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聊歷史了。
從金融的角度為大家梳理一遍中國歷史,勢必讓大家覺得“聽君一席話,顛覆歷史觀”。
我們從漢朝講起。
1、貨幣之爭
漢平帝(西漢末代皇帝)時期,憤怒的長安人燒掉了漢武帝劉徹的墳墓,火光照亮了未央宮。
千古一帝,死了快一個世紀,依然被漢朝百姓所仇恨。
這個帝,是誰的帝?
肯定不是西漢人民的。
故事要從頭講起。
西漢建國之初,天下疲敝,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就是,漢高祖劉邦想找四匹純色的馬來拉車都湊不齊,王侯將相出門都坐牛車。
除了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通貨膨脹。
連糧食價格都從每石五千錢漲到了一萬五千錢。
物資匱乏,流通的貨幣還賊多,物價不暴漲才怪呢!
劉邦本來規定,官方貨幣是重十二銖的秦半兩。但全國百廢待興,朝廷窮得叮噹響,而且全國57個郡,朝廷只掌握了15個,剩下42個在諸侯手中。
朝廷沒錢,諸侯坐大,劉邦是夜不能寐。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撐不住了,按捺不住斂財的衝動,宣佈官方貨幣是三銖錢。
貨幣含金量從十二銖降為三銖,貶值75%!
這是中國史書首次有官方記載的大通脹!
三年之後,朝廷有了底氣,推出重磅的貨幣政策:
由皇帝統一全國鑄幣權,諸侯不得自行鑄幣。
朝廷與諸侯之爭,變成了貨幣主導權之爭。貨幣是財富的表現形式,財富不能自由流動,但貨幣能,皇帝不能控制貨幣,自然就無法控制天下財富。
你連財富都掌控不了,還談什麼唯我獨尊?
不過,秦始皇都沒有做到的事,劉邦也沒有做到。
諸侯在自己的領地,是獨立的軍隊、財政和稅收,核心就是可以自由鑄幣。朝廷把鑄幣權收回,這不是釜底抽薪嗎?
就好比,中國能把人民幣的印刷交給美聯儲?
毫無疑問,劉邦的貨幣政策流產了。
一定要消滅諸侯!
戰爭永遠是經濟鬥爭的延續,劉邦去世時,異姓王逐個消滅,諸侯都是血濃於水的劉姓諸侯。
劉姓諸侯也是諸侯,西漢離皇權大一統還差得很遠。
歷代帝王不遺餘力地要消滅諸侯,原因從來不是為國為民,只有一個考量:只有獨立自治的諸侯才有能力對抗皇帝。封建官僚和豪門大族都沒有這個能力。
從經濟角度講,只有消滅諸侯,才能形成皇家壟斷,壟斷就能躺賺,沒有競爭的日子過得非常舒服。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千秋萬代一統江湖”,就是皇帝必須消滅所有競爭對手。
這對老百姓有好處嗎?這個問題我們在後面來慢慢講。
公元前184年,漢惠帝去世的第二年,呂后慌忙推出削藩的貨幣政策:官方貨幣是八銖錢,朝廷統一鑄造,地方不得私鑄。
以此為開端,西漢進入了殘酷激烈的政治鬥爭。
呂氏家族不斷蠶食諸侯的領地。
好景不長,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齊王劉襄在呂后屍骨未寒之際,率先起兵。
呂氏被滅族!未央宮屍骨如山。
既然武力奪取和政治鬥爭無法解決皇權大一統問題,那就換經濟手段吧。
2、文景之治
漢文帝開啟的“文景之治”,大家都很熟悉,我只說一點:
文景之治只侷限在朝廷領地,諸侯領地有著自己獨立的經濟政策。
但漢文帝開了一個非常好的頭:
用經濟發展來彰顯朝廷制度的優越性,用強盛經濟來征服諸侯。
於是,整個西漢,開始了紅紅火火的經濟大發展,朝廷和各個諸侯都想用發展成果來吸引百姓,維護自身統治的合法性。
這場經濟比拼,讓百姓獲得了真正的好處。
就用朝廷和吳國來舉例。
漢文帝將農業稅從1/15降低為1/30,創造了低稅率的紀錄。最重要的是,他放開了鑄幣權。不僅沒有動諸侯的貨幣權,而且允許民間鑄幣,於是民間資本進入到各個經濟領域,一個大尺度的市場經濟正在形成。
吳國更狠,直接免農業稅,煮鹽業也免稅,硬生生將窮鄉僻壤之地幹成了經濟中心之一。
所以,江南百姓,至今思吳王;中國百姓,至今思文帝。
從貨幣的角度講,漢文帝放開鑄幣,這不會導致貨幣氾濫物價飛漲嗎?
經濟執行有客觀規律,鑄幣是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人們有各種貨幣可以選擇,你的貨幣差,自然就會喪失信用,被好的貨幣來取代,會自然形成“良幣驅逐劣幣”。
經濟活躍,如果有很多賺錢的手段,那又何必費力去鑄造劣幣掙昧良心的錢呢?何況鑄造出來的劣幣不一定有人會用。畢竟只有壟斷,才能保證自己鑄造的劣幣有人用。
高風險、低收益,何必呢?
在這場經濟競爭中,人口成為各國競爭追逐的最主要物件。現在講人口紅利,古代的農耕社會更是如此。什麼戶口、買房限購限貸,都沒有,“來了就是深圳人”。
就連社會上最低等的罪犯,諸侯國都用優惠政策吸引他們前來工作定居。
比如淮南王劉長,“收聚漢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與居,為治家室,賜與財物爵祿田宅。”還有吳王劉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益鑄錢”,而且堅決不同意“引渡”,“它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頌共禁不與”,其他國家要把罪犯從吳國抓回去,吳國一概拒絕。
朝廷沒有了貨幣權這個統治象徵,但收穫了人心這個最大的政治資本。
就在形勢越來越好的時候,漢文帝英年早逝,享年僅46歲。
這位得到史書一致稱讚的帝王,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記住他的名字:劉恆!
所謂的“文景之治”,景帝並沒有繼續父親的政策,而是開了歷史倒車。
他一上臺,就重用被文帝棄用的晁錯。這個貨沒有能力,沒有政績,沒有治國經驗,就是個愣頭青,是皇帝的喉舌。
景帝的臉上寫著“削藩”兩字,那麼,諸侯就是敵對勢力,削藩是宇宙真理。
晁錯的方法毫無新意:朝廷收回鑄幣權,地方不得私鑄。
但大環境不一樣了:朝廷與諸侯的經濟實力,已經有了鮮明對比。這就是景帝敢於削藩的根本基礎,他只差削藩的藉口。
“七國之亂”的過程不再贅述,我只想告訴大家:朝廷實力遠超諸侯;七國是被朝廷逼反的;七國出兵不是覬覦龍椅,而是希望朝廷收回削藩政策;是朝廷的軍功集團逼死了晁錯,而不是七國諸侯。
“七國之亂”的結局,不是消滅了諸侯,而是將諸侯換成了景帝的直系血親:景帝的兒子和親兄弟。只有吳國被廢除,收歸朝廷。
但這個時候的諸侯,已經沒有了鑄幣權。
老虎沒有了牙齒,就是待宰的羔羊。
屠夫,就是漢武帝劉徹。
3、一統天下
皇帝追求絕對權力,是因為絕對權力就意味著壟斷的高收益,沒有了諸侯,天下之利都是皇帝一人說了算。
天下蒼生操於我一人之手,沒有比這更爽的事情了。
磨刀霍霍的劉徹,很快將諸侯治理得服服帖帖。
沒有了諸侯,就會有官僚與皇帝爭奪利益,但諸侯與官僚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事物。
皇帝與諸侯是“雙向博弈”,如果皇帝政策對諸侯國不利,諸侯可以駁回,從而減少末端的百姓壓力;
皇帝與官僚是“單向傳遞”,皇帝的壓力只會逐級傳導,官僚不僅不會駁回或分擔壓力,還會為了自身利益擴大壓力,到了末端的百姓就是數倍擴大的壓力。
這就涉及到財富所有權的根本問題,地盤是獨立的一家一姓,就會相互有競爭,把自己地盤搞得民不聊生對自己沒有好處;封建官僚就完全不同,地盤又不是他的,是皇帝老兒一家的,只要能獲得眼前利益,管它洪水滔天,大不了換個主子就是了。
為了漢匈戰爭,為了窮奢極欲,皇帝與官僚一起,將屠刀又揮向了天下百姓的財富。
斂財的高階玩法就是印刷貨幣導致的通貨膨脹。
無需動刀動槍,就能迅速地聚斂天下財富,這個feel倍兒爽。
美其名曰“貨幣改革”。
漢武帝廢除廣泛流通的四銖錢等幣種,推出了三種新貨幣:皮幣、白金幣和三銖錢。
皮幣是鹿皮,白金幣是銀錫合金,它們代表的財富價值,遠遠超過本身的價值。一張鹿皮,也就夠買幾張擦腳布,最多值2000錢,但面值是40萬錢。
這場貨幣改革,就是一場利潤率達到百分之好幾百的生意。
說生意都玷汙了生意這兩個字,這就是搶劫。
由於太過暴利,民間私鑄盛行,朝廷無論怎麼禁止都沒用,砍頭都無法阻止。
本想與民爭利,現在變成民與帝爭利,僅僅一年之後,這三種貨幣就廢除。
但西漢經濟已經亂套了。
公元前118年,劉徹在位已經23年,匈奴已被打殘,為了繼續斂財,西漢推出五銖錢。但這個時候的五銖錢,不是銅錢,而是廉價的紫銅。
無論朝廷怎麼出臺政策強制推廣,市場始終不買賬。
五年之後,再次廢除。
公元前113年,朝廷宣佈:由朝廷統一鑄造足值的五銖錢,禁止諸侯鑄造。這就是後世沿用上千年的五銖錢。
但此時,民間和諸侯國的經濟已經千瘡百孔。
只有朝廷得到了好處:聚斂天下財富。
但漢武帝推行的貨幣,市場始終不買賬,接二連三被廢除,這就告訴我們:
再強大的君主,也無法對抗經濟規律;君主徒勞的“努力”,只會破壞正常的經濟。
漢武帝的任性還帶來一個嚴重後果,雖然統一了貨幣,但經濟已經崩潰。流民四起,戶口減半。
當各行業都賺不到錢時,貨幣就會自然而然流向一個方向:
土地。
在經濟下滑階段,這是一個低風險高收益的賺錢渠道。
沒有人能夠離開土地而活。
西漢不可避免地進入到炒地階段。
西漢之衰,始於“敗家子”劉徹。
4、帝國終結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他給漢昭帝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遺產:
西漢快速膨脹的官僚集團,滲透到經濟的各個領域,這就是“官商”。
他們控制了天下財富,沒有了民間資本的空間。
他們不會創造財富,不會製造精美的實物,但又掌控著大量的貨幣。
於是,土地兼併成為時代潮流。
封建官僚取代地方諸侯,成為國家最有勢力的群體。
皇帝可以在精神上和肉體上消滅諸侯,但它無法消滅官僚。
沒有官僚,皇帝還怎麼隨心所欲地統治國家呢?
但是不消滅官僚,自己的統治就無法長久,遲早一起玩完。
這就是皇權大一統的悖論:依附於皇帝的統治根基,反而在挖皇帝的統治牆角。
但這個問題,無解!
這就是上天對貪婪的皇權的懲罰。
西漢後期的皇帝們,不願意看到魚死網破的結局,開始拼命騰挪。
為了打擊土地兼併,漢宣帝想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國家不再鑄造貨幣。
他認為,不再印錢了,市場上錢變少了,土地價格就會下跌,就不會有土地兼併了。
漢宣帝在位25年,史書中沒有一次鑄幣的記載。
皇帝的態度很堅決,但他是一個不懂經濟的皇帝。
停止貨幣供應,貨幣流通量一直保持不變,通貨膨脹是沒了,但產生了一個更嚴重的後果:
通貨緊縮!
經濟要執行,必須保證投放一定量的貨幣,只是不能投放過多。過多和過少,都是大問題。
現在壓根不投放,物價暴跌,還有誰會來做生意呢?
最關鍵的是,通貨緊縮導致貨幣升值,但貨幣都在誰手上呢?
封建官僚!
官僚躺賺。
對農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和稅收。你不投放貨幣也就罷了,但你規定的稅收是定額的,數字沒有變。
以前的一兩銀子,跟現在的一兩銀子,是一個概念嗎?
農民的稅負,陡增好幾倍。
加速了農民破產。
貨幣越來越值錢,人們就更願意把貨幣儲存起來,市場流通的貨幣越來越少,經濟越來越萎縮,物價越來越低,貨幣就越來越值錢……陷入惡性迴圈。
到了漢哀帝時期,大司馬董賢被抄家,家裡收藏著43億個銅錢,他當時入朝僅僅兩年。
貨幣全進了封建官僚的儲存庫。
西漢晚期成為了一個沒有貨幣的世界。
從貨幣氾濫到貨幣消失,西漢就喜歡玩極端,迷失在貨幣世界裡。
極端就是黑暗,就是地獄。
百姓暗無天日,但封建官僚正在瘋狂反噬皇權,皇帝們有心無力,無處下手。
帝國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
漢平帝時期,漢朝子民衝進長安,燒掉了漢武帝的墳墓,將對封建官僚的滿腔怒火發到了一個死亡90年的人身上。
公元8年,在封建官僚集團的擁戴下,王莽登上帝位。
封建官僚終於終結了皇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