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全國支援上海的「盡銳出戰」,一邊是進化到極難防控的「完美」病毒。兩兩交戰,已有一週。
然而,形勢還在膠著狀態,並未如人們期望的那樣,快速看到勝利曙光。
根據國家衛健委資料,4月10日,上海新增本土感染者26088例。上海已連續4天日增超2萬、連續10天創新高,在此帶動下,全國的單日新增數也連續10天重新整理紀錄。
上海本輪累計陽性感染者超20萬例。4月9日的新聞釋出會上,上海宣佈擬再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
結果出來之前,人們難以預估,本次疫情規模多大,封控還要持續多久。
「應當考慮到疫情走勢多種情況的可能性。」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告訴健康界,香港的前車之鑑,就是輕視了病毒的傳播力,和控制難度,以至於後來新增感染者暴漲時,未能提前做好預案,保護好老人,使得60歲以上人群死亡率偏高。
金冬雁分析,當前我國發揮舉國體制的強大動員能力,支援上海抗疫,所以上海很可能比香港更快控制住疫情。但是,上海在全力控制疫情的同時,仍有必要做好預案:假如疫情一時間控制不住,該怎麼辦?
浙江省流調專家隊副組長、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歡龍仍維持4月11日左右上海到達疫情最高峰的預測。
「快到頂了!」他對健康界說。
面臨轉運、隔離困境,拐點難測
至今很多人難以相信,上海會到如此地步。
兩年多疫情以來,這座很少因疫情擾民的城市,從最先開始的「網格化管理」,到後來的劃江而封、分割槽核酸檢測,再到事實上的封城、全市全員核酸檢測,最後到接受全國的支援。經歷了一番搖擺後,重走了「武漢模式」。
在被稱為「上海大決戰」的4月4日這一天,上海全市2500萬人進行全員核酸檢測,這是疫情出現兩年以來的第一次。全國15省份38000多名醫務人員馳援上海,包括2000餘名來自陸軍、海軍、聯勤保障部隊所屬7個醫療單位的解放軍衛勤人員。
然而,和1300萬人口的鄭州、西安等城市戰疫時的情況不同,上海在大決戰後的4天並未即刻開展第二輪全市全員核酸檢測。直到4月9日的新聞釋出會上,上海表示:結合之前多輪篩查的情況,擬再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
由於採取「10混1」的模式,檢出陽性後需要加兩輪複核方可確診,使得上海第一輪全民核酸檢測的結果完全公佈,大約經歷了2~3天。
「這和‘以快制快’原則相悖。」金冬雁表示。
同樣認為異常的,還有浙江省流調專家隊副組長、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歡龍。
4月6日,「上海釋出」釋出《4月6日全市範圍內再開展一次核酸或抗原檢測》,其中提到「本次檢測之前核酸檢測陽性但正在落實轉運的,不列入本次核酸和抗原檢測範圍」。
也說是說,這些病例或感染者當時還未落實隔離治療。
「上海很可能面臨諸多困難。」李歡龍分析,即便是在全國醫務人員支援的情況下,可能遇到了檢測能力不足,感染者不能立即落實轉運隔離,方艙醫院、隔離點的建設有缺口等困境。
李歡龍告訴健康界,如果感染者和密接,不能第一時間落實轉運、隔離,那就沒有控制住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如此,疫情還將持續蔓延,已經難以預估拐點了!
解封期限模糊,市民陷入焦慮
有專家表示,上海解封的期限較為模糊。
從3月28日,上海以黃浦江為界「劃江而封」,浦東先行封控,已有2周;
4月1日起,上海全域靜態管理,全體居家,已進入第10天。
3月10日前,一些重點區域就進入居家隔離狀態,如今已經超過1個月。
4月9日上午,「上海釋出」發文,擬再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並將以小區(自然村)為單位確定為防範區、管控區或封控區(特殊情況下,以單位、場所計):
如14天內沒有陽性檢出的,則確認為防範區,可以在行政區域內適當活動。(編者注:上海共16個行政區域,比如浦東新區、徐彙區等)
如7天內沒有陽性感染者檢出的,則確認為管控區,實施7天居家健康監測,足不出小區,可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小區內適當活動。
如7天內有陽性檢出的,實施7天封閉管理,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
在李歡龍看來,這是上海為下一步逐步解封作出的規劃。
然而,他表示,上海當前疫情,已經報告的超17萬感染人數已經遍佈各行政區,14天內沒有檢出陽性的小區,幾乎是沒有的。如果有,也可能是封控時間很早的小區,或者部分農村地區。管控區要求在7天內沒有陽性檢出,應該也不多。
「如此看來,絕大多數還是封控區,必須繼續實行封閉管理,足不出戶。」李歡龍分析。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血管外科專家張強,從居家隔離的第5天,已經被各種焦慮充滿。到了4月10日,是他居家隔離的第10天。
「現在冰箱的牛奶都快喝完了,萬一再封兩個星期,怎麼辦?病人們的治療程序一直在往後拖,他們怎麼辦?隔離期間,診所員工的工資怎麼辦?」
專家建議:要有多種情況的預案
如此下去,上海疫情有多大規模,才會止住?
金冬雁告訴健康界,上海目前採取的較為嚴厲的封控措施,按照傳染病流行的規律,能夠切實減緩病毒傳播,降低感染人數。但是對於奧密克戎而言,由於隱匿性強、傳播力強的特點,干預的時機不同,效果的差異性很大。
「這個效果會看起來比較慢,不可能立竿見影了。」他說,評估疫情的規模,要根據感染者的分佈情況。如果是點狀分佈,說明疫情擴散較為嚴重;如果呈現聚集性特點,情況相對較為樂觀。
據4月9日上海市舉行的釋出會,篩查結果顯示:近期上海市累計感染人數居於前五位的地區為:浦東新區、閔行區、徐彙區、黃浦區和嘉定區。上海市疫情呈現出區域聚集性的特點,特別是人員密集的單位、企業、老舊村居等。
截至4月9日24時,浦東日增報告數仍保持在高位,已連續6天超過8000例。
李歡龍認為,社群篩查感染者數增幅較大,提示浦東新區社群傳播還未阻斷,該區人口基數大,預測隨著存量繼續釋放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的推進,未來幾天還將報告較多感染者。
要把這些確診資料都「消化」,是非常不容易的。實現社會面清零,任務非常艱鉅。
圖:上海本地疫情近期每日新增表
4月8日10時,據上海疫情釋出會,已交付投用的方艙醫院,共計床位5.9萬張;正在建設中的方艙醫院,共計床位近7萬張。
4月9日10時,上海市副市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宗明在釋出會上公佈,今明兩天還有一批定點醫院可以投入使用,已建成方艙醫院100多個,床位數16萬多。
根據上海市衛健委資料,截至4月9日24時,本土確診病例在院治療5683例,尚在醫學觀察中的本土無症狀感染者165337例,超17萬例。也就是說,即便建設中的方艙醫院全部投入使用,才剛好將感染者「消化」掉。
然而,4月7到9日,連續3天,上海日增感染者人數都超過2萬。金冬雁說,「單純從數字上來看,單靠增加方艙醫院,將新增感染者進行安置,難度已經很大了。」(編者注:在兩年前的武漢,截至2020年2月22日24時,武漢市16座方艙醫院在執行,可使用床位13148張,已使用床位9274張,空餘床位3874張,真正做到了「床等人」。)
人和病毒賽跑,還在繼續,搶的是時間。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統一部署,江蘇省、浙江省每省各緊急為上海市提供隔離房源3萬間,總量為6萬間,用於上海市密接人員隔離使用。第一批隔離人員已於4月4日轉運入住。
江蘇首個服務上海的方艙醫院,4月8日在蘇州正式開艙,接收陽性感染者隔離治療,可容納800個床位。
此前,蘇州市的方艙醫院接收來自上海陽性病例的訊息,曾在網上掀起熱議。3月26日,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在釋出會上,否認蘇州為上海建方艙醫院。
如今,曾引爭議的往外省轉運陽性感染者,成為事實,可見當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勢之難。
「所以,現在即便是背水一戰,也應該安排一個預案:止不住怎麼辦?」金冬雁說,否則,也許更難的還在後頭。
措手不及的上海,需要發揮基層的智慧
「以前上海的疫情防控是小規模開展,但是現在,疫情超出了原來那一套的防控體系能力範圍,轉向必須要做全員核酸、隔離封控的時候,上海有些措手不及。」上海市生物醫藥技術研究院流行病學專家車焱向健康界表示。
他說,自己的心理和上海的民眾們一樣:「我們上海沒有充分準備好,應對這麼大規模的疫情,沒有想到自己會落到這個田地。」
嚴格的管控,一方面擠兌了醫療資源。讓本該做透析、化療的慢病患者,以及急危重症患者、孕產婦等受到了影響,甚至帶來次生災害。日常疾病的就醫也不像平時那麼便利。另一方面,也影響了民生。
張強稱自己所在小區一開始也是「摸不著頭腦」:「封不封、什麼時候做核酸也說不清楚,團購當中開始也是亂糟糟的。」直到一週後的當下,一切才剛剛「站穩腳跟」。
「最難的可能是基層的社群管理者。」車焱認為,一邊是統一的防控部署、嚴厲的問責機制;一邊是充滿不滿情緒的居民,使得他們左右為難。
車焱分析,在核酸檢測、隔離轉運速度,追不上新增感染者速度的時候,居家隔離已經事實上存在了。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如何嚴格執行陽性感染者不出家門,這對社群管理也是一個考驗。
他建議,政府應該出一個社群管理操作指南,給出原則性指導。在此基礎上,給基層管理者放權,讓基層自己想辦法,發揮民間的智慧。
「鑑於國內外流行現狀,可以判斷,新冠疫情不會在短期內得到控制,政府不但需要從控制疫情本身,還需要從政治、經濟、民生和全民健康等各方面綜合考量,找出比當前措施更聰明的應對辦法。」車焱說。
金冬雁介紹,香港曾在2月下旬經歷至暗時刻——日增報告病例急速上升超過3萬。「當時各方都感覺很糟糕,但是對防控政策,依然意見不一。」
儘管是計劃之外,香港還是走向了事實上的群體免疫;儘管政府從未認可,還是有不少感染者事實上居家隔離。
他介紹,香港也曾面臨隔離設施不夠、醫療資源不足等困境,感染的市民是靠公民意識、自覺性,以及城市的文明程度,進行居家自我隔離和治療,最後才使得城市走出困境。如今,香港從3月初的日增5萬多例,到現在的日增2000多例,趨於受控。
但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在4月9日接受專訪時強調,近期香港疫情形勢嚴峻,死亡病例、死亡率令人心憂,「如果再說奧密克戎是‘大號流感’,顯然站不住腳。香港的情勢也從側面提醒內地,面對奧密克戎要更加謹慎小心。」
她表示,不考慮中外不同的免疫背景,去討論(奧密克戎)輕症多了、重症少了,這是不科學的。「還有一個背景很重要,中國老年人口絕對數量大,這些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後情況往往更為複雜,現階段只有堅定‘動態清理’,才能保護好免疫力弱的人群。」
離成功還有多遠?
有專家認為,新的解封政策,是在往發揮基層智慧的方向引導。
李歡龍在「疾控先生」撰文分析,上海動態調整「三區劃分」的政策,相當於為市民建立「無疫小區」提出了目標。
「這可以緩解上海市民的焦慮,提前知道自己的小區能不能解封,什麼時候解封。當無疫小區累積到一定的程度,那全上海也就可以解封了,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他說。
李歡龍預測,如果這個規劃沒有大的改變,那全上海應該有希望在4月中下旬開始陸續解封,五一勞動前全面開放!
那時候,上海這座城市,將再現國際化大都市的車水馬龍。
然而,人們普遍擔心的是,上海花了如此多的代價,都未曾走出一條在防疫和民生之間達到平衡的道路。吉林、上海之後,疫情防控策略何去何從?封城還會一遍一遍上演嗎?
畢竟我們面臨的是一個聰明的「完美級病毒」,懂得如何去生存和適應自身。
作為中國經濟執行的重要角色,上海在精準防疫、動態清零道路上的創新探索中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另張強頗感遺憾的是,上海本次突發封城帶來的民生問題,沒有得到充分的、科學的應對。
「上海如果失敗,將意味著防疫政策少了可覆盤改進的機會和空間,有可能將只剩下全國各地反覆、持續性的嚴格封城之計可選,次生災害和民生危機將不可避免。」張強說,底層百姓和基層城鄉無論是資源還是管理基礎都最為脆弱,將首當其衝。
「有人認為可以在‘清零’和‘躺平’之間選擇第三條道路,即允許病毒低水平流行,既不擠兌醫療資源,也不把病毒‘趕盡殺絕’,這是行不通的。」4月9日,吳凡受訪時強調,控制「低水平流行」,實際上不具有操作性。
吳凡表示,在實現「動態清零」的過程中,應因地制宜、因時因勢採取防控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來源:健康界
作者:劉文陽
【健康界】深度陪伴萬家醫院和百萬醫生成長,有深度、有故事。在這裡,您可以第一時間獲取醫療政策專業解讀、前沿醫療科技、醫務職場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