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天珠上面,那些類似於眼睛的、大小不一的神秘圖騰,我們似乎一直都存在著一些抽象又模糊、浪漫又神秘的猜想。
那麼今天,讓我們再來一起來走進“天珠眼睛”的信仰世界吧~
意為“泉眼”一說
fountain of water
南喀諾佈教授在他的《象雄和西藏的歷史》一書中,將我們習慣稱為“眼睛”的圓圈圖案稱為“泉眼”,英文翻譯成“fountain of water”。
這與我們習慣上理解的“眼睛”不同,並引出了與“水”或者“泉水”有關的概念。
在綜藝《百姓的味道》中 謝霆鋒與丁真關於泉眼像眼睛,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在藏語中,藏語“米”即“眼”的意思,“魯米”、“熱米”、“曲米”,即馬眼、羊眼、泉眼。
藏族也會把有眼天珠叫“曲米古巴”。九眼天珠“曲米古巴”意思是九個泉眼;藏語兩眼天珠“曲米尼巴”意思是兩個泉眼,三眼天珠“曲米松巴”就是三個泉眼,諸如此類。
剛才提及的馬眼、羊眼、泉眼等其實都是與高原民族的生活和環境密切相關的內容。
對於藏族而言,對環境和自然的信仰並將它們用來命名珍愛的珠飾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泉水地是“神”的居所
fountain of water
我們其實能夠看到,“泉眼”的說法保留了原始而古老的自然崇拜,是當地居民傳承至今的認為萬物有靈的信仰。
在藏族的傳統信仰中,泉水地是神的居所。
在青藏高原,經常能見到從地下冒出地面的泉水,特別是羌塘高原(藏北高原),覆蓋整個那曲地區及阿里地區東北,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真正的世界屋脊。
在那裡有數不盡的神山聖湖、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一望無垠的草原、浩瀚高峻的冰川、密佈遍地的地熱和溫泉。
自古以來,代代生息的藏民族以珍惜他們艱苦而不凡的自然資源與自然共存。
他們對高山、湖泊、大地充滿敬畏,更是對泉水這樣的自然資源倍加珍視,認為來自地下的泉水最乾淨,也最為聖潔。
藏族路過泉水地都會在泉眼邊膜拜,感恩自然和神靈的賜予。泉水湧出,形成一圏一圈的漣漪,像眼睛一樣閃動。
而這,在藏族看來,就是神靈之眼,恩賜大地。
傳說中,凡是弄髒泉眼的人會遇到噩運,所以藏族都會自覺保持泉眼周圍的清潔。就像古老的麗江水洗街,居民對保持水源潔淨似乎有種天生的默契,和諧且持久地維護自然賜予的生存法則。
—
gZi Beads
而南喀諾佈教授關於“泉眼”的解釋正是古老的象雄宗教,苯教,對於自然崇拜、萬物有靈的信仰的反映。
天珠的古老名稱也反映出苯教中自然崇拜的元素,無論是“泉眼”還是“天、地”的命名,都是古老的苯教中那些關於自然和神秘信仰的孑遺。
小知識
苯教最早源於藏民族的原始信仰,其歷史要遠遠早於佛教,成型於吐蕃前的古象雄。
苯教的“苯”是藏文的音譯,雍仲苯教簡稱“苯教”,相傳約於公元前五世紀由古象雄王子辛饒·米沃建立,雍仲苯教發源於西藏古象雄的“岡底斯山”和“瑪旁雍錯湖”一帶。
作為佛教傳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苯教文化的痕跡貫穿於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苯教文化的影子。
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苯教文化。
結 語
epilogue
看到這,想來大家多多少少都能夠對天珠圖案上,那些類似眼睛、形似圓點的圖案,產生一些具象的聯想:
是那倒映有蒼茫雪山、孤傲飛鷹的,清冽純淨的泉眼嗎? 抑或是那溫和含蓄、忠誠溫潤的奔馬之眼......
其實,不管最終它歸屬於哪種意味。
對於喜愛天珠的人而言,我們只需要瞭解它就是關乎於信仰與光明、誠摯與熱愛、敬畏與恩賜,就早已足夠。
- 感謝關注 左巖珠寶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