,瞬間引來了諸多爭議。
從大眾汽車的角度講,這樣做也是無奈為之,因為晶片短缺的原因,現在很多的汽車廠商都遭遇了難產。為了應對晶片短缺,企業的做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 在不降低配置的情況下,延遲交付,使用者按照預定的順序依次交車,現在有個別暢銷車型據說訂單已經排到了幾萬個。
2. 削減一些配置,比如說奧迪就因為晶片短缺,先臨時給客戶交付一把車鑰匙,另一把車鑰匙等到晶片供應正常的時候再提供。
3. 把不暢銷的車型乾脆停產,把節省下來的晶片優先供應給暢銷車型。
很顯然,大眾汽車就屬於第二種情況,削減了配置。但是又與很多企業削減配置的做法不同。大眾汽車的做法是4S店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加裝一個第三方提供的中控螢幕。而第三方的中控屏由於不是原廠的螢幕,往往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音質不好,藍芽的連線速度比較慢,觸控的反應不如原廠的靈敏,倒車影像的反應速度慢等等。但是這並不會影響使用,而且第三方提供的中控螢幕,質量也說得過去,出現問題的機率不是很大,這一點使用者是可以放心的。
其實,這已經不是大眾汽車第一次這樣“硬核”操作了。之前朗逸的最低配車型就是沒有中控屏的,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手機支架。在當時這樣的操作也遭到了眾多網友的吐槽。
其實類似的操作不僅朗逸這樣,還有一些合資品牌的車型最低配的中控上,也是類似的
“小黑板”設計,中控屏已經成為了區分汽車低配高配的一項重要的配置。
而使用者買到朗逸之後,幾乎100%的車主都會升級中控屏,因為第三方的中控屏價格並不貴,4S店也往往會有這樣的付費換屏服務。
為什麼,朗逸會進行如此操作呢?很簡單,因為朗逸是上汽大眾的銷量大戶,至今為止也是銷量第一第二名的位置,如果因為晶片原因延後交付的話,那麼使用者很可能就選擇其它品牌車型了。因為10萬元級別的車型,使用者可選的範圍太多了。
所以上汽大眾透過此次方法,也是無奈之舉,但我想如果新車的價格能夠比之前更便宜一些的話,那麼沒有原廠中控屏,使用第三方的中控屏,我想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中控屏目前也就是看看導航,倒車影像這些基本的功能。但如果原廠的螢幕不使用,但是價格又不降的話,才是最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