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孩子們透過網路教育,老師直播來學習,效果可能不太好,但是這件事說明了一個問題,沒有學校,只要有網路,隨時隨地的學習沒有任何障礙。
網際網路時代來了,人們學習知識技能零成本非常容易
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大爆炸,資訊的傳播成本基本為零,人們獲取知識輕而易舉,知識的價值也在迅速下降。
我們想學習任何的知識技能,現在在網路上都能找得到,有很多都是免費的,即使有一些是付費知識,但是價格也是很低,在網購平臺上幾十元幾百元可以獲得完整的影片教程,人們學習知識技能基本可以實現零成本,或者很小的成本了。
在網路上學習,不僅知識價格很低基本為零,我們也可以以很低的成本來得到名師的課程,哈佛耶魯,清華北大,頂級專家名師的課程都可以輕鬆找到,他們的課程還都是完整的成體系的,任何人都可以接受他們的指導,非常容易。
知識資訊傳播成本最高的時候是古代,學習知識技能的代價就是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
古代的人,只有富豪家庭世家子弟才能得到教育,窮人是沒有受教育的可能性的,為什麼呢?代價太高了,因為當時知識傳播靠的是抄書,筆墨紙硯,私塾老師都很貴,都是奢侈品,窮人根本沒有這個財力。
窮人的孩子接受技能教育,就是拜師,生產力低下,資訊傳播困難,只能是口口相傳手手相傳,基於當時技能傳播的困難程度,窮人的孩子學習技能只能是當學徒,當時的師道是很嚴苛的,基本上要把師父當父親,給師父當牛做馬,免費幹活很多年師父才會把技能傳給你,這樣的成本巨大到把你的青春時間生命壓上去,成本高昂到不可想象。
郭德綱的師道就是舊師道,在新社會下的舊師道依然存在,因為傳統技藝學校學習非常困難。
生產力提高以後,工業化時代,學校模式的出現,知識傳播更加方便了,也高效了。
工業化以後,筆墨紙硯書本等工業品價格迅速下降,窮人能夠負擔得起了,資訊傳播有了電話電報,書信等方式,這樣就催生了學校模式的教育方式。
建學校,招聘教師,娃娃們集中起來學習知識,孩子們負擔老師的工資,負擔書本學習費用,在工業化時代,這是成本最低最高效的知識技能傳播模式了,學校模式以後,人類的知識傳播也更快更廣,文盲沒有了,人們都能讀書識字,還有很多人上了大學技校,學習專業技能,成為專業化人才,這樣也為社會提供了各種技能的人才,也客觀上加快了社會的發展進步。
這樣的模式,舊師道就崩潰了,但是特殊技能還是有,比如郭德綱收徒就是舊師道,而曹雲金奉行的是新師道,拿錢學習知識技能,這個就是消費,是交易公平公正,不存在感情成分。看客們沒有看透問題的本質,所以就有了巨大的爭議,其實兩個人是兩個時代下的教育觀念,沒有誰對誰錯。
人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後,學校存在的必要性越來越小。
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傳播零成本,人們可以輕易的,以極小的成本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技能,不存在一點障礙,也能輕易的得到名師成體系的課程,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那麼學校教育在這個時代是不是成本太高了呢。
學校教育需要佔用土地建校舍,需要招聘老師,需要孩子們每天佔用全部時間去上學,一學就是十幾年,需要紙質版的課本教材練習冊,在現代社會,實際上這些高昂的社會及個人成本都可以省下來,人們學習知識技能一臺電腦,擠出來時間完全就可以了。在這個方面社會有巨大的進步空間。
現代社會,其實可以讓大部分學校倒閉。只需要保留部分學校。
個人認為初中以下的孩子們可以選擇學校集中教學,因為他們沒有自控能力,需要適應集體生活,需要建立團隊協作精神和社會交往能力,這個是網際網路不能給的,建立學校很有必要。
頂尖的研究機構需要建立學校,比如哈弗耶魯,頂級學者在一起,有頭腦風暴,有學術交流,價值觀碰撞,開拓思維思路,這個需要集中起來討論,所以頂尖的學校是有必要存在的。
中間的大部分學校其實都沒有必要存在,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可以在網上零成本的解決自己的學習問題,不需要脫產,不需要學費,國家可以建立一套考核體系,只要考核過關,修夠學分就可以,甚至畢業證都可以取消。
結語
所有行業的執行模式都是隨著生產力發展和科技發展而改變的,落後的行業可能還會消失,教育行業也是一樣的,隨著生產力發展,知識資訊技能的傳播媒介和傳播途徑發生鉅變,人們越來越更加容易的得到,所以行業模式也應該隨時代而改變。
工業化到來,學校的教育模式代替了舊師道,網際網路時代到來,知識技能資訊的傳播媒介和傳播途徑更加方便快捷,新的網際網路教育模式代替學校模式也是大勢所趨,個人認為能大幅度降低社會成本和個人經濟成本,是未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