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說:“既然醫治眼睛不能不涉及頭部,醫治頭部不能不涉及軀體,那麼醫治身體就不能不涉及情緒。”
情緒並不是遊離於身體之外,而是深入到身體當中,與器官、細胞、血液等相互交織,直接成為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情緒不好的人失眠、頭痛,沒有食慾,看起來精神萎靡。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對話,甲對乙說:“你怎麼啦?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不行就請假休息一下吧。別撐著,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而乙不過是有氣無力地搖搖頭:“沒事。”然後拖著沉重的身軀慢慢離去。
我們以為人家是身體不舒服,而實際上呢,是心情不好。
伍子胥一夜白頭,喪兒寡婦一宿老去,這絕非什麼天方夜譚,它有著充分的科學依據。
情緒作用於人體,會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影響,好的情緒會讓氣息、血脈執行更加通暢;而壞的情緒則會分泌出有害的物質,阻礙這種執行,進而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情緒與健康二者相互交織,互為因果。情緒積極樂觀的人,免疫力強,疾病也會繞道而行,總能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
而情緒壓抑、喜怒無常的人,身體素質也會日趨下降,病痛纏身,整天無精打采。
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未得到滿足是基礎情緒產生的根本原因,這種基本心理需求包括6種:愛、安全感、自尊、被認可、創造性、新奇體驗。
一個從小在不和睦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就可能會產生自卑、敏感、安全感缺乏等基礎情緒,這種情緒可能會伴隨他的一生,讓其無法體會到生活的幸福。
而一個敏感的人也會因為別人一個輕視的眼神而不舒服,這是因為他有一種被別人看低的感覺,他的自尊沒有得到滿足。
如果一個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滿足,那麼他就能夠更多地感受到快樂和愛,這時候,即使有些微小的事也能轉瞬即過,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