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只有4個交易日,而對投資者來說,眼光不應該僅僅是這一週,而應該放遠一些,看到的是長假後的行情中。尤其是從節前最後一週和節後首日、首周行情的關聯度來看,兩者沒有正向關係,甚至反而有負相關的,節前調整充分,節後有反彈,反之亦然的走勢。
萬億元成交背後,諸多因素已改變
指數方面,我們看到中秋節期間,外盤調整,所以9.22日A股有一個低開,但隨後高走,尤其是午盤後中國-石油、中國-電建等發力,指數尾盤收紅;而9.23日指數跟隨外盤反彈而高開,卻逐步走低,回補了部分缺口;24日更是將全部缺口回補,指數看上去,位置相比於節前沒有太多變化,但實際上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如中秋節後有一個明顯的改變來自於量能,相比於節前,雖然還是萬億元成交,實際上卻是大幅萎縮的。
北向資金也已經開始了撤離,這種資金轉向是很明顯的。下週,長假將至,這種資金的流出,調倉因素必然會更加明顯,意味著滬指方面還是有調整壓力的(大機率迴歸到震盪區間),而對應地,科創、創業板等則反而有可能有更多資金流入,從而形成機會,這是要注意的。
最近2周,不少股民感覺到市場一個變化來自於,指數與熱點之間的分離,說白了,指數漲的時候,不少個股反而跌了;指數跌的時候,一些調整的個股反而會有反彈。這種走勢背後形成原因是什麼呢?萬億元成交,甚至半日就萬億元成交,量化交易非常多(量化策略追求的是高勝率,必須透過頻率較高的交易來實現相對穩定的收益),此外中小型私募機構和遊資過去兩週頻繁加減倉。進一步來看,樣本私募的倉位曾在兩週前快速減倉至75%附近,最近一週又恢復至80%以上,中秋節後又有一個減倉,倉位快速波動。機構調倉行為並不能夠使得大盤上漲,那麼怎麼能夠實現順利調倉?透過巨量就能夠實現。
這樣導致切換節奏難以把握,結構性行情十分明顯。所以,我們看到的是萬億元成交,熱點持續性變差了,甚至就是領漲領跌交替。如9.22日領漲的磷化工、9.23日是群體跌停的;9.23日領漲的林業、紙業股等,次日就分化,成為9.24日領跌的熱點,還有煤炭、水泥等週期行業的調整,近期頻率增加了,一旦這些舊熱點徹底倒下,就會加速新熱點湧現。
所以,下週市場要更加註意這樣的熱點切換因素。作為市場高低切換,“滬強深弱”也切換為“深強滬弱”,即滬指跳水,創業板則開始走強,寧德-時代為首的“寧指數”重新活躍,尤其是醫藥、光伏、晶片、新能車等復甦。雖然還需要後續更多持續性驗證,但從近期頻繁的熱點交替來看,市場類似春節附近那樣的熱點風格大切換已經展開了,這是反覆提醒的。因為今年來不少熱點都是來自於超跌後的切換,以及區域性走高後的回落,這是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