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一直是一對歡喜冤家。
清朝是由遊牧民族建立的統治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清朝由愛新覺羅家族建立,因「愛新覺羅」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像金子一樣」,因此最初國號定為「金」,史稱「後金」。
當時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一統女真族,建立了「大金帝國」。可後來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為何又將國號改為「清」了呢?
歷來更改國號都是慎之又慎、重之又重。
「清」之國號能夠得到皇太極的垂青,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努爾哈赤的大金帝國】
明朝時,女真族共分為三部:一為海西女真,二為建州女真,三為野人女真。都是宋朝時金國的後裔。
1583年(明朝萬曆十一年),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承襲為指揮使,以祖父十三副遺甲起家,相繼兼併統一了分散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各部。
1616年(明朝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稱可汗,自號天命汗,國號定為金,史稱後金,建都盛京(今瀋陽)。
「汗」相當於漢語中「王」或「皇帝」的意思。
努爾哈赤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將自己作為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的後繼者,表明承襲完顏氏的金朝,有利於統治團結女真族。
起初努爾哈赤受到明朝壓制,表面上忠順於明朝,但野心無法一直刻意隱藏。
很快努爾哈赤就公佈了「七大恨」的討明檄文,開始起兵反明。
1626年(明朝天啟六年)努爾哈赤以十萬兵乘機進犯明朝,被明朝大將崇煥擊敗,負傷而死。金國立金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即位可汗。
【皇太極的大清帝國】
愛新覺羅·皇太極即位稱汗後,四處征戰,先後滅蒙古察哈爾部和科爾沁部,又迫使朝鮮稱臣。
皇太極還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金國實力持續增長。同時不斷的襲擾明朝,消耗明朝國力和軍力。
1636年(明朝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將自己的稱號由「大汗」更改為「皇帝」,改國號「大金」為「大清」,改年號崇德。同時皇太極還將「女真」族更名為「滿洲」。
自此,大金國號停止使用,大清國號正式啟用。
1643年(明朝崇禎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清朝的疆域已經擴大到長城以北,包括今天的內蒙古、東北三省和俄羅斯北至外興安嶺以北,西起貝加爾湖,東至薩哈林島(庫頁島)之間。
隨後,清朝入關一統整個中國。
現在中國的疆域版圖基本上都是在大清國的基礎上確立的。
【國號改為清的原因】
傳聞當年努爾哈赤被明朝大將李成梁打敗後,逃亡時騎的是一匹青色戰馬。雖然最終擺脫了李成梁的追趕,但這匹戰馬被活活累死。努爾哈赤傷心的對著戰馬說:如果將來我得了天下,那麼我就會取國號為大青。「青」與「清」諧音,所以皇太極把國號改為「大清」,就是為了兌現當年父親努爾哈赤的承諾。
這純屬無稽之談,堂堂一個帝國怎麼可能以馬的顏色命名。
皇太極改國號是在一統女真、蒙古、朝鮮之後,入關中原平定明朝之前。結合當時的條件,改國號主要有幾個原因。
為進軍中原完成天下一統做準備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落建立金朝,以金為國號,是以金朝完顏阿骨打的後裔自居,對內可安撫和團結各女真部落,對外可讓他發動戰爭、開拓疆土名正言順。
同理,皇太極也是為了政治統一。當時,除了女真族各部落,還有蒙古,朝鮮以及遼東地區的漢族人,為更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改族稱是將這些不同民族全部改為同族,以此消除了不同民族之間的內部分歧和矛盾。
還有,皇太極想要推翻明朝,身邊少不了熟悉漢族文化的謀臣,這些謀臣也必定會羅列漢族的政治和文化。皇太極是女真族人,如果完全不尊重漢族的風俗和文化,必定會遭到漢人的不滿,到時將會對統治造成很大的阻礙。
因此,皇太極改族稱,改國號,改稱號,都是為了團結,更好服務政治,這些都是為他進軍中原,統一天下做準備。
順天道 應天時 崇道德
中國自古以來,對於五行八卦都十分推崇,尤其是帝王之家,這些更是講究。女真族尚武,不尚文,但唯獨皇太極自幼便聰明好學,據說在努爾哈赤的眾多將領中,他是唯一識漢字的。身邊又有漢人謀臣講經,皇太極多少信一些的。
歷史上王朝交替,新王朝建立之初,國號、服飾等可都會透過五行八卦制定。哪跟現在一言不合就打架,歷史上出兵都是要有說法的。
皇太極想要推翻明朝,一統中國,必須要順天道、應天時,必須得有站得住腳的說法。
明朝國號「明」由日月組成,日代表火德,五行屬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姓氏「朱」,朱屬赤,赤屬火,赤也是紅色。所以,明朝的服飾大多采用大紅色,意為紅紅火火。
清朝想要取而代之,那必定要找一個與之相剋的字來制定國號。火克金,顯然用“金”作為國號肯定是不行的,但水能滅火,以清滅明,在五行上佔優勢。因此國號便改為帶水的「清」字。
管子《內業》中有句話:「鑑於大清,視於大明」。有大清在大明之上,大清會比大明更加繁榮昌盛,生機勃勃。另外,「清」字也有清明大道,清明盛世的意思,代表著清朝掃清一切障礙、一統天下之心。
一切都是為了統治
兩宋時期,宋朝人對於金國非常厭惡,特別是靖康之恥,被迫遷都杭州,都讓漢人咬牙切齒。
皇太極作為遊牧民族,在入關前早已察覺。所以,為了入關後能更好的統治,將國號「金」改為了「清」也是一大重要原因。
皇太極改年號為「崇德」,則是對應明朝朱由檢皇帝的年號「崇禎」,表示皇太極崇尚德政,比朱由檢崇尚禎祥更接地氣,更受人民愛戴。
由此可見,皇太極決定更改國號其實是有深刻的政治目的。他生前自己雖然未能如願入關做皇帝,卻在國號、年號、族稱上顯現出了他入主中原的野心。
看上去國號、年號、族稱的更改是形式上的事宜,但後期確實為清軍入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清朝和漢、唐、宋、元、明等大朝代,並無二致。改國號恰恰說明努爾哈赤,皇太極開創的事業,此時開始進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系統的軌道。
清朝國號的建立,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遊牧民族的「漢化」。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及堅韌。
感謝大家的閱讀和評論。這有研究及評論涵蓋歷史、文化、國際關係等內容,有獨立的觀點,溫情的共鳴,以歷史的眼光看世界,以文化的視角去思考,以求甚解,給你我提升思想與視野的高度。希望大家關注收藏,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