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時節,時值秋分,晝夜等長,秋分一過,晝短夜長,日照時長、日照烈度都下降的比較明顯。
對釣魚人來說,秋分到霜降的野釣,如果想繼續沿用原來的套路,不管是夏季的還是秋季的,都是不太合適的。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秋分過後,氣溫整體下降而天氣多變,氣溫和天氣的變化,也影響了水溫的變化,不管是釣深還是釣淺,用腥還是用香,都無法一言以蔽之。
想要在野釣時保持不錯的漁獲,就得在釣法、釣距、垂釣思路等多方面進行靈活應對,經過總結,可以將其歸納為四個規律。
規律一、釣距一日三變
秋分過後,氣溫的變化,從早到晚都在變化,大致上,清晨5~8點水溫最低,午間12~15點的氣溫最高。
氣溫的起伏,會導致水溫的變化,魚是低階變溫動物,因此,當水溫發生變化時,魚群也會遊曳到不同的區域。
水溫較低時,魚群會遊曳到深水區域,所以我們需要釣遠,隨著氣溫慢慢上升,到了午間,魚群會遊曳到淺水區域,選擇釣近,魚口自然會更好一些。
規律二、溶氧越充沛,魚口越暴躁
選擇適合的水溫,並不代表著魚一定會開口,這是因為,過了秋分之後,副熱帶高壓開始南遷,大陸高壓重新蒞臨北方。
氣溫開始下降的同時,氣壓也在慢慢地下降,水中的溶氧,受氣壓的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在初秋、秋分之前,因為氣壓較高,魚口普遍較為活躍。
秋分之後,氣壓較低,魚口普遍都會因為溶氧不足,缺乏活性。晴天時,氣壓高,溶氧充沛,陰天時,氣壓低,溶氧較差,不僅魚口差,人也會感覺到有點氣悶。
為了應對這個特點,要麼在晴天出釣,要麼在挑選釣點的時候,一定要儘量選擇溶氧比較充沛的區域。
規律三、氣溫突降驟升不出釣
魚是低階變溫動物,對環境溫度的上升或者下降,都需要一個適應週期,不管是什麼原因,氣溫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都會導致水溫在短時間的上升或者下降,但凡出現這種情況,都是不建議下杆的,因為魚完全不開口。
只能等到溫度恢復正常,亦或者持續地降溫、升溫成為了常態,否則,不管我們用什麼樣的餌料,都不會有魚口。
上述的三個規律,只適合於秋分之後使用,到了立冬之前,這些規律都適用,當然,我們在實戰中,一定要注意天氣的變化,不管是陰天還是晴天,都要提前準備,避開高溫時間段,選擇早晚出釣,也只有如此,才能在多變的晚秋,保持不錯的漁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