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村跑滿“黑疙瘩”
重慶大足區東南面,有座“羊村”。“羊村”本名太平村,之所以有此稱呼,是因為這裡家家戶戶養羊。
走進村子裡,可以聽到山羊“咩咩”的叫聲與羊倌兒的吆喝聲相互唱和,形成一曲悠揚的山地牧歌。
太平村的羊與別處不同,它們通體黑色、身體壯碩,被當地人稱作“黑疙瘩”。並且這些“黑疙瘩”不是養在羊圈裡,而是奔跑遊走於山間。
這種天然散養的黑山羊,在市場上格外受歡迎,行情好的時候,能賣到60多塊錢一斤,一頭成年羊的“身價”就可以達到數千元。
靠著養殖黑山羊,太平村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從“黑疙瘩”到“黑寶貝”
不過在2003年以前,黑山羊卻還是無人問津的狀態。
那是2000年的冬天,村民鄭應成因為孩子等學費唸書,精挑細選了七頭黑山羊去城裡賣,想著城裡羊肉價格高些,可以多賣些錢。
但沒想到,黑羊沒市場,沒人認,只賣到了七毛錢一斤。
“黑羊不吃香,賤賣養家難。”一句話道出了黑山羊當時的行情。
直到2003年,時任西南農業大學副校長的張家驊來到這裡後,從專業角度給了黑山羊以認可。
常見的山羊都是一胎一、二個羔,但黑山羊卻是兩羔保底,三、四羔常見,這樣高繁殖效能的基因寶庫特別珍貴。
得益於優越的繁殖效能,太平村人的黑山羊養殖事業,迎來了轉機。
2003年底,太平村建成了國家級黑山羊保種場,透過標準化的育種和繁殖,使得村裡羊羔的年產量從以前的零星、上百增加到數千只,極大提高了養殖規模。
有了響亮的名字和集體的品牌,黑山羊的價格從此一路走高。靠著養羊,太平村人蓋起了小洋樓,鋪了新道路,生活越過越滋潤。
至此,這些養在大山深處的“黑疙瘩”,成為了太平村人致富的“黑寶貝”。
“借羊還羊”奔小康
由於黑山羊名氣漸漲,養殖戶們都想增加數量,但大規模羊群飼養,對技術的要求更高。
為此,一大批農技專家來到村裡,從各個方面對村民進行了指導。
為了幫助村中的困難家庭降低養羊的門檻,他們還想出了“借羊還羊”辦法。
將育齡期的母羊免費送到村民家中,並且提供後續配種服務,三年之內母羊生下的小羊羔,都歸村民,到期只需歸還同等體重的母羊即可。
這樣的政策扶持,使得太平村的黑山羊產業規模短短几年就翻了幾番,甚至輻射帶動周邊村莊,整個大足黑山羊存欄種羊從2003年的4000多隻,提高到2020年的15.3萬隻,綜合產值超過10億元。
靠著“借羊還羊”,大家都奔上了小康路。
“雲養羊”探索新路子
現如今,返鄉養羊的“新農人”越來越多。他們不止步於傳統的養殖與銷售模式,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網路創新銷售。
村民唐亮就琢磨出了一種“雲養羊”的方式。
透過這種方式,足月的小羊羔可以先在網上找到領養人,領養人預付一定數額的定金以後,可以為他相中的小羊羔掛上名牌。
隨後再由村民代養半年,小羊長大後按實際體重補齊差價,就可以送貨上門了。
儘管村裡人對於這種模式還有些陌生,但看到年輕人敢想敢做,大家也紛紛點贊支援。
這些返鄉歸來的年輕人,用自己活絡的思想更新著太平村人的理念,也帶來了村莊發展的新活力。大家都期待著,太平村未來名“羊”天下。
今晚20:00,走進重慶大足太平村,看“羊咩咩”如何帶動羊村人致富。
《記住鄉愁》鄉村振興系列
播出內容:《太平村——羊村賽出好日子》
播出時間:2022年2月8日(週二)20:00
播出頻道:CCTV-4 中文國際頻道
編輯 | 王琳豔