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首鋼男籃的前世今生,張雲松可謂熟悉到了每一根肋骨。此番進入球隊管理層,可謂“受命於微妙之際”,因為首鋼隊的好些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
沒有疑問,張雲松是帶著任務來的,擔任俱樂部常務副總經理,決不是讓他當“擺設”和配角,而是著眼於球隊建設的未來大計。
從這個意義上說,三板斧“非砍不可”。
請注意,外表文文靜靜的張雲松,可絕非老實木吶,他是個敢想敢幹的人,頭腦清晰,行事果斷。
1、全聯盟唯獨首鋼,沒有“八九點鐘的太陽”。
這是件很悲催的事,並非誇張,作為傳統強隊,首鋼這幾年把未來給抹上了暗淡色彩。
看看廣東,有一大堆後起之秀,杜鋒這幾年幾乎一直是“一邊奪冠一邊培養年輕人”,胡明軒、徐傑已擔大任,張皓嘉、張昊、徐昕這些零零後正生龍活虎。就算易建聯這些老將退下去,也用不著發愁。
遼寧呢,除了中生代的幾個主力,張鎮麟、吳昌澤、餘澤辰、周俊成……哪個年輕人拿出來都未來可期。至於上海,看看活躍在後衛線上的郭昊文、李添榮、袁堂文,這幾個零零後組後已經在聯賽裡殺出一條衚衕。
首鋼呢?
翟小川算是年輕人嗎?
可是除了翟小川,別人就更沒法提,方碩、朱彥西已經32歲,劉曉宇33,田宇翔和李幕豪30,主力陣容中,只有26歲的雷蒙和24歲的範子銘,算是年輕人。
聯盟裡,幾乎每支球隊都拿得00後左右年齡段的小將,充當主力,佈局未來。
唯獨首鋼沒有。
未來之星楊阿力在北京打了兩年,依舊撈不到鍛鍊的機會。
今年選來的新秀欒利程,打了1場,登場3分鐘。
曾凡博去外國了。
至於範依銘、孫晨然等人,就不用提了。
首鋼並不是沒有年輕人,雛鷹計劃大張旗鼓地搞了幾年,各類好苗子並不缺少。北京的孩子又不是比別人笨,就算齊麟被新疆搶走了,找一批有才華的後起之秀,根本不是問題。
可是球隊沒給過鍛鍊機會。
雅尼斯的“老漢情結”,令年輕人的才華正在一點點流逝。
這個情況,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張雲松如果不砍下這一斧,那萬里長征連一步都邁不動。連外行都知道,靠幾個老漢窮折騰,越來越老眼昏花。
2、“X年爭冠”之類的話,不要再提了。
作為激勵大家前進的口號,說些“幾年爭冠”這樣的話,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千萬別稀裡糊塗自己都信了。
每一支球隊,都有遠景和近景目標,首鋼也是一樣,但是必須踏踏實實,做好梯隊建設,搞好訓練與配置,在此基礎上,制定遠景和近景規劃,並且最好“露八藏二”,保持一定程度的低調,這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
那些“X年爭冠”之類的,讓它成為歷史吧。
很顯然,張雲松會有自己的打算,他從小在北京長大,從少年隊、青年隊打到一隊,跟隨國家隊得過奧運會前八,北京籃球從何處來,向何處去,心裡一清二楚。就算喝多了,他都不會說些不著邊際的話。
這事很有看點,北京男籃對未來如何定位?本賽季、下賽季、今後幾年如何擺佈與籌劃,是個很關鍵的點,需要好好動動腦筋。
靜待張雲松拿出什麼章程。
3、球隊還做不做“吞錢獸”
現在是商業社會,球賽完全不考慮商業利益,顯然行不通。尤其是這兩年疫情影響下,沒開放主客場,門票損失巨大,球隊運營的時候怎麼處理成績和利潤的關係,很撓頭。
有一點是肯定的:首鋼不可能總做“吞錢獸”。
這幾年,為了引援,花了多少錢,有多少錢是買的“教訓”,這個帳沒必要算。但是今後怎麼辦,卻是擺在眼前的問題。
商業效益,品牌效益,都要考慮,錢多是優點,但人傻就是缺點了。在需要大手筆的時候,不能摳摳索索,可是每一筆錢,要儘量花在刀刃上才好。
張雲松是內行,這一點儘管可以放心,就像到集市上買東西,他知道哪個值得花錢,哪個白給都不能要,作為被籃球浸染了半生的人,張雲松有個優勢,就是——冷靜。
不會頭腦一熱,辦冤枉事,花冤枉錢。
老球迷可以回憶一下,在北京得冠軍那些年,其實並不是花錢買來的。
廣東隊的經驗,是可以借鑑一下的,這幾年朱芳雨的“摳門兒”幾乎達到了專業級別,每個休賽期,別的球隊都在大肆購買球員,他總是風輕雲淡,把鈔票攥得死死的。
有這功夫,在全國各地廉價召喚青少年,進行訓練,然後輸送上來。銀子省下了,效果挺不錯。
當然,橘生淮南,照搬別人經驗不一定管用。張雲松肯定會有自己的錦囊妙計,算盤怎麼打,心裡必然有個小九九。
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