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緬甸一直都是被英國人所掌控著的殖民地,長年任由英國人的壓榨。
一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他們才擺脫了英國人的掌控、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
導致緬甸戰亂的國軍殘部
緬甸是1948年的時候建國的,而在1950年的時候,因為我們國內戰亂的結束,原本駐紮在雲南的一部分國軍殘部逃到了緬甸。
在他們來到緬甸後,他們彷彿入海的蛟龍一般,在這裡獲得了新生。
接下來,他們接連擊潰了緬甸政府派來清剿他們的軍隊,用一場場的戰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在這些國軍殘部的主將李彌從臺灣來到緬甸並帶來了大量武器支援後,他們更是反客為主,壓制起了緬甸政府軍。
當時,李彌所說出的“自己當不成雲南王、當緬甸王輕而易舉”這樣的話,簡直就如同一把刀一樣,深深地刺痛了緬甸政府的自尊。
正是因為如此,緬甸才不得不求助於聯合國,在聯合國的調協下,強迫臺灣把一部分的國軍殘部召離了緬甸。
這國軍殘部的存在,正是緬甸開國初期戰亂不斷的原因之一。
雖然後來這些國軍殘部因為年老不支、後援斷絕全都退到了泰國,但是他們卻給緬甸留下了一個“紀念物”,這個“紀念物”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金三角。
(國軍殘部養老地,泰國美斯樂)
這金三角帶來的問題,緬甸至今都沒有徹底解決掉。
導致緬甸戰亂的緬共勢力
在這些國軍殘部之後,緬甸國內又崛起了一個強大的勢力。
這個勢力就是緬共,緬共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們有著強大靠山源源不斷支援給他們的武器以及緬甸北部地區各支少數民族部隊的支援。
那些緬甸北部地區的少數民族部隊之所以會支援緬共,主要跟緬甸政府對他們的不公待遇有關。
在緬甸開國後,緬甸政府並沒有處理好他們國內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在給他們的主體民族緬族很好待遇的同時,卻忽略了北部地區少數民族們的感受。
因此就導致那些北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對他們產生了離心力,然後在適當的時機裡,那些少數民族部隊這才投靠到了緬共的陣營中,和緬共齊心協力打響了對緬甸政府的戰爭。
緬共在崛起起來後,他們一舉佔領了緬甸的北部地區,和緬甸政府軍隔江分庭抗禮了起來。
但是緬共的活躍週期並不是特別長,自上世紀60年代末期他們率領軍隊引領風雲開始,直到1989年分崩離析結束,期間才經歷了20來年的時間,他們就消失在了歷史之中。
新一輪的戰亂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緬甸政府的威脅就消失了。
緬共崩潰之後,緬甸政府又出現了新的威脅。
緬共是因為各支少數民族部隊的脫離才分崩離析的,而緬甸政府面對的新威脅正是這些脫離緬共的少數民族部隊。
當年那些脫離出緬共的少數民族部隊們在脫離緬共之後,他們又重新在緬甸北部地區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和緬甸政府繼續分庭抗禮了起來。
相比於緬共時期,那些後來出現的割據勢力和緬甸政府之間的相處還算是比較平和的,互相之間並沒有爆發如同緬共時期那般頻繁的戰鬥。
而如果要說緬甸政府為什麼一直沒能解決掉這種混亂的局面,其實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緬甸政府軍的實力實在太弱了,他們根本沒有能力解決掉這些難題。
在當年從緬共脫離出來的割據勢力中,果敢同盟軍算是實力比較弱小的一支,軍隊人數只有一萬多人。
但是緬甸政府軍解決這麼弱小的果敢同盟軍,竟然需要和果敢同盟軍中的副司令勾結,才得以在2009年時把果敢同盟軍的老大彭家聲驅逐出果敢。
從這邊點,我們就可以大概估測出緬甸政府軍的實力了,在這種實力下,他們國內常年經受戰亂其實是一點都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