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曾經很火的一個影片:請問你是工人還是農民?我現在就是四不像,說是農民吧,現在又沒有種地;說是工人吧,又沒有正經工作;說是城裡人吧,戶口又在鄉下;說是鄉下人吧,又經常在城裡頭混。
其實還有一群四不像:說是農民吧,有正經的工作;說是工人吧,還經常和種地的人打交道;說是城裡人吧,經常在鄉下混;說是鄉下人吧,戶口又在城裡。
這一群四不像大家可以猜得出是什麼樣的人吧?這就是最基層鄉政府的事業編人員。
鄉政府的事業編人員來源絕大多數是本地人,年齡大的是透過鄉鎮改革留下來的,年輕的是本地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考過來的。為啥外地人少?首要原因和收入分不開。一個才參加工作的鄉鎮事業編人員,打卡工資每個月2400左右,年終全年績效工資不到3000,加上取暖1480,鄉鎮補貼2400,這些收入加起來是每年35000左右,但實際拿到手的還不到,因為每年還要交五險一金10000左右。這樣的一個收入水平,外地人在這兒買房、戀愛、結婚是不可能達到的。其次是工作情況。鄉鎮事業編人員的工作就是圍繞著農業農村,這個工作由不得你分週末、假期。比如秸杆禁燒,點火的人不會說週日了我不點,你過週末吧?火情也不會一看日曆,假期了,這火就不燒了吧?所以不好意思,週末、假期暫且拜拜吧。再比如說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怎麼振興?不可能坐在辦公室就振興了吧?找專案、實施專案你能靠打電話、發影片嗎?想靠農產品你就得田間地頭,想靠山貨你就得山裡林間,風吹日曬、水裡雨裡,白天黑夜,摸爬滾打……無可避免。這樣的工作狀態,一年365天,天天東奔西跑,日日披星戴月,說什麼年假,說什麼探親,哪個外地人也受不了呀。所以說有正經工作,也是經常在農村混,和農村密切不可分割。
現在農村的政策越來越好,但鄉鎮的事業編人員也享受不到農村的政策了。工作的繁忙程度,也由不得你去發展副業。這樣的一個群體,也需要社會關注關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