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10日電 題:面對只有1例重症,上海對感染者的救治策略是什麼?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袁全
從症狀上來看,上海本輪疫情中絕大多數的感染者為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目前只有1例重型病例。面對這種情況,當前上海主要的救治策略是什麼?
有關人士接受“新華視點”記者採訪時表示,“應治盡治”作為整個動態清零環節的最末端,既是對感染者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形成防控閉環的重要一步。
9日,隨著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正式交付投入使用,上海在感染者收治上再次增速擴容。目前,上海已有出院患者和解除醫學觀察人員11000多人。
4月9日,在上海跨採中心方艙醫院,工作人員為出院的康復者做消殺處理。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老人、兒童及患有基礎病患者是重點群體,輕症和普通型患者以支援對症治療為主
“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黨委書記、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總指揮鄭軍華認為,重症患者少主要是因為上海的疫苗接種比例較高,醫療系統總體而言仍在持續響應。
不能忽視的是,方艙醫院內,兒童、老年患者並不少見,此類人群最易發生病情變化,“如過敏性哮喘的新生兒及本就需要長期治療的心腦血管、腫瘤、血透患者,一旦疊加病毒感染容易導致重症危險。”他說。
“我們發現,以家庭為單位的感染者很常見。青壯年恢復較快,但孩子、老人的感染則有可能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這也體現了堅持動態清零的必要性。”鄭軍華說。
資料顯示,目前的陽性感染者中,從年齡結構來看,18歲及以下佔15%,18歲至60歲佔69%,60歲及以上佔16%。所有感染者中,年齡最小10天,最大98歲。
“方艙醫院既有基礎疾病的老人,也有需要照顧的兒童。”目前正在臨港方艙醫院參與救治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表示,對於這類重點人群,護理人員都會給予特別關注,一方面保證他們的日常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觀察其心理狀態,與病區外的家屬做好溝通。
記者從9日舉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上了解到,目前上海市定點醫院優先救治普通型及以上確診患者,以及部分輕症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包括孕婦、兒童、老年人等。針對輕症和普通型患者,以支援對症治療為主,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並及時對症處理,輔以中藥治療。
4月6日,在上海臨港方艙醫院,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醫護人員為新轉運過來的感染者安排床位。新華社發(華山醫院 供圖)
同時,對老年患者、有基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腫瘤等)的患者,密切監測,提前預警,在治療原發病基礎上,給予調整機體免疫、抑制炎症反應、改善臟器功能等綜合治療措施,阻止疾病的重症化趨勢。
中醫藥介入控制病情進展效用明顯,感染者中藥使用率為98%以上
中醫專家每天參加專家組會診、中西醫聯合開展重症患者查房、每週兩次中醫專業組集中討論……
在上海臨床救治一線,中醫中藥在加快出院率、阻斷病情進展上,發揮著獨特的優勢。據統計,目前上海陽性感染者中藥使用率保持在98%以上。
在華山醫院寶山院區,由中西醫結合科特別研製的,用於新冠肺炎預防和治療的兩張中藥處方配置的藥劑,每天都會按時送到患者手中。2020年,這兩張處方曾在馳援武漢時使用。在本輪疫情期間,其療效也得到較好反饋。
“上海在新冠肺炎救治中堅持中西醫並重,目前已統籌全市中醫資源,加強一線救治中醫力量。”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表示,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已選派20餘名中醫醫師參與一線救治,以院包科,整建制接管病區。同時,對部分嬰幼兒及孕產婦等人群,給予針灸、穴位敷貼、耳穴等中醫藥非藥物療法干預。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終身教授吳銀根表示,在前階段治療中發現,中醫中藥可縮短病人核酸轉陰時間及出現發熱症狀的時間。
上海制定了針對方艙醫院、定點醫院,以及老年人及兒童等重點人群的具體中藥醫治方案。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上海)副主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肺病科主任醫師張煒表示,中醫藥在新冠肺炎“防、治、康”三個階段全程介入,起到了早期干預、截斷扭轉、控制病情進展的作用。
“研究發現,中藥的首劑干預時間越早,退熱時間、核酸轉陰時間越短。所以我們中醫格外注重第一次的治療。”張煒表示,以往從開方、送藥房、配藥、煎藥到藥劑送至患者手中,一般需要一天的時間。在最佳化流程後,感染者在進入方艙和定點醫院後,最快在1小時之內,就能夠完成辨證論治開展治療。
加強老年人群體疫苗接種刻不容緩
“奧密克戎不是‘大號流感’,它是會‘咬人’的,主要會咬傷沒打過疫苗的老年人。”
9日,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撰文稱:近期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和各個方艙醫院的專家在每天的全市聯合線上查房中,反覆關注的重點就是如何保護脆弱人群,尤其是有基礎疾病、未接種疫苗的高齡老人。
“從目前來看,前期努力建立的疫苗屏障效果明顯,本輪疫情上海的重症率極低,與此有很大關係,打過疫苗的年輕人幾乎不會演變為重症。但是,脆弱人群,特別是有基礎疾病、沒有打過疫苗的老年人,仍然面臨較大的風險。”張文宏說。
4月6日,在上海臨港方艙醫院,來自江蘇的醫護人員在幫感染者檢視體溫。新華社發(華山醫院 供圖)
資料顯示,截至8日24時,上海市60歲及以上人群累計接種943.27萬劑,覆蓋368.23萬人,覆蓋率63.32%,完成基礎免疫全程接種359.42萬人,全程接種率61.80%,完成加強免疫接種218.43萬人。
“目前,全國範圍內仍有約5200萬的60歲以上老年人沒有完成全程接種,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發生重症和死亡的風險遠遠高於年輕人,這也是我們目前要堅持動態清零的主要原因之一。”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章濱雲認為,上海的情況也應該引起其他省市的注意,加快推進加強針接種、提高新冠疫苗在老年人群體中的接種率刻不容緩。
上海交大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副所長李斌認為,動態清零應該與全面推動60歲以上老年人群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結合起來。“香港近期發生大規模疫情以來,研究資料顯示,無論是滅活疫苗還是mRNA疫苗,接種三針後,新冠疫苗的重症保護率都超過95%。由此可見,包括加強針在內的三針疫苗接種對老年人的保護效果非常顯著。”李斌說。
“當務之急是儘快完成全國範圍內老人和處於病情穩定期的慢性基礎病患者接種疫苗加強針。”李斌建議,各省市在今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有必要將60歲以上老年人群的加強針接種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政府可以派醫務人員到各個小區逐戶摸排,為更多老年人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