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雲變幻、國際國內形勢十分複雜的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作出全國建設三線廠的決定,指示要從一線往內地搬遷一批工廠、裝置和技術力量,以儘快建成戰略後方基地,完成備戰任務和改善工業佈局。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的工業建設,史稱三線建設。
1965年一批航空人響應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建設貴州大三線”的號召,從南京來到了貴州的羊場壩。羊場壩烏鴉洞四周密林環繞,周邊相對平坦,剛好處於昆明、重慶之中,又離貴陽不遠,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隱蔽性。於是航空部根據指導由南京金城機械廠為主,株洲湘江機器廠和西安慶安公司為輔包建的金江機械廠,軍工代號501廠選址在這裡。
最初的羊場壩是貴州黔西北千山萬水中的一個不毛之地,三線建設者們要面對的是一個破烏鴉洞和幾棟舊木房,要建設一個嶄新的軍工企業談何容易。那時候條件十分艱苦,不管是領導,工人,女同志,還是學生紛紛肩扛手拿,忍飢挨餓,用長滿老繭和血泡的雙手將一批批物資裝置運到烏鴉洞裡,常常勞累到夜色深沉,互相攙扶著回到住處休息。
除了身體上的勞累,廠區還沒建成的時候住宿也是個大問題,很多建設者就住在破舊發黴的棚子裡,冬天刺骨寒冷,夏天蚊蟲叮咬,跟著一起來的家屬孩子時常偷偷落淚,卻還是咬牙堅持,沒有人叫苦叫累,沒有人吵鬧惹事,不管有多少困難在三線人眼前,好像都能夠克服,聽到老三線人說起這段歷史時,筆者大為震動。
皇天不負有心人,501廠終於在1970年3月25日建設完畢,正式投入生產,一臺臺飛機的“心臟”從這裡運往祖國各地,一個個航天夢想從此處起航。87年501廠擔當的某飛機主液壓泵的研製生產任務,更是為我國跨越發展新型戰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後來廠裡越來越好,職工們的生活水平也上去了,廠內生活娛樂設施一應俱全,職工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城市裡的生活。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一塊重約200多噸的巨石從洞頂墜落,重重地砸在洞內廠房的房頂上,如果再繼續生產可能危及到職工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經過多方考量,1985年金江機械廠整體搬遷至貴陽烏當區新場鄉的下大壩,結束了金江機械廠在烏鴉洞裡多年來的軍工生產。
如今再去參觀廠區遺址,還能看到在溶洞的頂端,至今保留著幾顆大螺釘,為了鉚死岩石避免危險發生。看到這樣艱苦危險的環境,不禁更加為了三線人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現在當地已將烏鴉洞規劃為旅遊景點,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那段耐人尋味的滄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