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昌|文
多年以來,因為錯誤的導向,審醜變成本能。審美反而變成需要巨大勇氣和認知能力的行為,需要我們不斷用自律加以強化才能勉強維持的目標。
張世英曾言:“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當我們將“物質生存”看作人生全部的時候,便已經遠離了“詩和遠方”,我們的生命太缺乏審美了。如果沒有正確的審美,就會錯過生活中的很多美好,生命也會慢慢變得貧瘠與無趣。
古往今來,中國人對美有無盡的崇尚,它是先人堅守過的信仰。孔子謂:“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是為雅正之美;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是為澹然之美。與美的事物在一起,便能供養靈魂,滋潤內心。審美 令身心愉悅 精神昇華。
一、陶瓷之美
在中國陶瓷史上,每個時期都有鮮明的特色和裝飾手法。如秦漢時期的雄渾大氣、唐朝的富貴華麗、宋代的清雅含蓄、元代的異域之風、清朝的繁縟精細等。
宋代陶瓷藝術是我國陶瓷史上的第一個巔峰時代,創造了華夏二千年文明史上一個不可跨越的高度。出現了“五大名窯”、“八大窯系”。宋代不尚奢華,鍾愛自然,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成就了宋瓷驚世之美,宋瓷之美,美在收斂、溫厚、含蓄、樸素無華的風韻,以簡約風格深深吸引著世人。
北宋 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清涼寺窯址窖藏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
北京故宮博物館珍藏
北宋 鈞窯月白釉出戟尊
北京故宮博物館珍藏
北宋 定窯白釉貼塑印花孩兒枕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官窯青釉盞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哥窯青釉雙魚耳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龍泉窯青釉荷葉形帶蓋瓷罐
金魚村窖藏出土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宋代 曜變天目 (稻葉天目)
日本靜嘉堂文庫藏
北宋 “家國永安”銘
白釉珍珠地劃花枕
大英博物館藏
南宋 磁州窯白地黑花花卉紋梅瓶
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 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樑倒流壺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唐 五瓣葵口淺凹底秘色瓷盤
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
二、書畫之美
在中國藝術史上,從魏晉時期到當代,中國山水畫以大布局留白的創作技法,以自然和人文相結合的表現形式,使畫面逸如仙境。表現出氣韻生動、虛實相生、空靈無限、令人遐想萬千的意境美,這就是“簡”。
中國畫的“簡”,也可稱之“空”,是藝術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是中國美學的精粹。可引起欣賞者無盡的遐思妙想,從而達到佛學上“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最高境界。
明代 八大山人《鷺鷥》
清代 鄭板橋《竹》
清 華嵒《天山積雪圖》
徐悲鴻 《馬》
齊白石 《蝦》
錢紹武 《人體》
馬剛 《河邊》
馬剛 《野渡》
三、建築之美
在中式建築設計中,“簡”尤其被看重。徽派建築,粉牆黛瓦,將“簡”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從而成就了不一樣的韻律,一切都恰到好處,叫人望之神舒。
四、自然之美
崇尚自然,是中國人的天性,“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歷代文人用山水詩詞和筆墨,寫盡了中國人一生所願。“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詩境畫意,成為人們的生活哲學,山水之間成為人們最嚮往的境地。
五、生活之美
懂得審美,已經變成這個世界最稀缺的奢侈品。人生應該是審美的。懂得審美,才能對好壞進行取捨,對美醜的過濾,才能讓我們在充滿迷惑的世界,確定屬於自己審美觀。
願我們能以美為信仰,來延伸出生命的寬度。以審美的心情,過好生活的辰光。在平凡的日子裡,活出一身晴朗。雖然人生難免有坎坷,但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雖然身在江湖,避不開人情世故,但可靜觀世事,泰然處之。始終保持著心中的清風和明月,把簡單的生存昇華為豐富的生活……
(文中參閱了一些學者的圖文資料,在此深表謝意.)
作者簡介
張玉昌,中國古陶瓷研究學者,資深藝術品投資人。河南經貿文化創意產業學院理事長,河南古陶瓷研究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藝條公眾號創始人。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涉足收藏,親歷了中國收藏界和藝術品市場興起發展的整個過程。在對高古陶瓷、古代石雕、翡翠玉石、名家字畫、崖柏等收藏實戰中,感悟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