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眾號“記憶群島Isles”授權釋出
餃子是每一箇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食物。在每年的大年夜,年夜飯總是要一家人圍在桌邊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餃子。然而近些年很多南方省份的國民紛紛發聲,表示從來沒有過年吃餃子的習俗,也不愛吃餃子。但隨著日本料理店在各大城市生根發芽,國人驚訝的發現,餃子並非中國獨有,日本居然也有餃子,甚至日本人比中國人還愛吃餃子。
不過很顯然,日本的餃子和中國的餃子並不完全一樣。日本人認為煎餃就是餃子,中國的一些地方煎餃也叫“鍋貼”。兩種料理雖然都是麵皮裹著肉餡,但是一個水煮一個油煎,並不完全算同一種料理。那麼日本的“餃子”是怎麼來的呢?
“關東軍”與“滿洲國”的遺產
說到日本的餃子,就不能不提日本的“關東軍”和偽“滿洲國”。日本的餃子正是由當年返回國內的“關東軍”老兵和“滿洲開拓團”的團員從中國東北帶來的。
二戰結束後,日本百廢待興。糧食供給不足,再加上幾百萬從外地復員回國的日本軍人。這些青年很多人的家都在之前的轟炸中被炸燬,整個日本都需要製作簡單,快速填飽肚子的食物。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都是不吃豬肉的,多虧明治天皇大力推廣,才讓豬肉逐漸流行。儘管如此,日本人還是對絞碎的肉拒之門外。可是到了1945年,600萬日本男丁返回國內,此時又趕上稻米歉收,本來不吃豬絞肉的日本人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只能把許多豬肉的下腳料統統攪碎當做肉餡以補充蛋白質。
就在這個時候,大量從“關東軍”復員計程車兵帶回來了一種新料理——餃子。1945年,東京還沒有餃子店。到了1954年,東京有了40家餃子店,此後以每個月新增20家的速度激增。這些餃子店無一例外都是退役的關東軍老兵開的。餃子是他們在中國的接觸到的食物,而這些人戰後生活無以為繼,為了生活下去只能做些生意。開餃子店幾乎不需要裝置,豬絞肉的價格也很便宜,一個低成本的餃子店可以很快的開起來。
在日本,許多店家都悠久的歷史和傳承為榮,大街上隨處可以看到創業百年的老店。但是你走遍日本,所有的餃子店都是從二戰結束後開始營業的,最老字號的餃子店也是1946年開業。而且越是老字號的餃子店,就越和偽“滿洲國”有聯絡。如東京的老字號餃子店“滿洲里”就是一名關東軍老兵創立的,開業之初還打出了“追尋滿洲的味道”的宣傳語,餃子在日語中的讀音(gyouza)也更接近東北方言的餃子讀音,想必同為關東軍老兵的食客品嚐一頓餃子也會勾起在東北的回憶。同樣的餃子店在日本還有不少,如九州的“滿洲屋”等等。
不過以上這些餃子店在日本栃木縣的宇都宮市面前都顯得小巫見大巫。日軍第14師團在1932年至1934年;1939年至1944年兩度編入關東軍駐“滿洲國”。是日軍駐紮在偽滿時間最久的師團之一。第14師團的兵員大多數來自日本栃木、群馬、長野等縣。戰後的宇都宮市雲集了大量關東軍的老兵,於是宇都宮市的餃子店一瞬成為了全日本最多的。現在整個宇都宮市就有200多家餃子專賣店,販賣餃子的餐館更是多達上千家。考慮到宇都宮市不過只有50萬人口,這個餃子店的人均店鋪密度已經遠超最愛吃餃子的中國北方各城市了。
宇都宮火車站前造型詭異的餃子像
宇都宮市政府也有意把餃子作為城市形象,1991年成立的宇都宮餃子協會,註冊了商標“宇都宮餃子”並在宇都宮火車站前樹立了一尊“餃子像”。雕像主體是餃子皮裹的一個美女,儼然是把餃子作為宇都宮的城市名片。宇都宮市政府甚至把每年11月第一個星期六設立為“宇都宮餃子祭”,當天會在市中心廣場上大量製作餃子,以一盤100日元(折人民幣6元)的極低價格出售給市民。政府也希望以此吸引遊客,打造“餃子之鄉”以振興宇都宮的旅遊經濟。
宇都宮市在大搞餃子營銷的時候,讓靜岡縣的浜松市坐不住了,浜松市的關東軍老兵也很多,浜松市的餃子店也不比宇都宮市少,眼看宇都宮市都搶注了餃子的商標。2006年浜松市發起反擊,首先提出該市一年平均每家要在餃子上花一萬九千日元,是宇都宮市的四倍。(浜松市也沒說這種奇怪的資料是怎麼統計出來的)所以餃子之鄉的名號非浜松市莫屬。
日本經常舉行萬人吃餃子的盛大祭典
不過2009年日本總務省的統計報告打了浜松市的臉,該報告指出,宇都宮市的人均餃子消費量為人均一年4187日元,比浜松市的4137日元高。但是浜松市並不服氣,還要和宇都宮市一爭高下。
兩個日本城市圍繞著從中國東北傳入日本只有幾十年的餃子大打出手,那麼中國人又是怎麼看待日本的餃子呢?
“重口味”的配菜與主食
去日本旅行的中國遊客,如果在一家日本的飯館裡點一份餃子套餐,十有八九上來是一小碟餃子(約6-8個煎餃),一碟小菜,一碗米飯。在日本居住的中國人,如果上班帶上一飯盒水餃作為午飯。
每每看到此景的日本人都會發問:
“怎麼只有餃子?”
聽到如此奇怪問題的中國人又會反問
“難道除了餃子還應該有什麼?”
對於中國人來說,餃子是一種主食,一頓飯只吃餃子當然沒問題。然而,日本的煎餃則無一例外都是下飯菜,所以在一頓飯只吃餃子,是日本人無法想象的。因為在日本傳統當中,只有米飯和飯糰才算是主食。甚至拉麵也不是主食,去日本點一份拉麵餃子套餐,得到的肯定是一碗拉麵、一碟餃子和一碗米飯。
一份標準的拉麵餃子套餐
餃子對於日本人來說不僅不是主食,甚至只是一個小菜。在戰後剛剛開始賣餃子的店鋪中,當時是水餃和煎餃都有出售的,但是日本戰後物資匱乏,一頓飯吃掉幾十個水餃過於奢侈。同時日本人發現餃子用油煎過後,香氣四溢,正好搭配蔬菜適合下飯,搭配拉麵也很好吃。
於是水餃漸漸被日本所拋棄,煎餃配米飯開始在日本大行其道,甚至日本餃子蘸的辣油(日本的辣油只是叫辣油而已,其實完全不辣)也是為了下飯增加食慾下飯而設定。
更令中國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下飯的小菜的口味還很重。本世紀初,日本知名餃子店“餃子王將”準備打入中國,2005年8月,“餃子王將”第一家海外分店在大連開張。開店之初還打出來了“餃子王將重新凱旋到餃子的發祥地”的旗號,在日本日本一度引起熱議。
不幸的是,東北人對這個日本逆輸出的餃子並不感興趣。到2014年,業績慘淡的“餃子王將”宣佈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日式煎餃裡往往會放入大蒜作為餡料
正宗日式餃子在中國遭到慘敗的主要原因恐怕就是日式餃子的餃子餡。在餃子從東北流入日本的時候,詭異的日本人在餃子餡中加入大量蒜蓉。甚至有的餃子店還會在每個餃子里加入一整顆蒜。如此的重口味在講究飲食清淡的日本料理極為罕見。
不過大多日本人對此均欣然接受。甚至還有一句形容戀人間關係親密的俗語叫“可以一起去吃餃子的關係”。意為雙方關係已經親密到不會在意對方由於吃餃子導致的濃重口氣。
法國巴黎的餃子酒吧
雖然日式餃子在進軍中國市場遭到了慘敗,但卻得到了歐洲人的青睞。日本人在法國巴黎開設餃子酒吧人氣火爆。法國人反而能接受一碟餃子配啤酒和米飯的搭配。餃子酒吧的生根開花,也把日式餃子文化滲透到了歐洲各大城市。而正宗的中國餃子,在國外只有唐人街內才能看到,與當地文化顯得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