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財經頻道報道,近日兩位潛水探險者下潛到黑龍江鏡泊湖,在湖中拍攝下了罕見的“淡水魚風暴”現象。從影片中可以看出,湖中光線充足,湖水透明度非常高,大量的淡水魚聚集遊動,宛若在水中形成了風暴一般,場面非常震撼。
影片拍攝於三月中旬的鏡泊湖黑龍潭,畫面中的魚類有鯉魚、胖頭魚、黃顙魚、鱖魚等,魚類資源多達幾十種。由於水下能見度極佳,10~20米範圍內的魚群清晰可見,這種景象在國內的淡水湖中實屬罕見。
鏡泊湖為何會出現淡水魚風暴?
鏡泊湖位於黑龍江省寧安市境內,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火山堰塞湖,同時也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湖面東西最寬處約5公里,南北長45公里,該湖平均水深約有40米,最深處有62米深,儲水能力非常強。
根據鏡泊湖環境監測站給出的資料,湖泊面積約95平方公里,庫容為16.25億m³,年均蓄水量為11.44億m³。除了水深水多之外,鏡泊湖還是黑龍江很有名的淡水魚庫,冬捕開漁時期一張紅網曾打撈上86萬斤漁獲,漁業資源非常豐富。
在上世紀80年代的《黑龍江省漁業資源調查》中,鏡泊湖中的魚類共發現有40種,除了青草鰱鱅等人工放養的魚種外,大部分都是當地的土著魚種,包括狗魚、東北雅羅魚、鮊魚、江鱈、黑龍江鯉等等。
為了摸清鏡泊湖中的魚類家底,金志民等學者在2010年再度深入調查,透過網捕、訪問周邊漁民、蹲守農貿市場等多種形式記錄物種,最後共發現43種魚類,其中經濟魚種有15種。
所以,鏡泊湖中的魚類確實非常多,央視所報道的“幾十種魚類資源”並不是誇張的說法,這也是湖中出現“淡水魚風暴”的基本條件。
綜合來看,“魚風暴”的出現和以下幾種因素有關:
首先,湖區環境優越,魚類儲量多。從高空俯瞰,鏡泊湖湖岸線綿長,湖汊湖灣眾多,有利於魚類的繁殖棲息。全湖餌料充足,生物承載力巨大,因此魚的數量非常多。專家曾做過估算,按照鏡泊湖的餌料基礎,平均每畝水面理論上可產35公斤商品魚,全湖年產量可達3500噸以上。
其次,水體透明度高。張祺是“魚風暴”的發現人之一,他曾深潛過國內很多水域,對鏡泊湖黑龍潭的透明度深有感觸。國內水體較清的淡水湖,其透明度一般為5~8米,透明度較低的只有1~2米。根據目測,鏡泊湖黑龍潭處的透明度“至少十幾米往上”,估計有“二十多米將近三十米”。理想的水深、理想的透明度為拍攝下“魚風暴”提供了重要條件。
再次,冬季和初春時節,魚群更加集中。鏡泊湖的水位和蓄水量並非一成不變。每年3-4月份牡丹江干流、大梨樹溝河等入湖河流流量變小,鏡泊湖因此進入枯水期。此時的鏡泊湖蓄水量較少,魚群密度較高。
最後,人工放流功不可沒。為發展漁業經濟,人工放流已成為保證冬捕產量的主要手段,投放的魚苗主要是鰱魚和鱅魚。鰱鱅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有聚群習性,放流的群體大多是統一的規格和魚齡,因此很容易聚群遊動。另外,2020年湖區還放流了50萬尾紅尾魚(蒙古鮊),2021年放流了40萬尾,這種魚在繁殖期亦有叢集習性。
那麼,鏡泊湖裡的魚又為何會出現聚群行為呢?魚類的聚群形態一般呈團狀,同體積下的表面積較小,有利於躲避外圍捕食者,提高種群的生存機率。同時,魚群聚整合團狀還可以有效利用空間內的食物資源。但“魚風暴”只出現在水位較深、容量較大的湖庫內,比如三峽水庫和千島湖,當然,鏡泊湖也滿足所有的必要條件。
當地人稱湖中有“巨魚”,可能是什麼?
在一些古老的湖泊中,往往流傳著與水怪、巨魚相關的傳聞,比如喀納斯湖水怪。上世紀80年代,喀納斯湖的水怪曾轟動一時,很多人都聲稱在湖面上看到過巨大的陰影,長度是遊船的兩倍,背部呈黑色,有時會掀起巨浪,整個船甚至都跟著顛簸起來!
根據新疆大學生物系專家的分析,喀納斯湖水怪有可能是一種名為“大紅魚”的兇猛魚類,學名為哲羅鮭。據記載,目前已知的最大哲羅鮭體長為2.1米,體重105公斤,該魚種的壽命估計在55齡以上,很可能是水怪的原型。
而在黑龍江的鏡泊湖內,相傳也存在著“巨魚”。據《黑龍江年鑑》的社會生活欄目記載,一種被當地人稱為“巨魚”的水生生物曾頻繁出沒鏡泊湖。據見聞者反映,巨魚在湖面遊動時,露出水面的部分有5米多長,半米多高,脊背滾圓,體色為黑色。
“巨魚”的真實身份目前不得而知,但根據湖中的魚類名錄來看,確實有些魚類能長到米級以上,比如哲羅鮭和狗魚。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鏡泊湖的特殊之處。作為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鏡泊湖的地質結構以玄武岩、珍珠岩、花崗岩為主,地質學年齡非常古老,湖底有豐富的地熱能。
鏡泊湖的黑龍潭就更加特殊了。鏡泊湖冬季的平均氣溫在零下20℃以下,冰層厚度可達70~100公分。但黑龍潭卻從不結冰,湖水溫度常年保持在8℃左右,水深越深,水溫就越高,水底的溫度在10℃以上。黑龍潭不結冰的秘密就在於湖底不斷噴湧出的熱泉,使得這裡的水溫高於別處,從而形成了“水冰相接”的奇觀。
如果地下出泉口在鏡泊湖內廣泛存在,那麼湖底就可能形成“小生物圈”或者“區域性小生態”,類似於廣西死水灣的“深水魚庫”,這可能醞釀出不為人知的生命奇觀。事實上,兩位潛水員在水下機器人的幫助下,也確實發現了黑龍潭底部存在的“神秘世界”:巨大的水下洞穴。這種獨特的喀斯特景觀一般出現在廣西等地,在北方地區確實非常罕見。
哲羅鮭、狗魚還是未知生物?
鏡泊湖的“巨魚”不止一次地見於報端,這也給湖泊增添了神秘色彩。
據牡丹江晨報報道,2006年5月,一條大魚在距離岸邊六七十米遠的湖面上現身,魚背露出水面超過20公分,長度估計在7米以上。但“巨魚”的脊背上並沒有發現魚鰭,也看不見頭部與尾部。大約五分鐘後,這條來歷不明的生物游出了20米遠,最終向下沉入湖中。
後來又有一些人遇上一次,那次同時出來兩條大魚,小的有七八米,長大的有十四五米長,因為湖上的中型客輪有12米長,當時看到的那條大魚要比客輪長出一大截,估計大的那一條有3000斤重。
2012年7月13日,一位來自江西的遊客稱,當時他正在吊水樓欣賞美景,突然看到湖面掀起了大片水花。伴隨聲響出現的還有一個圓滾滾、黑悠悠的水怪,足足有二十多米長,潛水及上浮的時間長達一分鐘。
從遊客的描述來看,哲羅鮭或者狗魚似乎都“難以勝任”。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哲羅鮭也只有2米多長,遠遠達不到7米或者十多米的規格。
至於狗魚,國內的常見種是白斑狗魚和黑斑狗魚,一般體重為1~2公斤,體長為60公分左右。國外有釣友曾捕獲過30~35公斤,約70齡的巨型狗魚,但這和3000斤重的水怪還是相差太多。
從目擊者描述的外觀特徵來看,“巨魚”真實身份也有可能不是魚,因為其脊背呈弧形,表面非常光滑,看不到尾鰭和背鰭,體表也沒有鱗片。所以,“巨魚”也有可能是某種未知生物。
有專家認為,“巨魚”的真實性存疑。牡丹江市水產科學研究所所長表示,“巨魚”是未知生物的可能性很低,這麼巨大的生物需要充足的食物供應,鏡泊湖水域面積雖然大,但是魚蝦儲量有限,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這種生物真實存在的可能性並不高。
當然,這些謎團都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調查。在探索大自然的同時,對未知現象仍需充滿敬畏,並用科學的方法去考證,相信“巨魚”的真相終將被揭開。
關於鏡泊湖的“巨魚”,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