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海航行是靠舵手,還是靠燈塔?
2011年夏天,蘋果外部風光無限,內部卻陷入了一片愁雲之中。
當時,蘋果公司的靈魂人物喬布斯無法再繼續擔任公司CEO,於是董事會緊急於2011年8月24日將庫克任命為新CEO。
這不是一個讓人看好的任命,喬布斯是獨一無二的,當時沒人認為——現在也沒有——他的繼任者庫克有喬布斯那樣的創新性、洞察力,以及人格魅力。在手機的紅海里,剛走上正軌的蘋果,其未來打上了問號。
然而今年,蘋果成為首個市值3萬億美元的公司。
蘋果公司執行長 蒂姆·庫克
為什麼蘋果能夠持續成功?這是能討論幾本書的話題。但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庫克沒有為了“證明自己”去瞎折騰,而是堅持蘋果既有的發展步調,儘自己能力將喬布斯帶來的競爭優勢發揮到最大,為此不惜錯過風口——在5G手機的競爭中,蘋果足足比其他公司晚了大半年。
然而,這沒妨礙蘋果的後發先至。
一個老練的舵手可以在各種海況裡保持方向,歷經風雨卻依然安穩前進,然而這樣的人才可遇不可求,更安穩的辦法是在港口建立燈塔,從而引導更多船在風浪中不會駛向錯誤的方向。
航海如此,企業同樣如此。
|壹|
適應變化 適應創新
對於一些企業,發展潛力是領導者決定的,而對於另一些企業,決定未來的,則是價值觀。
一個企業能有經驗豐富的領導者“掌舵”,在賽道和風向的此起彼伏中敏銳抓住發展關鍵,做出正確決策,就已經足以在某個行業位居前列。畢竟,大多數企業都是“活在當下”的蹭熱點與追漲殺跌,朝生暮死。
資料顯示,中國一個企業從註冊到破產,平均壽命只有2-5年。
在某種意義上,一個企業的壽命,就像劉慈欣提到過的“負計時”,只有做了成功的事情,獲得了新的業務成長,“負計時”才會重置,而如果企業沒有新的成功,那麼就會自然走向消亡。
因此,一個企業在十幾、幾十年的時間裡持續發展,本身就是領導者能力的證明。而如果這個企業想要跨越時代,不斷傳承下去,那麼其發展的關鍵點,就不是某個領導者的眼光,而是積累,是長期主義,是市場環境和競爭變化中始終如一的價值觀。
剛剛慶祝了三十週年的穩健醫療,之所以能成為醫用敷料產業龍頭,並在大健康領域站穩腳跟.在第三十一個年頭裡發表新的公開信,而不是湮滅於歷史長河裡,是因為其在過去三十年裡,始終秉持著長期主義和利他精神的價值觀,先後實現了三次成功的戰略升級。
回溯歷史,穩健醫療的發展歷程,有非常鮮明的“先行者”特色。其在一個時代的經營方向,會在下一個時代成為整個產業的發展方向。在醫用敷料出口起步的1990年代,穩健醫療依靠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把關從無數供應商中脫穎而出,成為出口龍頭企業。
進入21世紀後,醫療產業進入快速擴張期,以高質量產品實現長遠發展成為產業共識,而同期穩健醫療開始向著科技研發方向轉型,2008年量產的全棉水刺無紡布成為穩健醫療至今的拳頭產品。
在當下,穩健醫療建立津樑生活,向著大健康產業平臺進發時,許多競品正在向著研發大筆砸錢,力圖透過仿造來“補課”……某種意義上,穩健醫療當下的堅持,是產業未來的主流,穩健醫療的底色,是時代的亮色。
這樣先人一步的發展路線選擇,是建立在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刻把握上的。穩健醫療董事長李建全有著很強的危機意識,他始終認為當下的發展不可持續,所以一直透過“走別人不走的路,做別人不做的事”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不斷升級的需求。
既活在當下,又面向未來。
而許多企業被時代拋棄,最大的問題恰恰是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點”後便形成了路徑依賴,因循守舊,最後沒有找到第二增長曲線,盛極而衰,月圓則虧。
雅虎引領了最初的網際網路風潮,卻在2001年科技泡沫後在技術軍備競賽中掉了隊。通用電氣透過金融手段成為世界第一企業,接下來二十年都被迫為當初的發展還債。
不斷培養第二曲線才能推遲“負計時”終結
而穩健醫療發展歷程的多次轉軌,很少需求源於當下的“應急”。基本都來自於滿足消費者的更深層次需求,從而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的遠期目標。因此在每個發展階級,都有充滿想象力的新專案、新產品,發展動力源源不斷。
“企業的興衰,朝代的更替,起初都是因為發現或發明了一種技術、武器、手段,但久而久之,就會被新的技術、武器、手段打敗而衰亡。”
因此,唯有變化永恆不變,未來的時代無法預知,但肯定不允許的就是“躺贏”,所以,變遷是經濟的“濾網”,每一次變化,都會淘汰大量“殭屍企業”,為更多適應變化的企業騰出成長空間。
任正非曾經說一句話,華為總有一天要倒閉。這本就是認知到沒有什麼競爭力是不會隨著時間衰減的。
企業要居安思危,不斷培養第二曲線才能推遲“負計時”終結。所以和穩健醫療一樣,華為也不斷尋找新業務和新增長點,從通訊裝置做到手機再做到汽車,才撐起了每年近萬億的銷售額。
不僅是任正非或者李建全,適應變化,培養“第二曲線”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但知易行難,目前大型企業最大的問題並非是看不到未來的發展趨勢,而是因為“熵增”導致缺乏“調頭”的能力。
任正非之所以能夠看到這些,能讓華為從一個產品代理公司走向世界頂級企業的密碼,正是提前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像穩健醫療、華為這樣的企業在發展中,之所以能夠穩穩地大踏步向前,除了創新和創意以外,還需要走出舒適區,從頭再來的決心、勇氣,並且克服大企業最大的敵人之一——“熵增”。
|貳|
如何防“熵增”於未然?
2014年,在被微軟收購的釋出會上,諾基亞總裁說出了那句名言:“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但是卻輸了。”
這話曾令許多人動容,但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你會很自然的產生疑惑,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臺智慧手機,同年安卓系統釋出,並且在之後的三年裡對成熟度堪憂,當時諾基亞還是手機霸主,哪怕從零開始追趕也完全來得及,但是為什麼坐視蘋果和安卓拿下了自己的江山?
同樣的疑惑可以放到許多轟然敗倒的企業身上,打倒柯達的數碼相機是柯達自己發明的,谷歌的創始人曾經上門希望雅虎買下自己的公司,在時代的車輪碾到自己身上,他們明明有充足的時間改變航道,卻為什麼沒有做出反應呢?
其中原因,便是“熵增”。
熵增定律:任何系統自帶毀滅趨勢,這個趨勢就叫熵增。
一個企業不再接受新變化,不再接受新挑戰,不再努力改變,那麼,企業就會發現時代變化快到出乎自身預料,做個決策就是幾個月,立個專案就是一年,而且執行力低下,本來能實現的產品功能實現不了,本來能打下的市場打不下來。最後眼睜睜看著市場風口過去。
而李建全同樣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我們是否處於熵增之中?”是核心問題之一。該如何診斷熵增,又如何克服和避免熵增的探討,貫穿了公開信的全篇。
李建全為何如此重視“熵增”?一方面如果說在穩健醫療的發展中,長遠眼光是前提,那麼“敏捷決策”就是手段。
2009年穩健醫療向C端市場進軍,是穩健醫療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決策之一,但是過程卻極為快速,8月做出決策,9月專案組就告成立,幾個月內就走完了規劃、調研、設計、生產、培訓、選址等全流程,在深圳連開三家店,宣告了“全棉時代”的誕生。
正因為穩健醫療的成功依賴於“快”,所以比其他企業更知道快速適應變化的重要性。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對抗熵增最好的方法,是防患於未然。如果“熵增”導致的決策遲緩,執行僵化等後果已經顯現,那麼如何努力也只能事倍功半。因此在穩健醫療尚未“熵增”的時候反“熵增”,既是著眼未來三十年,目光長遠的表現,也是高效決策的必然。
而對抗“熵增”的核心在哪裡呢?在於聚焦實業,加強自身的“基礎能力”。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在李建全看來,實業是社會發展之本,也是滿足消費者需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與環節。
比起空轉的數字,“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國家,對世界,實業才能帶給他們直接的最大的價值。”
因此在世界完全虛擬化,人類被自有思想的機器人替代前,穩健醫療都應該堅持“呵護健康、關愛生命,讓生活更美好”的願景,基於實業、基於具體的消費者需求、基於高質量的產品做創新和企業管理。“無論穩健未來發展有多大,我們一定不能放棄幹實業。”
而發展實業,首先依靠的則是基礎管理的進步與創新的推動。繼續從事工業還是商業,思維導圖是一致的,以數字化為手段的生產效率、產品的質量和成本,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進步,能提升企業的“反應速度”,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而產品的創新不僅推動社會的進步,更是讓企業富有生命力的重要舉措。
棉田裡走出來的企業家 穩健醫療董事長李建全
基礎管理的進步可以讓創新更好地變為現實,創新則為基礎管理提供更多“應用場景”,兩者的結合,能讓企業保持更長久的生命力、而與管理進步同樣重要的,是企業上下克勤克儉,腳踏實地的精神。
許多老一輩實幹企業家都是親自帶頭,踐行勤儉:任正非出差坐二等艙,李建全一個人去跑客戶把自己的老皇冠硬生生開到報廢,他們顯然並非沒有經濟實力獲取更好的享受,只是深知如果“雙腳離地”,那麼就無法再聽到客戶與消費者的心聲,對市場的發展失去敏感,讓自己成為“熵增”的源頭。
但是品牌要實現“熵減”,除了上下齊心,務實精進之外,根本上還是要解決戰略層面的問題,優秀的舵手不僅要手握方向盤讓航行快速穩定,更重要的是如何判明方向,塑造企業的“靈魂”,也就是企業價值觀。
|叄|
不變的價值觀,開啟未來三十年
價值觀真的創造價值嗎?
在許多人印象中,“企業價值觀”是一個負面意義的詞彙。它代表著僵化守舊,代表著無薪加班,代表著週末的無效團建……但是這些印象的產生,並不是源自價值觀,而是價值觀的濫用。
當萬物皆可價值觀,價值觀當然也就沒了價值。但真正的價值觀並不虛無,它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錨。只有“有格局”的價值觀,才能讓企業在發展中不迷失自我。
作為幾十年的外貿人,李建全曾走訪過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看過也瞭解過企業的興衰,他認為,“夫妻店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可以成為世界500強,而世界500強平均壽命也只有40-50年,其主要因素就是這個企業的價值觀決定了它的未來。凡是那些一心想為社會做出貢獻,想在某一個領域內成為最有價值的企業,往往就會走得更遠。”
這是為什麼?
價值觀對於企業的重要性在於,如果一個企業的衡量標準只有利潤等經營指標,那麼其發展戰略很容易偏向於“一切保持原樣,不進行可能投入大量成本,有潛在風險的業務創新”,也會因此錯過大量風口與變革的機會,路越走越窄。只有擁有價值觀的企業,才能做出更具有創新性的經營決策,為了長期發展犧牲眼前利益。
在穩健醫療的長期發展中,價值觀起到了重要的“錨點”和“導向”作用。
在2003年,SARS疫情中穩健醫療堅持向政府和醫護優先供應口罩,無形當中推動了開拓國內市場的步伐;為了解決傳統棉紗布會“掉紗頭”造成手術切口部位感染的醫學難題,促使著全棉水刺無紡布的成功誕生;疫情期間原料供應緊缺但又迫切想要保障醫護,推動著穩健醫療在“全棉三抗”防護服材料的研發上實現成功的突破......
因此穩健醫療長期發展的核心,在於不把賺錢放在第一位,始終不忘為顧客和他人創造價值,為國家做出應有貢獻的同時,不斷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自我調整。從而讓穩健醫療始終走在“穩健發展”的道路上,通向更大的想象空間。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裡,更加迫切需要超越短期利益考量的價值觀。
沒人能預測30年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是當維繫世界穩定的最小單元——家庭的存在不變,情感的存在不變、相互的關愛存在不變,穩健醫療就始終有創新的方向與動力,在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也讓自身的發展永無止境。
中國的現代商業社會,肇始於1978年,距今已經有40年。在過去四十年裡,中國企業打下了偌大的江山。但是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在守江山的同時開疆拓土更難。
未來三十年,將會是過去許多名牌的分水嶺,它們中因循守舊的舊時代品牌將下坡噤聲,異軍突起的新品牌也會快速消亡,但是也有的會適應變化的同時堅持價值觀,在市場中更進一步,成為中國的百年企業。
而這,也是李建全想要傳達給所有人的核心:輝煌已經留在過去,我們即將迎來更艱難,但是也更大有可為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